岭南观点26︱李书娟、徐现祥:目标引领增长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2021-12-20 15:09 浏览量: 2846

岭南观点

LINGNAN

我院徐现祥教授与暨南大学李书娟副教授合作的学术论文《目标引领增长》于2021年9月在经济学中文顶级期刊《经济学(季刊)》中发表。

注:图片来自网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目标,是邓小平在1979年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的。小康社会的目标是通过经济增长目标来保障的,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基本事实是,中央通过增长目标领导中国经济增长。

从党的十二大到十八大,历次党代会都明确提出经济增长翻番的目标。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党的十三大、十四大报告则一以贯之,确保实现翻番目标。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党的十六大报告则再次提出经济翻两番的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表述是,到2020年,“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显然,党的十二大至十八大报告都将经济增长目标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总体而言,经济增长速度目标几乎总能够实现。党的十二大到十八大提出的“翻番”目标,可以折算成7%的年均增长率。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口径,在1980-2020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为9.26%。显然,事后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7%的增长目标。中央的增长目标通过五年规划、政府工作报告等转化为国家公开承诺的增长目标。国家的增长目标通过行政层级分解到各级地方政府,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公开承诺的增长目标。地方政府在公布目标的同时,明确部署工作重点,力争实现目标。因此,源于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实践的一个基本问题是,期初的目标能够引领随后的增长吗?如果能,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引领?目标的引领作用有多大?

期初制定的目标是否影响随后的经济增长,与市场密切相关。当市场能够自发实现期初增长目标时,政府无需实施针对性政策,增长目标对实际经济增长不应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当市场无法自发实现期初增长目标时,政府只有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才可能实现期初的增长目标。这表明,目标引领经济增长是有条件的。地方官员既要尽可能实现期初的增长目标,又要发挥市场在经济增长中的决定性作用。因为,前者意味着政治上的必要,后者意味着经济上的可行。

首先,本文需要区分市场力量是否能够自发实现期初增长目标的情形。本文尝试利用经济周期把经济划分为上行时期和下行时期,分别代理上述两种情形。当经济处于上行时期,市场力量更有可能自发实现期初增长目标;当经济处于下行时期,市场力量不足以自发实现期初增长目标,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由市场和目标共同驱动。

接着,本文采用在2001-2013年间地级市的增长目标样本,实证分析增长目标引领作用的大小。本文实证分析发现,在经济上行时期,期初的目标对随后的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影响;在经济下行时期,期初的目标对随后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引领程度约为1/3;从变动趋势上看,目标引领程度在2001-2013年间基本保持平稳。这些发现是稳健的。本文采用不同样本、不同指标度量增长目标和不同方法划分经济周期,实证结果都没有发生任何实质性变化。另外,本文还根据现有文献经济增长目标在不同政府层级存在层层加码特征以及经济增长目标与辖区内行政单位数目负相关的两个发现,构造了相应的工具变量,并重现了本文的主要结果,发现本文的基本结论依然成立。

最后,本文还排除了可能存在的竞争性解释。不可否认,期初的目标与随后的经济增长速度正相关,可能存在的一个竞争性解释是:这是地方官员影响的结果。期初的增长目标是地方官员公开承诺的,随后的经济增长也会受地方官员的影响。这表明,地方官员能够同时影响期初的增长目标和随后的经济增长。本文采用地方官员换届年样本,排除了这个可能的竞争性解释。因为,在官员更替年份,年初承诺增长目标的地方官员,与影响随后经济增长的地方官员不再是同一位地方官员,发生了分离。采用官员更替年份样本,本文发现,期初的增长目标依然能够显著地引领随后的经济增长,引领作用的大小也没有发生实证性变化。

本文的发现揭示了目标是底线,目标引领背后是“底线思维”。实现目标是政府经济管理的底线,一旦存在底线失守的风险,政府便会迅速采取强力措施,从而市场与目标开始共同驱动经济增长。

李书娟

经济学博士,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副教授。研究领域主要涉及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环境经济学。

徐现祥

经济学博士,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制度与政治经济学、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在地方官员发展行为、政务服务市场等方面的研究在学界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文/图:李书娟 徐现祥

编审:李义华

初审:陈菊红

审核:鲁晓东

审核发布:黄毅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