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思政 | 爱国人物故事回顾(一)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2020-10-10 21:32 浏览量: 5122

风,从水面掠过,留下粼粼波纹;阳光,从云中穿过,带来丝丝温暖;岁月,从树林中走过,刻下圈圈年轮……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山河破碎,危亡之时,他们,满腔热血,保卫家园;和平年代,盛世之际,英雄,万世不朽,精神永存。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爱国志士,虽然他们中有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他们拥有着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人们相同的爱国热情,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再一次回顾他们的爱国故事,回望中华民族历经沧桑的振兴之路,学习他们的精神,铭记他们的风骨。

01

1939年冬,日军调集十余万人,在长白山地区进行“拉网”、“大讨伐”抗日队伍。同时,又在农村推行“保甲制”、“连坐法”和烧房并屯等政策,隔断人民群众与抗日联军的联系。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杨靖宇率领部队在林海雪原与敌人艰苦周旋。敌人不仅实行经济封锁,还以万元悬赏杨靖宇的头颅,派人诱降。面对诱降,杨靖宇丝毫不为所动。

(杨靖宇将军照片,来源:新华社)1940年2月,杨靖宇和战友们在转战中陷入日军的包围,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最后只身一人与敌人周旋几个昼夜,于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杨靖宇牺牲后,残暴的日军割下他的头颅,解剖他的遗体时,发现他的胃里只有树皮、草根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1949年,郭沫若为杨靖宇题词为:“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磨,碧血青蒿两千古,于今赤旗满山河。”

杨靖宇将军雕塑,来源:搜狐网

1

02

1937年8月,日军入侵上海,激战两月后,上海守军转移。指挥部决定留下一支部队,抵抗到底。这是一个求死的任务,第88师524团1营临危受命, “死守上海最后一块阵地”。最后的阵地,便是当年的四行仓库。四行仓库建于1931年,曾是四家银行共用仓库。

(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地,来源:搜狐网10月,上海守军转移,临行前,上级说:你们是孤军,没有后援。“此地就是我们埋骨之处”,他们用麻包堵住大门,用木板封死楼窗,并焚烧附近空屋屋顶,防止日军偷袭。10月27日,日军开始进攻这座上海最后的孤岛,巷战很快进入白热化阶段。28日,日军派出突袭队,顶着铁板冲至仓库楼下,意图爆破进入。士兵陈树生,身上捆满手榴弹,拉响导火索,从顶楼跳入日军突袭队,同归于尽。 他只有21岁。前一夜,他在白色汗衫上,给大巴山里的老母亲留下血遗书:舍生取义,儿所愿也!

惶青史中拨弄风云的英豪,力挽狂澜推动历史进程,英雄们的烈烈功名,我们始终铭记,但同时那些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让人肃然起敬的“沉默的奉献者”也值得我们记住,他们许多甚至没有留下名姓,被遗忘在大时代的背影中。但是这些“沉默的奉献者”,却往往为历史提供了最真实的注脚。

如果说那些伟大故事是爱国的脊梁,那么“沉默的奉献者”的故事、就是爱国的毛细血管、头发、指甲、颈纹……历史如迷宫,“沉默的奉献者”们不求终点,但总会以特殊方式留下刻痕。我们得承认,正是这样的平凡,才让“爱国”变得生动起来它未必全是伟大的传奇,它也是身边的故事。部分内容来源 | 求是网、搜狐网供稿|博硕宣讲团排版| 王丽萍校对| 杨东

编辑:陈志达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