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20周年“校友·人物志”系列专访—王庆祥:用慈善牵手两岸情,让暨南温度传递千里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2022-11-25 17:08 浏览量: 3173

暨南大学EMBA项目从2002年开启招生,是全国第一批获准开班EMBA教育的高校之一。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在“忠信笃敬、知行合一、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的校训引领下,暨南大学EMBA教育二十年春华秋实,硕果累累,已有数千位民营企业家、政府和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走进了暨南大学EMBA的课堂。

2022年,正式开启暨南大学EMBA二十周年庆系列活动,包括企业参访、论坛讲座、校友专访等,期望各位同学与校友积极参与、共同学习进步、共同感受EMBA二十载的无限风光与魅力、共同E往无前所向披靡!

【校友·人物志】

在二十周年庆典之际,暨南大学EMBA教育中心与EMBA联合会心系同学、校友,情牵母校,开启暨南大学EMBA20周年E系列活动之校友专访,走访各地同学、校友,分享人生故事,传承优秀校友精神,为EMBA校友搭建共享成长的交流平台。

“校友·人物志”本期专访,让我们走进暨南大学EMBA2010级校友、暨南大学EMBA联合会副主席、广州市暨海慈善基金会创会理事长、暨南大学台湾(广东)同学会会长、广州市台资企业协会会长、广州大新光电珠宝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庆祥,一同倾听他与慈善行业的故事。

个人简介

王庆祥

暨南大学EMBA2010级

暨南大学EMBA联合会 副主席

广州市暨海慈善基金会 创会理事长

暨南大学台湾(广东)同学会 会长

广州市台资企业协会 会长

广州大新光电珠宝有限公司 董事长

《用慈善牵手两岸情

让暨南温度传递千里》

暨南大学是大陆接收台湾学生最多的高等学府,这里已然成为台湾青年追梦、筑梦、圆梦的热土。

从暨南拱门走出的EMBA台湾校友王庆祥也在珠江边留住了脚步,亲行慈善、建美术馆、创同学会……这位老校友尽其所能,搭建桥梁,让世界倾听两岸青年的心声。

#1知命之年,重返校园

20世纪70年代末,越来越多的台商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来到大陆,见证并参与了祖国的经济发展,王庆祥就是其中的一员。1989年,王庆祥从台南来到广州投资兴业,凭着一股干劲,他将事业版图一步步扩大。“我们那时候做实业都是一头栽在工厂里,但想要将事业发展壮大还是需要储备更多的知识。”谈及深造缘由,王庆祥笑着说道,“那时候,我每每从黄埔大道经过就看到学校的大拱门,想着自己哪一天也能在这里学习。”2010年,已到知命之年的他如愿走进暨南园,开启了一段难忘的边工作打拼、边学习成长的时光。

王庆祥

彼时,每月四天的EMBA课程成了他最为放松的时光。“学校的老师、同学亲切友善,上课的气氛好极了。尤其同学们都来自五湖四海,从事各行各业,也都离开校园很久了,还能有这种学习的机会,大家都很兴奋,我在其中收获很多。”曾担任班长的王庆祥直到现在还常常把大家聚在一起,班级同学们的感情并没有因为毕业而减淡。让他印象深刻的不仅有经历互补、真诚交流的班集体,还有踏实治学的老师们,“尤其像我的班导左小德老师,他就是把教师当作他的毕生职业,对待学生、对待学问都尽心尽力,非常负责”。尽管已离开校园数年,说起当时的同学和老师,年过古稀的王庆祥脸上还是洋溢着青春的神采。

#2善意在心,绝知躬行

暨南园不仅见证了王庆祥学识的渐进,还滋养了这位踏实台商的涓涓善意。就读期间,有一位同学提出在贵州盖一所希望小学的想法,一心向善的他积极响应,联合EMBA校友们发起成立暨南大学E慈善会,并联系管理学院吴菁老师等人,自发组建小分队前往贵州实地考察。在这样一支富有行动力和社会责任感队伍的推动下,希望小学顺利建成。

王庆祥的善心,来源于他绵长的家国情怀。在他看来,台企在广州健康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发展红利,所以他尤其感恩中央、地方政府和各级台办,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对当时台商的经营和生活是一股重要的力量。所以,王庆祥始终认为企业的财富是带有社会属性的,取之于国,当用之于国。

2011年,王庆祥和几位志同道合的EMBA校友正式成立暨南大学E慈善会(现注册为广州市暨海慈善基金会)。从“我”走向“我们”,王庆祥手中有更多力量支持他步入慈善,帮助更多的人。希望小学顺利落成,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出钱建校解决了“硬件”问题,但并不能给乡村孩童带去现代化的教学和真情实感的关心,他更关注的是提升乡村教育软实力和满足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于是,在他的带领下,暨海慈善基金会一方面开展“青冰计划”,组织偏远地区的乡村教师来到城市接受再教育,学习新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授人以渔;另一方面开展“一对一助学”,即资助人一对一认养广东省内偏远地区的留守儿童,陪伴他们成长。同时,配套“探访认定-稽查-实践-督导考核”的管理机制,确保每一份善意都能准确无误地送达所需之处。

王庆祥身体力行地响应基金会的计划,他在连州认养了3个留守儿童,他们的情感早已超越了物质的资助,而是如家人一般,相伴前行。至2021年6月,已有70位一对一爱心家长累计资助112名乡村留守贫困儿童,助力乡村学子顺利完成学业。“青冰计划”则是惠及对象最多、受益范围最广的可持续发展项目,累计培训了来自广东、四川、贵州等地乡村教师200余人,间接受惠乡村学生约4万人。

当初发端于暨南的涓滴汇入了细流,不知不觉间,自成江海。他在基金会倡议发起“月行一善”的项目,倡议每人每月捐出100元,以便投入资助需要救济救助的暨南人。截至目前,累计紧急救助19个受益方,捐赠款项达80余万;2020年初新冠肺炎暴发之际,他向华侨医院捐助了600副护目镜。据悉,王庆祥及其企业向武汉、广州医疗单位捐赠护目镜共计25000副,价值百余万元。身为广州市台资企业协会会长的他还在全省台协中率先向广州市台协全体会员发出倡议书,号召在穗台企台胞台属踊跃捐赠疫情防护物资,支援抗疫一线。在王庆祥先生的感召和带领下,广州市台资企业协会会员累计捐款捐物达1000万元,在全省地级以上市名列第一,他也因此获评“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

#3赋予艺术温度,沟通两岸人文

“我常常在做这样一个梦,如果台湾的每一个县市都有艺术森林,那台湾就会变成一个艺术岛,人也是因为有梦才会一步一步往上走嘛。”说起艺术森林,一向低调内敛的他,眼神中闪烁着光芒。

王庆祥生于台南,台南的人文地理和旋妮风光缓缓淬炼出了王庆祥的艺术梦。“台南很特别,它没有遍地高楼大厦,而是一栋一栋的矮房子,我想艺术家就可以把自家一楼整理出来,作为展示的美术馆,二楼可以教学生画画,三楼可以作为创作空间,四楼就是住处,就和我们‘前店后厂’的概念一样。”凭借自己对于台南文化和特征的了解,他在2015年发起了“艺术森林计划”,赞助当地艺术家打造私人美术馆。

王庆祥(右)推动的“艺术森林计划”,倡议台南有100间属于艺术家自己的私人美术馆

“我希望,艺术森林计划不仅能赞助艺术家的创作,也能让更多的民众更贴近艺术,兴许还能带动台南的文创和旅游经济发展”,王庆祥兴致勃勃地说道。王庆祥眼里仿佛看到了散落在台南大街小巷的美术馆,正是它们让台南绽放出别样的艺术气质。也正是这一契机,让他开始投入到两岸文化交流工作之中,从“生我育我”的台南到“成我立我”的广州,王庆祥为这两座城市的人文情感链接播撒下艺术的种子。

2016年,由王庆祥独资创办的大新美术馆在广州市花都区落成,这是广东省首家由台籍人士创办的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目前该项目共赞助进驻创作的艺术家约90人次,举办两岸青年艺术家展和重大交流活动近20场。

在外界看来,做公益美术馆很“烧钱”,行政办公费用、筹办艺术交流、准备比赛奖金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王庆祥也曾透露,每年美术馆在两岸交流上的花费大概在300万元。尽管有形的经济收入还看不到,但他坚信“官方的推动与民间的推动有不同的效果,民间企业家组织交流活动,更容易让民众接受,两岸的交流就是靠人民之间一点一滴努力促成的”。

对于普通商人来说,成立美术馆一定不是经济效益最高的选项,但对王庆祥来说,他是要实现艺术交流的深层功能——两岸对话,了解彼此的创作,洞悉彼此的观念才能成为好朋友。等到艺术作品有了不一样的温度,人与人之间也就能破冰了。

目前,大新美术馆初具规模,每年的11月12日还会举办大型的两岸青年艺术创作展,来自大陆和台湾地区各大高校美术系的师生都会来到花都参与这场盛会,两岸艺术青年在这里有了更多了解彼此的机会。“两岸的情况比较特别,我希望民间还是要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帮助推动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拉近两岸同胞的心灵距离。”王庆祥诚恳地说。

#4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王庆祥一直心系在粤学习、工作、生活的台湾学子,和同样来自台湾的校友黄正朗、沈亨将交换想法后,三人一拍即合,联手创办暨南大学台湾(广东)同学会,并担任首届会长。他坦言,创办同学会的初衷就是希望暨大的台湾学生毕业后能有一个和校友、广东台商前辈交流的平台,共享创业就业资源,学习宝贵经验,让他们能有归属感,才会想要留在这里继续发展。同时,同学会还和在校的台联学生组织联动发展,定期举行一系列的活动,包括歌唱比赛、联谊会等,只要学生组织提出需求,同学会的校友前辈们就积极响应参与。

这种从学生时代就开始深耕培养的模式,让暨大的台湾学子们在毕业后能够无缝衔接地加入台湾(广东)同学会,成为助力母校发展及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作为星星之火的老校友王庆祥,以他的热情和情怀,点亮了暨大台湾校友们的心,使其汇聚成簇簇火焰,让台湾(广东)同学会得以生生不息。暨南大学是大陆接收台湾学生最多的高等学府,目前在读台湾学生有1100余人,这些学生毕业后有超过20%都会选择留在广州,开启自己人生新的阶段。而他们能够顺利留在当地发展,融入祖国的生活,与同在广州的台湾校友的帮助密不可分。

王庆祥一直坚信在两岸交流上,包括他在内的民间力量还可以做更多努力。“我常说,暨大是一所非常了不起的学校,我每次听到‘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暨南人’都很感动,它容纳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在传播中华文化和促进各方交流中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在大陆的台湾学子是联接海峡两岸的天然纽带,越来越多的台湾学生来到大陆读书生活,他们回到台湾时就会和家人、朋友分享大陆的发展现状,在这里的美好生活,这种交流虽无形却是十分有效的。

王庆祥身上的标签或许有很多,但都掩盖不住他那颗赤子之心。积极开展两岸艺术交流,团结凝聚在穗台籍人士,形成合力,反哺社会。30余年间,初心未改。背靠祖国,所以有最大的底气;心向祖国,所以有最强的行动力。

暨南大学EMBA教育中心

暨南大学EMBA联合会

二〇二二年十一月

转载来源丨暨南大学校友会

采访及撰稿丨张汝洁 陈联 李嘉怡

排版丨南向哲

审核丨朱晓敏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