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路蓝缕,日夜兼程 ——MPAcc移动课堂侧记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2017-04-28 00:00 浏览量: 2827

2017年4月23日上午,我院MPAcc移动课堂活动顺利在管理学院314教室举行。此次移动课堂特邀丰业投资集团董事长陈军先生,以“共享为机制下的企业,成为‘双创’和企业家成长的基地”为主题讲座,凸现企业家在公司治理中的关键作用。移动课堂由会计学系黄文锋教授主持,近百名管理学院师生聆听了讲座。

图1陈军董事长

两个小时的演讲一气呵成,听众们全程鸦雀无声。作为自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企业家,陈军身上顽强的拼搏精神、不懈的人生追求和超强的学习能力深深感染着大家。

陈总分享了他从九十年代末创业到今天一路走过来的历程。从他关于创业三个阶段的讲解中,我们感到企业家的管理风格、行为方式,既与自身的经历有关,还与社会的经济环境密切相连。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陈总说,刚开始出来创业时,处处捉襟见肘,而且项目也很小,所以对项目每个环节的成本核算都必须精细。这种精细化管理作风是创业初期企业家为了在市场上生存必然选择的结果。

到了2000年以后,宏观经济迎来了高速发展的契机,房地产行业更是站在了发展的风口。为了赚取最大化的利润,企业家这个时候的主要精力就是拿地、搞钱、上项目,而企业的内部管理往往就凭着感觉走,只要项目能够顺利完工就万事大吉了。

在野蛮生长阶段,企业每年能赚好几个亿的利润,已经非常成功,但真正的企业家不能满足现状,必须不断反省自己。陈总说,虽然当时丰业集团有良好的现金流,而且每次都能及时避开宏观调控的激流险滩,按理说他应该沉醉于自己的睿智和敏捷,但实际上他却是“痛苦而焦虑”的。

为什么?用陈总的话说,那几年企业高速发展,赚了很多钱,但是那是靠着国家发展的机遇得来的,不是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赚来的。他认为经济的高速发展,掩盖了当时企业在人才发展和制度建设方面的不足。

当高速发展的经济慢下来,企业需要靠创新、靠人才取胜的时候,企业家才看到了问题所在。习惯了在高速发展风口的企业员工,没有养成狼一样的拼搏精神和工作习惯,企业里往往只有企业家一个人在呐喊,在暴跳如雷,在歇里斯底。这个时候的企业家,恰如辛弃疾的词里所说:“江南游子,把栏杆拍遍,吴钩摸了,无人会登临意!”

在引进人才不成功、引进ERP不成功的情况下,陈总日思夜想,想找到问题的突破口。经过多少次的探索和思考,他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应自己企业的机制。这个机制简单的说就是“日清日结日高”。

为了说明他建立机制的思想,他举了一个老板的例子。他的一个老板朋友,打算拿出净资产的20%,再打五折折成股份给高管,以此激励高管努力奋斗。陈军说,这不是激励,更不是机制,最多是分享,而分享的结果最后只会养懒汉,养白眼狼。

图2讲座现场

要想建立一个机制,就必须梳理企业里的每一个流程,每一个岗位,并在此基础上做到日清日结。具体说来,就是每天下班前,每个产品库、原材料库都要进行盘点,总账都要和相应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进行核对等等。

我们一般认为日清日结是海尔这样规模大、员工素质高的出名企业才能做到的。在一般企业这样做,取得的收益能够弥补由此耗费的大量人力物力成本吗?经过陈军的详细讲解,我们明白了,每天日清日结,是为了培养员工精细化管理的习惯,从而衍生出一种良好的管理文化。每一个人的贡献,每一个岗位的所耗费的成本,每一个产品的收益都一目了然,这样的机制,用陈总的话说,就像精准扶贫一样,可以做到精准激励。

尤其像财务、行政这样的岗位,在精细化管理体制下,他们对自己部门所耗费的成本、所创造的价值十分清楚,从而就会自觉以公司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去决定具体的成本发生行为。这样员工们个个都是老板,个个都有压力,每个人的成本与收益不再象以前那样粗放、模糊。

在这样的机制下,每个人对自己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每个人的努力和他们的收益紧密挂钩,这样,人就会在压力下成长起来了。企业的流程、内部控制也在这样的精细化管理中不断得到优化和升级。所以,这样日清日结的机制,不仅仅是激励的机制,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价值观。

我们现在终于明白了,只有企业有企业家,才有员工的成长。正是企业家不满足于现状,在巨大市场压力下迸发出的决心、意志和毅力推动了企业的各项改革,促成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正是有了不知疲倦甚至歇里斯底的魔鬼般的企业家,才能把人性中的懒惰、得过且过的劣根性遏制住,使员工摆脱舒适区而不断得到成长。

这样的机制,其实就是解决谁创造了价值、谁得到奖励,谁耗损价值、谁遭到淘汰的问题。我们也终于明白了陈总所说的痛苦、焦虑的原因所在。他说,当这些病灶都摘除了,自己的痛苦和焦虑就减轻了。当然,只要企业家的生命在继续,只要他们还在市场上拼搏,他们的这种永不满足的精神就会使他们产生新的焦虑,他们就是在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把企业和员工带向新的阶段。这样痛苦并不断进步的过程就是企业家人生的真实写照。

通过陈总对企业改革的讲解,我们也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学习。企业家往往在学校学习的时间都不长,但他们在实践中基于压力、基于人生的追求而迸发出强大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成为财务、人力资源、战略等等方面的专家。陈总作为搞建筑出身的人,对企业财务的理解,甚至大大超过了财务专业人员的水平。

是什么推动了企业家昼夜兼行?为什么他们看上去永不疲倦,象一台核能发动机?用陈总自己的话说,是压力!他说当年创业时,自己是抱着一旦不成功,就从最高层跳下去的决心去做事情的。这些年来,也就形成了一种习惯,一种热爱工作、热爱思考的习惯,而且他觉得人生绝大部分的乐趣就在这样的过程中。

通过陈总精彩的分享,我们不仅明白了成功的之道,也明白了人生进取之道。也使我们对黄文锋教授即将出版的新书《企业家精神》里的企业家有了更立体更直观更感性的认知。

企业家精神今年第一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为什么?因为我国的经济在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以后,以前那种粗放式增长的机会已经没有了,经济发展需要创新,甚至是破坏性创新。而企业家恰恰是创新和破坏性创新的主体,他们的精神是社会转型升级的最宝贵的精神,他们的精神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珍贵的精神。

陈总演讲的效果,可以从外面赶来听讲座的赵总的反应中得到印证。赵总是创业十多年的老板,也是非常好学的企业家。他临走前告诉陈总,如果十年前我要是能够听到您这样的讲座就好了!

3会后合影留念

我们也希望,通过更多举办这样的活动,让企业家的奋斗精神、拼搏精神,不断地潜移默化到我们这些莘莘学子身上,让我们获取更多的精神营养,去为社会、为自己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人生!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