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治理论坛 | 张兴华 朱伊奇:职业教育数字化赋能提质研究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3-01-11 17:09 浏览量: 2580

摘 要

在全球产业数字化不断升级的大环境下,以及疫情防控呼唤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需求下,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数字化转型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育创新、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根据“整体规划、系统推进、分步实施”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思路,按照“源→算→现→用”的实施路径,结合各个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数字化转型措施,循序渐进、持续迭代、循环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为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技术;实施路径

作者简介

张兴华,校长,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等职业教育、教育教学管理、教育信息化。

朱伊奇,总经理助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教育信息化。

一、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的蓬勃发展,数字化技术逐渐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全球产业数字化不断转型升级已成为大势所趋,德国、美国等世界工业强国亦陆续制定相关战略规划。而培养出具备相应能力素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既是建设数字化工业强国的重要保障,也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实现国民经济弯道超车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下,数字化技术主要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加以简单应用,尚未实现数字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既难以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也不利于促进教学管理体系的重构,导致职业教育的发展逐渐落后于技术变革,难以满足行业企业对具备数字化能力素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为推动职业教育实现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数字化转型,教育部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中,提出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2.0建设行动,要求在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同时,促使信息技术在变革创新的基础上,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二、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需求

(一)建构数字化转型新模式,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必须跳出将数字化技术仅仅视为课堂教学辅助工具的传统思维局限,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产教融合为引擎,探索、开发、运用各种能够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的手段与方法,使教育信息化升华成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

(二)探索数字化教学管理实践路径,提高职业院校管理水平

在教学管理全过程中,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开发集成化、数字化教学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将各类数据转化为决策建议,实现个性化、共享、合理配置、高效管理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并完善数字化教学管理制度体系,

(三)推进职教数字化人才培养,输送优秀技术技能型人才

随着各类数字化技术的蓬勃发展,相关产业对具备数字化能力素养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提高,人才需求缺口持续放大,迫切需要职业院校充分发挥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优势,培养具备数字化能力素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通过“产教融合、学用相长”的方式,有力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人才培养,以有效提升数字经济的人才供给水平,向社会输送大批具备数字化能力素养的优秀技术技能型人才,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增添活力与动力。

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系统模型构建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涉及教育教学、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必须抓住事物的本质,按照数字的识别、数字的产生、数字的传递、数字的使用等环节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进行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全过程相关数据的采集,按照设定的算法规则进行逻辑运算,对运算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和智能化呈现,将加工后所获取的各种信息用于教育教学和管理决策,实现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源→算→现→用”循环迭代和持续改进,如图1、表1所示。

图1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模型

表1 某某职校数字化转型作业表

(一)数字的供给——数据“源”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必须拥有海量的数据支撑,即要有数据“源”,没有数据支撑的数字化转型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必须先进行数据生产、应用生成、信息采集,即对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教育教学相关要素所涉及的行为特征进行数字化处理,并且按照教育部颁布的各项教育信息化行业标准和规范,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与教学管理全过程中,系统化采集各种数据,对所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规范化储存,

(二)数字的加工——“算”法

根据职业院校的教育规律(教育科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规律等)、政策法规、制度体系、管理科学、伦理道德等设定参数,对职业教育大数据进行加工,并且结合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与教学管理需求,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选择特定的大数据逻辑算法,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采集储存的标准化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加工,发掘出数据背后具有利用价值的潜在信息。

(三)数字的可视化处理——呈“现”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成果,必须运用于教育教学,数字化运算的结果必须产生价值,并且能够以特定的方式向用户进行个性化呈现,被用户感知、接收、提取。因此,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必须以算法为基础,在对各类教育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取可利用潜在信息的基础上,结合职业院校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判,整理形成能够有效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决策建议,分部门、分专业、分项目、分角色,进行个性化、可视化呈现。

(四)数字赋能提质——运“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数据逐渐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生产要素,数字化转型为职业院校赋能提质也势在必行。为数字赋能、助力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是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终极目标,要求在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中,结合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总结、固化并充分运用经过分析、处理的各类教育数据,将所获取的各种潜在信息与决策建议,运用于教育教学方面,逐步建构起数字化教育模式;在教学管理方面,还要构建并完善数字化教学管理制度体系,逐渐实现数字化教学管理;通过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实现职业院校数字监控、数字洞察、管理优化、洞察变现、业务转型。

(五)持续改进,推动数字赋能提质培优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过程,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永远在路上,着眼点在于数字供给、数字加工、数字的可视化处理、数字赋能提质培优,从而实现循环迭代、持续改进,为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做出贡献,推动数字赋能提质增效。

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施路径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项涉及面广、系统性强、复杂程度高的长期艰巨任务,在实施进程中,必须坚持“整体规划、系统推进、分步实施”的建设思路,完善顶层设计,坚持深化校企合作、实现深度产教融合,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各种数字化技术,以及衍生出的校本数据中心、数据分析诊断系统、网络教学平台、数字化校园云平台等综合数据平台,

(一)数据的采集与储存

职业教育大数据通常可分为教育管理数据、教育教学数据、校园生活数据、教师和学生成长经历数据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涉及的数据内容普遍存在来源场景多样、量化困难、汇聚复杂等情况。其中,数据来源场景主要包括教学活动、科研活动、就业创业、实习实训等众多与教育学习相关的场景;量化困难源于场景的多样化、人的不确定性,以及人、机、物之间的交互复杂性等因素;汇聚复杂源于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数据所具有的多样化、结构异质化、内容复杂化等特点。

数据的采集与储存,主要包括数据的产生、应用生成、信息的采集、数据供给四个环节,在各类教育数据的采集与储存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各种类型的数字化技术,依据数据的不同特性,选用合适的数据采集方法与采集手段,进行各类教育数据的系统化采集,并且在按照教育部相关数据的统一标准规范,对所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之后,规范化储存于校本数据中心、数字化校园云平台等综合数据平台,在此基础上构建来源多样、内容充实的教育大数据。

在数据采集方式上,主要选用注重数据统一性的集中式采集、注重数据实时性的伴随式采集、注重数据连续性与变化情况的周期性采集等方式,

(二)基于约束因素,选择与之匹配的数据逻辑算法

在对标准化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过程中,应当结合职业教育教学实际情况与教学管理需求,基于教育规律、政策法规、制度体系、管理科学、伦理道德等各种约束因素,选择与之匹配的数据逻辑算法进行加工,为发掘数据背后具有利用价值的潜在信息奠定基础。

1.教育规律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过程中,必须将教育规律作为职业教育数据加工逻辑算法的重要选择依据,纳入数字化转型的系统设计,做到遵循规律、求真务实、改革创新、有破有立。

2.政策法规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职业教育政策法规,成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思想和实施依据。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政策举措;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修订,提出义务教育后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这些政策法规为职业教育大数据逻辑算法的选择指明方向,提供政策依据和方法路径,能够更好地指引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探索实践。

3.制度体系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丰硕成果,全国多个省市先后实施“双示工程”“三名工程”“强基工程”“职业院校提质培优”等重大举措,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走上制度化、规范化、集约化办学的康庄大道,丰富了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的制度体系素材。因此,选择职业教育数据加工逻辑算法,必须在参照职业教育制度体系的基础上进行。

4.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是数学、社会科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而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学科,既具有理工类学科的属性,也拥有社会学科的属性,是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依据和运行参数,也是职业院校现代化管理的基石之一。因此,管理科学也是选择职业教育数据加工逻辑算法的约束因素之一。

5.伦理道德

数字的加工与显现,最终服务于应用决策。因此,在数据基础上形成的各类决策建议,应当是符合人文道德规范的。数据的获取渠道、数据的流通应用、数据的加工,都应当在伦理道德的框架内进行,而不能“有技术没文化”“有数字没温度”。

(三)个性化呈现让数字“看得见,摸得着”

在对可利用潜在信息进行分析、研判、整理形成决策建议的基础上,为了使其能够与教育教学实际情况相结合,有助于解决各种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应当采取全方位、多角度、个性化展示的方式,向使用对象呈现标准化原始数据分析处理的最终产物,让数据产生价值。

1.分部门呈现

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同部门有不同的数字化应用需求,各部门应当拥有不同的系统功能和应用界面,数据的呈现应当实现个性化展示,满足各部门的个性化数据运用需求,解决职业院校招生、学籍、收费、学生管理等各种活动中的管理问题。

2.分专业呈现

大数据时代,职业院校迫切需要有效利用数字加工技术,进行专业建设和数字化转型,对学校开设的专业和专业群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丰富专业内涵,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人才供给质量。

3.分项目和角色呈现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必须落实到学校平台载体上,能够有效解决职业院校的某一个或多个事务性工作,以及能够支撑各项目及项目内的各成员解决某一个或多个问题。因此,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必须实现分项目和分角色进行数据化结果呈现,方便学校各级各类人员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四)用好大数据,实现新跨越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必须遵循“数字化转型服务于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的宗旨,围绕“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主要任务,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完成职业院校数字化建设并投入使用,逐步实现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业务流程、工作流程数字化全覆盖。

1.个性化教学方案

充分运用数字技术,为职业院校的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教学方案,因材施教提高学习效率。职业院校在实施数字化转型时,需要通过大数据配合人工智能技术,挖掘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研发个性化学习课件以及智能化教学手段,精准研发教学课程,实现因材施教。

2.专业化人培方案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必须基于专业调研的结果。由于传统方式的专业调研样本数并不丰富,调研样本的抽取存在一定的人为偏差,导致专业调研结果并不完全真实,与人才培养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和脱节现象。因此,需要引入大数据,加大专业调研力度,在此基础上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人文化管理制度

前几年,我国职业院校在国示校、省示校等各种项目建设中,非常重视制度体系建设,反而忽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同程度地出现“制度陷阱”。事实上,职业院校的教师和学生才是学校发展的基石。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当人们的低层次需求满足以后,人们才能够安心工作,愿意为集体付出和奉献。因此,应当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推行职业院校人文化管理制度,以推动职业院校内涵式可持续发展。

4.现代化治理手段

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结合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对各种职业院校治理手段进行优化、改进,在实现职业院校治理手段数字化、现代化的基础上,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推进职业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职业院校的跨越式发展。

五、结论

在全球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成为大势所趋的背景下,基于深度产教融合与教育信息化,依托各种类型的数字化技术,开展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育创新、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本文在论述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与核心需求的基础上,构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系统模型,探索并提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施路径。在未来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项目实践中,要结合数字化技术的最新进展,继续深入研究数字化转型的实施策略,不断创新、优化、改进实施路径和方法,使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快速、健康地向前推进,为我国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保驾护航。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中国教育信息化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