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青 宋伟:人工智能时代校企合作计算机人才培养优化方案探究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2-08-10 15:34 浏览量: 2907

院校探索

人工智能时代校企合作

计算机人才培养优化方案探究

杨 青 宋伟

(中央民族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北京 100081)

摘 要:

人工智能时代,校企合作是发展智慧教育的重要途径。而基于信息化社会发展及个体发展需求,探究校企合作计算机人才培养优化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针对传统高校校企合作计算机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1+2+3”校企合作育人优化方案,分别从校企合作前、中、后三个阶段阐述具体措施,以提高校企合作的育人质量。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政策,动员相关教师以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计算机人才培养为重点,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科人才培养优化方案,不断为国家培养大批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复合型科技人才。

关键词:人工智能;校企合作;计算机;优化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2)07-0093-06

一、优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的价值

(一)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时代需求

当今社会,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使人工智能得到高度重视。我国自2017年起,连续三年发布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相关报告。其中,人工智能产业建设被反复提起,相关描述也从2017年的“加快”、2018年的“加强”到2019年的“深化”

(二)信息化社会发展背景下的人才需求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新形势,社会信息化发展迫切需要复合型卓越人才助力。2019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各地各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不断深化毕业生协同育人教学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的个体需求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是各国人民关注的热点话题。疫情时代毕业的大学生已经经历了职场的残酷,而即将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形式也极其严峻,不少专业的学生为追求高薪,纷纷转行进入IT行业。当今社会对于复合型IT人才的迫切需求,使人才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也使计算机人才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情况

二、传统校企合作模式下计算机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人工智能时代对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高校以产教融合为出发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纷纷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改革,在给学生带来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在校企合作育人前,高校趋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之风,忽视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状况的重要性。同时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对学生未来职业规划进行具体、实际的考察与了解,多数是在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后就进行宣传招生,导致多数学生“跟风”报名。另外,部分高校校企合作育人学费较高,容易因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对教育公平产生影响。

其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参与度不高,投入有限,学校掌握教学计划的制定权,导致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难以紧跟IT产业潮流。高校很难做到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教学方案及时调整,IT人才的培养逐渐与行业需求脱节;企业工程师和学校教师缺乏实质性协作,专业课教材资源尚待整合,教学模式有待调整

最后,在校企合作育人后,多数企业很难对不同岗位实习的学生进行统一培训和管理,对于有创业想法的学生,缺乏企业创新创业专业导师指导。对于不同企业,项目实践课程学分互认尚存在难度,人才培养标准与岗位要求仍有出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滞后于企业发展

三、“1+2+3”育人优化方案核心思想

人工智能时代,针对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计算机专业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发展优势,在有意向合作的科技企业中选择口碑好、行业认可度高、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参考优秀的校企合作案例,校企双方共同制定“1”个人才培养目标,即复合型IT人才;基于“2”大人才培养理念,即以学生为本、协同育人;在学校、企业、学生“3”方需求导向一致的情况下,校企联合培养,优化协同育人方案

四、“1+2+3”育人优化方案具体措施

(一)校企合作前

1.划分培养方向

培养方向是教学改革的指南针。一、二年级的学生以专业基础课为主,夯实计算机基础知识;三年级开始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展开调查,进行分类培养。设置标准班、研究班、企业班,根据班次不同来划分培养方向、优化培养体系、分配教学资源。标准班的设定为本科毕业不从事计算机类工作的学生群体,如考公务员、考研的学生;研究班为继续攻读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生的学生群体;企业班设定为毕业从事计算机类工作的学生群体。基于此,针对企业班的学生,学校根据企业需求进行培养。

2.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施教学的基础。学校需结合当前信息化社会发展需求和工科人才培养标准表1

表1 不同类别实践项目安排

此外,学校适时对计算机专业课学分设置比例进行动态调整,可根据专业课难度按不同标准量化学分,明确各类专业课成绩占比。将课程体系细分为三大模块,包括职业素质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岗前培训课程

3.完善教学反馈机制

教学反馈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学校需完善教学反馈机制

4.营造企业化学习环境

打造企业式办公环境。提前为毕业生步入社会营造工作环境。计算机行业有其独特的工作模式,程序员可在网络状态下随时随地进行办公。高压、高效、高能、高工资等代名词是IT行业的标签,准毕业生们只有经过企业文化的熏陶

5.企业自定一套奖助机制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投资特点是周期长、回馈慢,部分学生难免会面临学费问题的困扰。基于此,企业可与学校合作开通绿色通道

(二)校企合作过程中

1.共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也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教材改革需要校企合作来完成,学校教师与企业资深技术工程师可以共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教材

2.实行双师制管理与教学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也是教务的管理者。教务方面,校企分别为每个年级的企业班配备一个辅导员,分别管理双方教务事宜,企业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项目实践报告管理、项目竞赛、职业素养教育及企业奖助学金的管理等工作。教学方面,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紧密合作,分别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项目驱动教学贯穿始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5~7人,以项目小组形式,进行老带新、强带弱帮扶学习。同时实行组长分工制(组长可以轮值),并指定校企双师共同辅导,尽可能锻炼每个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在双师的指导下,轮值组长负责项目全局、组员分工、小组例会、成果展示等活动

3.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实施的关键。校企可协同管理“智慧课堂”,通过“学习通”等智慧教学工具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4.校企合作管理课程资源后台

校企双方签订管理协议,后台管理员具备所有课程资源后台系统的管理权限,校企各自选派代表进行课程后台管理;双方信息公开透明,互相监督上传的课程资源;双方用户的各种行为彼此都能进行动态跟踪。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智能化、可视化功能分析教师的教学效果,如学生的活跃度、每周测试成绩的波动等,定期形成阶段性报告,校企双方管理员、任课教师及辅导员均可下载查看,教师可据此对相应课程进行改进或者调整。

5.校企定期举办知识竞赛和经验分享讲座

知识竞赛和经验讲座可以间接检验师生教与学的效果。竞赛可分为理论知识竞赛(涵盖人工智能、物联网、计算机、电子信息等不同领域的理论知识)和项目技能竞赛。企业技术工程师针对学员的项目综合考核情况,制定相关企业模拟项目考题,可指定时间、验收成果、综合考评。还可分小组项目和个人项目两种赛制,制定奖励制度,鼓励学生踊跃报名。校企双方可按季度举办技术交流经验分享讲座,优秀指导教师、技术工程师、学员在讲座上进行经验分享与交流,通过设置一定的奖励,鼓励师生积极参与。

(三)校企合作后

1.提供部分深造机会

校企根据实习生的综合表现,进行1至2年的考察,对于表现优秀的学员,提供免费深造进修的机会,为企业储备一流卓越人才做铺垫。这项措施在高校早已有所实行,多数是国家出资培养各领域综合表现拔尖的人才

2.打造就业创业导师团队

企业挑选优秀工程师对实习生进行系统的创新创业专业技能培训,成立专业的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对通过创新项目审核的创业学员或团队给予部分资金支持,同时提供技术开发、经营策略等全方面的创业指导与咨询服务

3.制定人才引流方案

校企合作投资建设人才产业集聚基地,对实习生进行统一培训和管理,提供就业岗位或就业机会。基地实习时限为1~2年,再根据学员综合表现以及自身意向,进行去留选择;为准毕业生提供就业缓冲期,最终为竞争激烈的IT行业引流,同时解决教学实际与社会岗位需求有出入的问题;可以和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以猎头公司的形式向各企业输送卓越人才,解决学分认证困难问题。

五、结语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基于时代、社会、个体需求,校企合作模式能否取得理想的育人效果,协同育人培养方案的落实起关键作用。后疫情时代,探究校企协同育人优化方案,不仅可以缓解当今社会IT人才的就业压力,更是对国家校企合作产业协同育人举措的大力支持。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政策,动员相关教师以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计算机人才培养为重点,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科人才培养优化方案,不断为国家培养大批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复合型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窦亮,贺樑,周爱民.人工智能时代的计算机人才创新培养[J].计算机教育,2020(10):103-107.

[2]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EB/OL].(2019-10-11)[2021-06-23].http:// 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11_402759.html.

[3]蔡永华,于万国,曹雪峰.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河北民族师范学院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20(4):53-55.

[4]马建斌,孙晨霞,周桂红.“3+1”校企合作式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4(8):5-7.

[5]彭海静.基于“校企协同、双能导向”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20(8):147-151.

[6]姚敦红,彭小宁,张文.深度校企协同的地方计算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J].高教学刊,2020(23):146-149.

[7]向卓,陈坚祯.新工科背景下基于校企合作的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26):65-66.

[8]陈琳琳,帅辉明.基于校企合作的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人才实践体系研究[J].软件工程,2017(7):45-47.

[9]房三虎,张永亮,谢青梅.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4):219-222.

[10]林广宇.计算机专业如何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J].数字通信世界,2020(8):245-246.

[11]于方,马占飞,张为.“新工科”要求下民族地区特色计算机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19):56-61.

[12]蒋宗礼.基于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本科计算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5(5):18-21.

基金项目:2019年教育部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飞桨的‘数字图像处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编号:201902005010);2019年教育部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人工智能’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编号:201901056009)

作者简介:

杨青,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教育技术,邮箱:yq_muc227@163.com;

宋伟,副教授,博士,通讯作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现代教育技术,邮箱:songwei_muc@126.com。

引用:

杨青,宋伟.人工智能时代校企合作计算机人才培养优化方案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2,28(07):93-98.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mputer Talent Training in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ptimization Scheme Exploration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81)

Abstract: In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develop smart education.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based society and individual development need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optimization scheme of computer talent training for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of computer talents in tradi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proposes the “1+2+3”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education optimization plan and elaborates specific measures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 quality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is article believes th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ctively respond to the national policy of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nd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bilize relevant teachers to focus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mputer tal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ctively explore the optimization plan for train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ve engineering talents, and continuously cultivate a large number of composit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with higher education backgrounds for the country.

Key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mputers; Optimization plan

编辑:王晓明

校对:李晓萍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中国教育信息化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