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科技小院”:乡村振兴旗帜下的一抹红

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22-09-01 23:50 浏览量: 3549

近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中国科协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建设一批科技小院的通知》,确定对68个单位的780个科技小院予以支持建设。其中,河南29个科技小院在列,河南农业大学牵头24个!从叶优良教授创立的位于禹州市顺店镇康城村的第一个“科技小院”,到现在全省的24个科技小院,十年的实践探索,证明了“科技小院”内在的不竭动力。让我们一起走进农大科技小院,聆听青春在小院里拔节生长的声音。

中原之中,大河之南,古往今来,河南省被赋予的最多的定义。一马平川、中原沃土,这里有勤劳的人民。截至202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达到十八连丰,这与河南省的贡献是分不开的。进入新世纪以来,如何继续发挥河南省在农业领域上的贡献,尤其是在乡村振兴中怎样大放异彩,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2012年9月,农业农村部科学施肥专家指导组专家成员、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叶优良,在河南省禹州市顺店镇康城村建立了河南省第1个科技小院,而如今这位河南科技小院的创始人带领学生们,已经在农业生产一线驻扎了十个年头。

“科技小院”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教授创立的,本着由研究生驻扎农业生产一线,专家、教授提供技术支撑,以其鲜明的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零费用的特色,服务于农户及生产组织,实现作物高产、资源高效,推进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新模式。从创立之初的河北省曲周县白寨乡的第一个“科技小院”,到现在全国的300多个科技小院,十几年的实践探索,证明了“科技小院”内在的不竭动力。

从一开始的不被认可,到后来的上门问诊;从原先的不表态、不参与,到如今的培训会、观摩会人群熙熙攘攘;从最初的借住在农户家办公,到现在有着自己的二层“小洋楼”。河南科技小院的这十年时间,沉得住气、吃得了苦、守住了农民的心,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科技小院”的初心。就如同河南省新乡县杨街村的一位老人对新乡花生科技小院的学生说道:“每回从小院门口路过,你们这总有人,有啥问题我也就直接过来找你们了。”

2022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中国科协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广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 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通知》,介绍了科技小院独有的把研究生派驻农业生产一线,在原有的理论知识学习基础之上,重点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这一培养模式。三部门的同时“点名”,更加印证了“科技小院”在新时期乡村振兴的不可或缺性,既是对原有教学模式创新指出了一条道路,也是对现有“科技小院”模式的鞭策。

科学技术服务做支撑

耕地是农作物的载体,耕地质量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收成情况,近年来,由于农药、化肥等现代科技下产物的过度使用,再加之农民对耕地“索取”过多、“养护”较少等多方面原因,耕地质量问题已不容忽视。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的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河南科技小院自成立以来,先后在禹州、杞县、临颍、新乡、兰考等建立了7个科技小院,在河南农业大学校党委、资源与环境学院院党委指导下,培训农民50000多人次,培养了100多位先锋学员,指导种植大户200多个,培训企业业务员80000多人次,技术覆盖100万亩以上。叶优良教授所带领的科技小院服务团队,常年奔走于省内各地、农业一线,以其最饱满的热情和最忘我的技术服务精神,赢得了农民朋友的广泛赞誉。你看那杞县的大蒜地、新乡心连心公司的农业高效示范园区、暴雨过后的新乡、兰考农户的农作物受灾地,都有“科技小院”的身影,而叶优良教授本人,也因其常年平均驻扎农业生产一线200多天,被称为“赤脚教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指导农户如何科学施肥、精确管理,在尽可能减少成本的情况下,保证农作物所需要的养分,达到提质增效的结果,这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要求的落实与实践的真实案例。

在面对疫情当下,河南科技小院师生绞尽脑汁,于2021年开始,开办了“科学施肥 提质增效 绿色发展”公益讲座云讲堂,持续进行60余期,观看人数近80万,受到河南省科协的高度重视,河南省政府将科技小院建设和科技小院云讲堂列入《河南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引导推动科普资源和创新要素下沉基层和农村,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厚植公民科学素养沃土。

物质决定意识,乡村振兴局面的实现,需要全体人民共同的努力;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才能确保“三农”工作稳中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实现。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人”的存在、人的作用、人的依赖。

河南科技小院成立十年来,为各行各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培养本科生300余人,研究生20余人,无论是升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还是进入政府机关、各大高校服务人民、教书育人,又或者是进入企业绩效拔尖……,他们在新的岗位上都受到“一致好评”。

这与探索并已成熟的本硕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分不开的,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在学校掌握了基础的专业知识之后,来到这大有可为的科技小院,来到这农业生产一线,他们不再是学生,而是技术员、支教老师、厨师、新型农民……;他们还是学生,在经历了如此丰富的生活之后,他们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他们把经验藏于心中,他们更有了新的理想与信念,并全力以赴投入下一阶段的生活中去!

科技小院走出来的学生是有情怀的,这是一句真话,并非空穴来风。2021年8月,教育部印发《加强和改进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工作方案》中指出:长期以来,我国涉农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存在着耕读教育不系统、与“三农”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实践育人环节有待加强、毕业生面向农业农村就业创业人数较少等问题。据此,我们再反观河南科技小院走出来的毕业生们,他们无论进入到哪一行哪一业,可他们始终与农业有着联系,与农民有着交集,与农村有着千丝万缕!

研究生的课堂不在大学校园里,而在田间地头。乡亲们遇到生产难题,就会习惯性地走进“科技小院”,因为“这些大学生娃娃的办法还真管用”。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中国科协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建设一批科技小院的通知》,确定对68个单位的780个科技小院予以支持建设。其中,河南29个科技小院在列。

8月30日记者了解到,我省目前已建起58个科技小院。它们一头连着高等学府,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方面为农户提供“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的科技指导和技术示范,推动农户增产增效、助力乡村振兴,一方面辐射带动涉农高校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助力培养更多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新型人才,堪称院小力量大。

“我们是田野大课堂的受益者”

“全村人都认识我。”新乡花生科技小院院长胡佳钰颇为自豪。

胡佳钰是河南农业大学研三学生。当年接到录取通知书后,他没有进大学校园,而是直奔科技小院。

进了小院先做调研,搜集乡亲们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向导师请教解决方案。乡亲们好多都是种花生几十年的“老把式”,难免会有惯性思维。像怎么科学施肥提高花生产量,年轻人的说法他们一开始并不信。随着小院搞起示范田观摩,亲眼看到新施肥方法能提高产量,乡亲们终于信了:这些孩子“有两把刷子”。

围绕品种、养分管理、土壤改良、栽培等方向,新乡花生科技小院联合心连心化工集团共同研发花生专用肥,集成优质高产高效管理技术模式,不仅使花生增产10%,还降低了投入成本。

“受益的不光有乡亲们,更有我们。”胡佳钰说,小院的求学经历,带给他们的不光是专业上的长进,更是综合素养的历练、爱农情怀的培养。

“不少研究生大二才能确定毕业论文题目,我在研一下半年就确定了论文方向——不同镁肥用量对高油酸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胡佳钰说,这个论文题目来自农民群众的需求,能将科学研究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自己干劲很足。

“地里有啥问题 ,就找科技小院”

“我的研究生生涯,一半是在村里度过的。”大三到研三,从给师兄师姐当实验助理到担任禹州小麦科技小院院长,每年5月至10月,都是河南农业大学学生田培雨雷打不动的驻村时间。

调研土地生产情况,去农户地里“出诊”,举办科技长廊、田间课堂、田间观摩会等各类活动……“进村读研”期间,田培雨和同学们没有一天闲着。

前一阵高温天气持续,土壤长时间干旱导致玉米播种进展缓慢,出苗情况也受到影响,这可急坏了农户。迎着40℃的热浪,带好各类工具,小院里的研究生纷纷在田间地头奔走,指导农户采取抗旱保收的应对措施。

最近雨水充沛,不少人发现自家玉米穗出现霉变,纷纷来小院询问是否品种有问题。田培雨通过观察和实验,判断这是高温高湿导致的玉米穗腐病,及时为村民解惑支招。

渐渐地,“地里有啥问题,就找科技小院”成了村里人的口头禅。有时田培雨出去调研时间久了,回去就能看到几名村民守在小院门口等待“看诊”。

从单纯为农户解决技术问题,到助力当地种植结构调整,在禹州小麦科技小院带动下,不少人收入提升了,观念扭转了。曾经一亩地都不愿种的村民成为承包500亩地的生产大户,农户从只种小麦、玉米到同时种植小米和水果等经济作物,小院所在的顺店镇康城村,如今土地流转率高达88.9%。

“为乡村振兴输送‘血液’”

科技小院”模式为何如此受国家重视?“把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长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既能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又能培养知农、爱农、兴农的农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乡村振兴输送‘血液’。”省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

随着我省将农业人才培养的课堂延伸到田间地头、涉农企业园区,越来越多研究生入驻科技小院,以土地做黑板,把作物当教材,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记者从省科协了解到,目前,河南已建成58个科技小院,今年新规划建设50个科技小院,着力打造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常态化阵地。同时,我省将持续探索科技小院+家庭农场、科技小院+农技协等服务模式,拓展农业科技推广新渠道,进一步破解农村科普“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百米”问题,把创新成果运用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

多年小院经历,一生土地情深

——讲述人:资环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 田培雨

2016年,正读大一的我加入了学校科技小院协会,次年夏天,就随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临颍科技小院小分队开始了为期一周的科技小院生活。刚到小院不久,遇上一个辣椒种植户向我咨询种养问题,我顿时慌了神,好在,身边的李瑞珂师姐胸有成竹地给出了答案。看着师兄师姐们和农户顺畅交流,我心想:“什么时候,我也能像他们一样啊。”

2020年,考上研究生的我正式入驻禹州科技小院,成了小院负责人。每年5月,大三实习生们的到来使小院变得热闹起来。我们要一边紧盯大田试验,一边调研出诊做社会服务,生活很累但很充实。

7月的一个午后,一位农户上门,说家里有一块玉米地长得不好,希望我们帮忙找出原因。经过田间查看、询问老师后,我们确诊为玉米金针虫害,建议傍晚打杀虫剂。农户佩服地说:“科技小院真厉害,一来就解决了问题。要是能多教教我们,那该多好!”说干就干,我们立即在他家门口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培训会,讲述玉米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预防。农户们听得非常用心,结束后,纷纷为我们“点赞”。

两年来,我时常与导师叶优良和汪洋老师沟通,确定在当地开展社会服务的主要内容;时常与当地村委会交流,商量以何种形式开展活动最为有效;时常与当地农户拉家常,了解他们最想学习哪些方面的技术。

面对2019年以来当地持续干旱、玉米产量受损的情况,科技小院主动请缨,提出改种耐旱作物小米。我们积极引进多个优良小米品种,开垦50亩小米示范田,并提供肥料、农药、灌溉等田间管理技术作为支撑。推出种植体系改革第一年,我们就得到了当地的认可,目前小米种植面积已达500亩,而禹州科技小院也作为重要一环被记录在康城村村史馆中。

从大一到研三,我始终和科技小院紧紧相连。如今,我即将毕业。希望有更多学弟学妹继续紧握这根接力棒,让我们目标明确,接力服务“三农”。

请简要介绍什么是“科技小院”?

“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研究生培养单位把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长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着力培养知农、爱农、兴农的农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这种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培养模式,实现了教书与育人、田间与课堂、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推广、创新与服务的紧密结合,辐射带动全国涉农高校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引导研究生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助力脱贫攻坚,生动诠释了研究生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大命题。

请问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中,“科技小院”发挥了哪些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战线发挥自身优势,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主动作为。在三部门支持下,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和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积极推动,目前全国已有30余所涉农高校陆续建立了300多个科技小院,覆盖广西、四川、云南、内蒙古等29个省(区、市),涵盖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药用作物、牧草作物、养殖业、林业、食品加工、种养一体化等9类产业的135个农产品类型。2009—2020年间,科技小院累计服务贫困村近600个,贫困户4.85万户,贫困人口17余万人。一大批科技小院发展势头良好,探索了有益经验。10多年来,先后有800余名校内外导师和1500多名研究生参与到科技小院的建设和运行中,制定技术规程113套,创新单项技术284项,制作农民培训材料276套,宣传展板600余幅,田间观摩辐射8万余人,累计线下培训农民20余万人。

推广“科技小院”模式预期会取得哪些方面成效?

科技小院模式在全国的进一步推广,将为涉农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服务乡村振兴探索更加宽广的路径;为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农民可用技术提供强劲推动力。我们相信,随着全国科技小院网络、队伍和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必将在培养知农爱农创新人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中,发挥越来越大的引领作用。同时,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导师和研究生加入到科技小院工作中,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生产技术研究推广和科普服务工作,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成长成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河南农业大学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