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1+1+N“造血式”帮扶点亮台前乡村振兴路

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22-07-28 23:20 浏览量: 3713

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道路上的重要一环,日前,河南农业大学利用多方优势,立足农业实际形势,专家组团实地讨论,助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利用科技解决农业发展实际问题,不仅带动农民增收,发展特色产业体系,而且加快了当地乡风文明建设。今天,让我们走进河南日报农村版相关报道,看农大专家学者如何助力台前县探索1+1+N“造血式”乡村帮扶模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河南日报农村版原文

  近年来,河南农业大学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中不断发挥自身能动性,利用科技、人才、专业等优势,立足台前县农业产业实际,积极探索1+1+N“造血式”乡村振兴帮扶模式,谱写出高校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华彩篇章。  如今,走进台前县,这个村是成片的梨树园,那个村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温室大棚;这边有夹河乡现代农业示范园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清水河乡孙庄明瑞合作社小麦良种科技示范基地,那边是吴坝镇晋城村的“蚕海桑田”……青山绿水,生机勃勃,呈现出产业兴旺、瓜果飘香、农户增收的美好景象。

专家组团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7月20日,细雨绵绵,台前县夹河乡于楼村的现代农业示范园没有了以往的忙碌场面,为准备下一茬种植,24座温室大棚大部分在进行高温闷棚。今年雨水充沛,村党支部书记于兆武看着大棚之间空地上疯长的近1米高的杂草正犯愁。随着一声车喇叭响,河南农业大学社会服务处副处长、驻台前县工作组组长赵建中带着园艺学院孙凯乐副教授、张涛博士和一群大学生已来到示范园,于兆武赶紧迎过去。

  “于书记,这棚之间的杂草必须除掉啊,杂草里容易藏虫卵,这样可不利于后期大棚种植防虫。”张涛一进园就指着疯长的野草说,“棚与棚之间的空地大约有半亩,可以错季种生长周期相对短一些的鲜食玉米,这样既不影响棚里种果菜,还可以抑制杂草生长,增加点额外收入。今年先想办法把杂草除掉,明年我提前给你推荐点适合种的玉米新品种。”  “中!中!今年的彩虹西瓜可是博头彩了,一斤卖到10元,一棚收入小十万元,可惜就种了一棚,不够卖啊,好多人都没买到。”于兆武兴奋地说。  他说的“彩虹西瓜”就是河南农大科研团队首创的“彩虹瓜之宝西瓜”,因其瓜肉红橙、乳黄相间,横切面带有隐约的花朵形状,纵切剖面似一道美丽的彩虹而得名。皮薄如纸,口感酥脆,中心糖度可达13.9,入口一瞬间便是满口的沙甜。一个瓜3斤左右,适合2~4人的家庭即开即食。  

于楼村过去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为主,学校驻台前县工作组和专家服务团成员进驻于楼村后,经过实地调研,确立了以优质果蔬为重点,发展高效种植的产业发展模式,并将彩虹瓜之宝西瓜、美辣一号辣椒等优质高档瓜菜新品种引种于楼。  2019年,河南农业大学捐赠49万元建设的两座示范大棚投入使用,并组织专家团开展全方位指导。园艺学院马长生教授就是专家团专家之一,几年来,他带领大家扎根在于楼村,从种苗、栽培技术、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把一整套的技术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园区,指导帮助于楼瓜果蔬菜产业发展,带动农户开展高效种植。  “学校专家在村里推广精品瓜蔬大棚种植的初期,很多村民由于没有种植经验,都不愿尝试,后来在于兆武的示范带动下,大家逐渐打消了顾虑,现在对农大专家、农大品种、农大技术充满了信任。”台前县乡村振兴局局长程迎宾说。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农村产业兴旺,科技人员的助力尤为关键。近年来,河南农业大学围绕畜牧养殖、瓜果蔬菜、食用菌、苗木花卉和中药材等5个产业,组建了由近百名教授组成的专家服务团,多次深入台前县相关企业、种植户、养殖户开展调研和技术帮扶工作,开办不同层次的科技特色产业专项培训班,培养了一大批农业“技术明白人”。  河南农业大学校长介晓磊说:“作为汇聚了大量人才与科技资源的智力高地,高校助力乡村振兴有着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将继续发挥人才、智力、科技优势,把农大专家团的先进科技成果优先在台前县进行转化,扭住产业发展和技能培训两个关键,推动台前县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助力台前县尽早实现乡村振兴。”

助力增收将科研成果写在田间地头

  “大棚果蔬种植最怕这样的连阴雨天,弱光寡照影响作物生长,怎么解决,我们有‘独门武器’!”在马楼镇李胡村的黄河智慧农业产业园的温室大棚,孙凯乐展示了“光保姆”。  弱光寡照严重影响设施农业农户增收!河南农业大学“逐光”社会实践团队在科技助农调研时发现这个问题后,立即组成团队,研发出可感知周围光环境和发布预警的自动光控装置。  “我们称它‘光保姆’,可适用于叶菜类、果菜类、花卉类、鱼苗生产等智能补光,目前已经在汝南、平舆、扶沟、鄢陵等地进行推广示范,均得到好评,下一步我们会在台前县这边安装示范应用。”孙凯乐说。  

近年来,坚持选题从生产中来,成果到生产中去,河南农业大学专家带领大学生团队扎根台前,与农民一起开展接地气的科技创新,创新作物绿色高产高效技术,并直接应用到田间,大大推动了当地生产发展和技术应用。  “台前好多村主要的粮食作物是玉米和小麦,村民一直是靠天吃饭,产量不高,仅能维持基本生活需要。”河南农业大学蚕桑专家毕会涛教授说,“如何解决乡亲们在生产中的问题,让大家多挣钱?这是农业专家的任务!”  为找到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农产品和适用的科学种植技术,毕会涛和专家们一起,骑车深入乡村调研,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吴坝镇晋城村非常适宜发展蚕桑产业。在工作组的帮助下,如今晋城村重点打造起了蚕桑扶贫产业示范园,种植蚕桑500余亩,栽种果桑100亩,建设起两个标准化小蚕共育棚、50个桑蚕养殖大棚、一座800立方米冷库、两个加工车间,形成了集桑葚采摘、仓储、加工,桑蚕养殖、蚕茧加工、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毕会涛团队还重点围绕桑蚕养殖产业组织开展室内培训和现场指导,累计受益群众达400人次以上。  “这是典型的产、学、研相结合,‘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能带动当地111户农户增收,年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毕会涛介绍。  

近年来,河南农业大学依托1个对口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和1个驻台前县工作组,围绕畜牧养殖、瓜果蔬菜、食用菌、中药材、苗木花卉等5大产业,N个学院专家团队参与帮扶合作,逐步建成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产业体系,打造数个精品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加快了当地乡风文明建设,在助力台前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巨大的引领作用。  

“群众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我们的科研课题。我们将坚持把论文写在广阔大地上,探索出‘造血式’的长效增收新模式和乡村振兴的好经验,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乡村振兴的技术支撑。”河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魏蒙关说。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河南农业大学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