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全国“两会”上的农大“好声音”(三)

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20-05-28 22:15 浏览量: 3648

  自5月21日起,中国进入了举世瞩目的“两会时间”。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和范国强教授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两位委员积极参政议政,提出多项建设性提案,就振兴河南高等教育等方面建言献策,传递着农大人心系国家、情系教育的“好声音”。今天,我们推出《两会上的农大好声音》第三辑,将最新媒体报道带给大家。

建议设置中原农林研究生院 配套新增专项招生计划

  “当前河南省农林人才总体供给不足,尤其是研究生学历以上的高层次人才相对匮乏,急需从国家层面给予支持。”2020年5月22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接受大河网记者采访时说,建议国家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河南设置中原农林专业研究生院,协同全省优势培养资源,持续扩大培养规模。

  河南是在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和农产品、畜产品加工大省,也是国家实现乡村振兴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的前沿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嘱托河南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业强省目标。”张改平说。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高质量发展需要大批农林学科高层次人才作为支撑。目前,河南拥有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工业大学、信阳农林学院等多所涉农高校,拥有全国农科院系统研究和推广实力位于前列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周口市农业科学院、鹤壁市农业科学院等地方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国家研究机构也在河南设立有多所涉农研究分支机构。

  “仅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从1912年就开始兴办高等农林教育,是全国最早的农林高校之一。”张改平表示,学校作物学、林学、畜牧学、兽医学、农业工程、农林经济管理等传统优势学科拥有全国领先的人才培养和研究实力,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学均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它如农村能源、生物技术、烟草学、植物保护、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园艺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生态学、农村区域发展等学科也积淀深厚。

  在这些条件支持下,张改平建议教育部、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支持河南农业大学牵头建设中原农林研究生院。通过搭建全省涉农高校、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的高层次人才协同培养平台,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培养更多更好的高层次农林人才,为河南省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提供人才支撑。

  “同时,建议教育部支持中原农林研究生院专项招生计划。在全省涉农高校原招生计划不变的基础上,新增中原农林研究生院专项招生计划,每年新增招收硕士研究生1000名、博士研究生100名。”张改平说。

——来自【学习强国】2020年5月24日

为中小学生减负,也要为大学生加压

  中小学生减负问题多年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教育部等九部委2018年联合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明确并强化政府、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家庭等各方责任。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院士认为:“要落实这些措施,关键在于高考指挥棒的导向性改革。”

  张改平说,当前“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机制,除了向中小学生层层传导学业焦虑、层层加重学业负担,还向一些大学生传导了“一入大学万事轻松”的消极观念,使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在严进宽出的机制下浑浑噩噩混日子、混文凭,甚至就像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所说:“现在大学里,有些学生醉生梦死,这样是不行的”。

  因此,作为大学校长的张改平呼吁:“在为中小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要为大学生增压,适当增加学业负担。”

  2018年6月,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明确指出,要扭转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教育部印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要求严格本科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淘汰“水课”,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严把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

  基于上述情况,张改平在今年“两会”上带来的《关于为中小学生减负、大学生增压的提案》中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建议教育部加快深化高考改革的步伐。

  张改平认为,高考改革只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精准关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打破“一考定终身”的人才选拔传统,才能做到切实减轻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有损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过重学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才能推进育人方式改革,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

  二是建议教育部出台激励高校教师参与金课建设、坚决淘汰水课的指导性政策。

  张改平说,目前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尚未完全扭转,广大教师对本科教学和课程建设的重视程度依然不足。各高校虽然也在陆续出台相关引导政策,但尺度宽窄不同、激励效果不一。因此,建议教育部出台相关引导和激励的指导性政策,对高校进行可行性强、操作性强的宏观指导,使教师自觉主动地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投入更多精力,科学增加课程难度,适度拓展课程深度,使大学生学业增压成为质的复合增长,避免异化为量的简单叠加。

  三是建议高校自身进一步修订完善教师评价考核制度。

  “我们时常强调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但是在许多高校这两种地位依然不够巩固。”张改平说,“巩固这两种地位,必须提高教师教育教学业绩在校内绩效分配、职称(职务)评聘、岗位晋级考核中的比重,把本科教学质量作为各类分配、评聘、考核的主要依据,尤其是要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落实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制。”

——来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年5月24日

抓紧“面袋子”端稳“肉盘子”河南代表委员热议农业高质量发展

  “压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14亿中国人的饭碗,我们有能力也务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着力抓好农业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提高复种指数,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增加产粮大县奖励,大力防治重大病虫害。惩处违法违规侵占耕地行为,新建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深化农村改革。恢复生猪生产。

  河南用占全国1/16的耕地,产出全国 1/10 以上的粮食、1/4以上的小麦,是全国第一粮食加工大省、第一肉制品大省,农产品出口遍及137个国家和地区,正从“国人粮仓”迈向“国人厨房”、丰富着“世人餐桌”。如何在农业生产中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如何更好地助力中国人的饭碗装得满、端得牢,在全国两会上,河南团代表委员积极探讨、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认为,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高质量发展需要大批农林学科高层次人才作为支撑。他建议国家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河南设置中原农林专业研究生院,协同全省优势培养资源,持续扩大培养规模。

  同时,张改平希望教育部、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支持河南农业大学牵头建设中原农林研究生院。通过搭建全省涉农高校、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的高层次人才协同培养平台,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培养更多更好的高层次农林人才,为河南省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提供人才支撑。

——来自【大河网】2020年5月24日

加强政策有效供给 确保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各界关心的热点,更是今年两会的重要议题。人民网“金台圆桌”特别推出两会对话系列专访,探讨相关问题。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今年以来,从政策供给、科技供给、资源供给等方面采取了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为夺取夏粮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我国夏粮生产已经进入成熟收获期,从各地反映的情况看,主要夏粮产区长势喜人,正在有序推进收获工作,确保颗粒归仓。同时,夏种工作也已陆续展开,种子、农资等保障充足,为全年粮食丰收创造了良好条件。

  张改平认为,国家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提出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全国粮食总产稳定在6.5亿吨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2公斤,比世界人均水平高125公斤,也远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的标准线,实现了口粮完全自给,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表明我国粮食供给是绝对安全和有保证。

  “同时,由于近年来我国粮食储备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粮食库存充足,市场供求宽松,粮食安全程度总体较高,具备应对全球粮食危机风险的坚实基础。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严重,但中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他说。

  张改平表示,需要对保障粮食安全丝毫不能松懈、丝毫不能含糊,要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政策的供给,完善土地执法监管体制机制,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要强化耕地资源“量质并重”和耕地保护“质量红线”的理念,逐步实现耕地质量管理常态化、法制化和规范化。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核心区和高标准粮田建设的政策供给,持续加大资金、资源投入,提升建设标准,增强农业产出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将口粮生产能力落实到田块地头。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的扶持政策供给,使粮食生产大省、粮食生产大县和种粮食的农民发展粮食生产能真正不吃亏、得实惠、能发展,充分调动地方政府重粮抓粮和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四是要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的配套政策供给,持续健全和完善种子、水利、植保、农资、金融等供给体系建设,持续降低粮食生产和配套资源成本,为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五是要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的科技政策供给,充分调动和发挥农业高校、农业科研机构及农技推广部门的作用,加快粮食生产科技的研发、转化、利用,持续提升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挖掘粮食安全的生命源泉。

  六是要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加工政策的供给,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推动以产业链为牵引的粮食生产供给侧改革,优化粮食生产结构,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来自【人民网-美丽乡村频道】2020年5月25日

稳住“压舱石”奋力奔小康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对我省做好“三农”工作提出殷切期望,要求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给河南亿万人民莫大鼓舞和激励。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再次聚焦农业农村农民,指出要“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举措,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与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表示,要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筑牢“大粮仓”、丰富“大厨房”、做优“大餐桌”,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方面的短板,让农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高农村三类群体基础养老金  我省是人口大省,也是老年人口大省,2018年年底,老龄化率达16.7%。但相比城市,农村居民尤其是孤寡老人、60岁以上农民和丧失耕种能力农民这三类群体养老问题更为突出。

  2019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承担了“以适度规模化生产为目标的土地承包权退出机制研究”项目。在调研中,农民普遍反映,如果国家发放的基础养老金达到或接近当地人均基本生活成本,比土地流转收入更为持续稳定可靠,能够解除后顾之忧。

  以每人每月计算,2019年部分省市区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分别为:上海1010元,其中松江区退地农民另外享受人均784元的土地退养补助金;北京800元;天津307元;西藏180元;广东170元;福建123元;湖南、湖北、云南、吉林、河南103元。张改平介绍,农民自行估算的每月人均基本生活成本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普遍为500~600元,在东部地区普遍为600~800元,在北上广地区普遍为1000元左右。

  因此,他建议国家在深化城乡居民统一社保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将农村孤寡老人、60岁以上农民和丧失耕种能力的农民这三类群体的基础养老金逐步调整到同地区城乡居民生活成本的水平线,不仅能实现高水平养老,也为引导农户自愿退地、推进农业适度规模化发展创造政策条件。

——来自【大河网】2020年5月24日

完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推进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校长、院士张改平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两会”他提交了关于加大河南省研究生教育支持力度、改革硕士招考制度、设置中原农林研究生院、审慎扩大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参与群体等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五份提案。

加大河南省研究生教育支持力度

  河南省户籍人口全国第一,高等教育规模全国第一,普通高校数量也位居全国前列。近些年来,在教育部大力支持下,近年来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得到较快发展,但是教育规模与人口大省、教育大省、经济大省的地位严重不匹配,存在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设置较少、研究生招生计划偏少等问题。

  对此,张改平建议,在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设置上给予更多倾斜,对拥有传统优势、支撑国家战略的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大幅度增加博士授权点,对具有发展潜力的河南省本科高校大幅度增加硕士点,使其每千万人口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数量与全国平均水平看齐。同时建议在研究生招生计划上给予更多倾斜,以教师培养能力为依据,大幅度增加河南特色骨干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大幅度增加河南本科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

改革硕士招考制度

  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是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有机衔接的三个阶段。新高考制度改革和博士研究生招生改革已经启动并逐步扩大范围,而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目前停滞不前,使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不尽完善。加快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进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日益迫切。

  针对上述问题,张改平建议,统筹考虑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与本科人才培养的有机统一,进一步优化初试、强化复试,构建“国考+校试”的两段式考试模式。国考建议参加对象为大学三年级、四年级学生以及符合相关条件社会考生;国考科目包括英语、政治、数学、科技写作(考生根据研究生招生单位的招生章程选择相应的考试科目);国考次数为一年一次,建议安排在9月第一周周末举行,方便学生利用暑假时间进行备考;国考成绩有效期为 2-3年,考试合格者将获得合格证书。校试建议参加对象为大学四年级学生及符合条件的社会考生;考核方式为笔试、面试联考,笔试主要考核学生的学科基础和专业能力,面试主要考察考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包括外语听说能力、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心理素质、人文素养、创新情神与创新能力等;校试次数一年一次,建议安排在每年3月份的周末,以方便学生利用寒假时间复习备考。

设置中原农林研究生院

  河南是全国举足轻重的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和农产品、畜产品加工大省,也是国家实现乡村振兴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的前沿阵地。当前河南省农林人才总体供给不足,尤其是研究生学历以上的高层次人才相对匮乏,急需从国家层面给予支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河南设置中原农林专业研究生院,协同全省优势培养资源,持续扩大培养规模。

  对此,建议教育部、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支持河南农业大学牵头建设中原农林研究生院。通过搭建全省涉农高校、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的高层次人才协同培养平台,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培养更多更好的高层次农林人才,为河南省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提供人才支撑。同时建议教育部支持中原农林研究生院专项招生计划。在全省涉农高校原招生计划不变的基础上,新增中原农林研究生院专项招生计划,每年新增硕士研究生1000名、博士研究生100名。

审慎扩大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参与群体等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我国农村现行的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为基础的土地制度,曾经为解决温饱问题和推进改革开放作出巨大贡献。但随着改革开放40多年来社会生产力持续提升,农户独立生产、分散经营的生产关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以规模化、集约化为主要特征的农业现代化的顺利实现,制约了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顺利推进。

  破解这种制约,根本出路在于对土地制度进行前瞻而审慎的深度改革,一方面逐步推动农民从依靠土地保障向依靠社会保障的制度转变,审慎扩大农村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群体,另一方面逐步推动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将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为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健康协调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推进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水更绿、山更青、民更富美好目标的必由之路。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流域人口密集、资源长期过度利用、水土流失灾害频繁、生态承载能力薄弱、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近年来又为生态保护付出许多努力和牺牲。

  实现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政策投入是保障,农业农村是基础,人才科技是关键,应当努力做好三个统筹:一是统筹推进生态补偿投入和生态产业布局;二是统筹推进传统农牧区优先和整体高质量发展;三是统筹提升人才科技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落地实施。

——来自【人民日报民生周刊】2020年5月25日

“为大学生增负”!

  中小学生减负问题多年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近日,“108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为中小学生减负”成为热门话题。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福建省委会主委吴志明领衔,崔玉英、邢善萍、雷春美、陈义兴、湛如、曹晖等108名全国政协委员共同联名,提交了《关于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中小学生松绑减负的提案》。

  “多年来,虽然政府和各地教育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推进教育减负,但实际上孩子们的负担还是‘愈减愈重’。”吴志明说。

  应该说,近些年,中小学减负问题一直是教育领域中的热点和难点,尤其是近20年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几乎年年都要推出减负举措。但是,为什么中小学生的负担并没有真正减轻呢?

  坊间有这样的观点:中小学生的校内负担在减少,但是校外负担在加重。

  “其实,校内减负仅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上,学生的校内负担是有增无减的。”吴志明说。很多中国学生便有了“做不完的作业”,这些作业中不仅有大量的重复练习,还有一些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题目,“比如注水试题,现实中怎么会给水池一边注水一边放水,这多浪费水呀!”吴志明说,“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一位民建会员还在上小学的女儿要完成的学校作业多达101页,一家人的假期是在‘写作业’和‘陪写作业’中度过的。”

  教育部等九部委2018年联合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明确并强化政府、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家庭等各方责任。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院士认为:“要落实这些措施,关键在于高考指挥棒的导向性改革。”

  张改平说,当前“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机制,除了向中小学生层层传导学业焦虑、层层加重学业负担,还向一些大学生传导了“一入大学万事轻松”的消极观念,使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在严进宽出的机制下浑浑噩噩混日子、混文凭,甚至就像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所说:“现在大学里,有些学生醉生梦死,这样是不行的”。

  因此,作为大学校长的张改平呼吁:“在为中小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要为大学生增压,适当增加学业负担。”

  张改平在今年“两会”上带来的《关于为中小学生减负、大学生增压的提案》中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建议教育部加快深化高考改革的步伐。

  张改平认为,高考改革只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精准关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打破“一考定终身”的人才选拔传统,才能做到切实减轻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有损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过重学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才能推进育人方式改革,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

  二是建议教育部出台激励高校教师参与金课建设、坚决淘汰水课的指导性政策。

  张改平说,目前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尚未完全扭转,广大教师对本科教学和课程建设的重视程度依然不足。各高校虽然也在陆续出台相关引导政策,但尺度宽窄不同、激励效果不一。因此,建议教育部出台相关引导和激励的指导性政策,对高校进行可行性强、操作性强的宏观指导,使教师自觉主动地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投入更多精力,科学增加课程难度,适度拓展课程深度,使大学生学业增压成为质的复合增长,避免异化为量的简单叠加。

  三是建议高校自身进一步修订完善教师评价考核制度。

  “我们时常强调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但是在许多高校这两种地位依然不够巩固。”张改平说,“巩固这两种地位,必须提高教师教育教学业绩在校内绩效分配、职称(职务)评聘、岗位晋级考核中的比重,把本科教学质量作为各类分配、评聘、考核的主要依据,尤其是要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落实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制。”

——来自【环球时报】2020年5月25日

建议为中小学生减负,为大学生加压

  中小学生减负问题多年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5月25日,记者采访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对于这个问题,他提出在为中小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要为大学生增压,适当增加大学生学业负担。

  现状:中小学生学习压力大 大学生易产生消极观念

  2018年,教育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明确并强化政府、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家庭等各方责任。落实这些措施,关键在于高考指挥棒的导向性改革。

  张改平认为,当前“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机制除了向中小学生层层传导学业焦虑、层层加重学业负担,也向大学生传导了“一入大学万事轻松”的消极观念,使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在严进宽出的机制下浑浑噩噩混日子、混文凭,甚至就像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所说的“现在大学里,有些学生醉生梦死,这样是不行的”。

  “因此,在为中小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要为大学生增压,适当增加大学生学业负担。”张改平说,此前教育部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要求严格本科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淘汰“水课”,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严把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

  建议:教育部出台激励高校教师参与金课建设、坚决淘汰水课的指导性政策

  基于当前出现的问题,张改平建议教育部加快深化高考改革的步伐,打破“一考定终身”的人才选拔传统,才能做到切实减轻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有损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过重学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

  同时,教育部可出台激励高校教师参与金课建设、坚决淘汰水课的指导性政策。“目前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尚未完全扭转,广大教师对本科教学和课程建设的重视程度依然不足。”张改平认为各高校虽然也在陆续出台相关引导政策,但尺度宽窄不同、激励效果不一。

  尽管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十分重要,但是目前在许多高校中,其地位依然不够巩固。张改平建议高校自身进一步修订完善教师评价考核制度,必须提高教师教育教学业绩在校内绩效分配、职称(职务)评聘、岗位晋级考核中的比重,把本科教学质量作为各类分配、评聘、考核的主要依据,尤其是要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落实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制。

——来自【河南省人民政府】2020年5月25日

抓紧“面袋子”端稳“肉盘子”河南代表委员热议农业高质量发展

 “压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14亿中国人的饭碗,我们有能力也务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着力抓好农业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提高复种指数,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增加产粮大县奖励,大力防治重大病虫害。惩处违法违规侵占耕地行为,新建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深化农村改革。恢复生猪生产。

  河南用占全国1/16的耕地,产出全国 1/10 以上的粮食、1/4以上的小麦,是全国第一粮食加工大省、第一肉制品大省,农产品出口遍及137个国家和地区,正从“国人粮仓”迈向“国人厨房”、丰富着“世人餐桌”。如何在农业生产中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如何更好地助力中国人的饭碗装得满、端得牢,在全国两会上,河南团代表委员积极探讨、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认为,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高质量发展需要大批农林学科高层次人才作为支撑。他建议国家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河南设置中原农林专业研究生院,协同全省优势培养资源,持续扩大培养规模。

  同时,张改平希望教育部、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支持河南农业大学牵头建设中原农林研究生院。通过搭建全省涉农高校、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的高层次人才协同培养平台,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培养更多更好的高层次农林人才,为河南省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提供人才支撑。

——来自【河南省人民政府】2020年5月24日

建议设置中原农林研究生院 配套新增专项招生计划

  “当前河南省农林人才总体供给不足,尤其是研究生学历以上的高层次人才相对匮乏,急需从国家层面给予支持。”5月22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接受大河网记者采访时说,建议国家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河南设置中原农林专业研究生院,协同全省优势培养资源,持续扩大培养规模。

  河南是在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和农产品、畜产品加工大省,也是国家实现乡村振兴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的前沿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嘱托河南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业强省目标。”张改平说。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高质量发展需要大批农林学科高层次人才作为支撑。目前,河南拥有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工业大学、信阳农林学院等多所涉农高校,拥有全国农科院系统研究和推广实力位于前列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周口市农业科学院、鹤壁市农业科学院等地方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国家研究机构也在河南设立有多所涉农研究分支机构。

  “仅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从1912年就开始兴办高等农林教育,是全国最早的农林高校之一。”张改平表示,学校作物学、林学、畜牧学、兽医学、农业工程、农林经济管理等传统优势学科拥有全国领先的人才培养和研究实力,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学均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它如农村能源、生物技术、烟草学、植物保护、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园艺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生态学、农村区域发展等学科也积淀深厚。

  在这些条件支持下,张改平建议教育部、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支持河南农业大学牵头建设中原农林研究生院。通过搭建全省涉农高校、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的高层次人才协同培养平台,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培养更多更好的高层次农林人才,为河南省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提供人才支撑。

  “同时,建议教育部支持中原农林研究生院专项招生计划。在全省涉农高校原招生计划不变的基础上,新增中原农林研究生院专项招生计划,每年新增招收硕士研究生1000名、博士研究生100名。”张改平说。

——来自【河南省人民政府】2020年5月22日

建议改革硕士招生制度 构建“国考+校试”两段式考试模式

  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是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有机衔接的三个阶段。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认为,目前,新高考制度改革和博士研究生招生改革已经启动并逐步扩大范围,但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停滞不前,使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不尽完善。他建议加快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构建“国考+校试”的两段式考试模式,推进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与高考改革和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相比,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相对滞后,而且现行制度对本科教学秩序客观上形成强大的冲击。”张改平说,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是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有机衔接的三个阶段。高水平人才培养是一项有机生态系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前端承接本科阶段,后端衔接博士研究生阶段。硕士研究生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一方面可以对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起到导向和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对博士研究生的质量起到保障作用。从2014年新高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以来,目前已经有三批合计14个省(市)改革试点。博士研究生招生改革方面,参与实行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审核制”改革的高校在逐年增多。

  在调研中他发现,由于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初试安排在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应届本科考生不得不在大四第一学期(甚至大三期间)就把时间和精力几乎全部花在复习备考上,严重影响本科阶段专业课学习和知识结构的完善。不少学校为了追求就业率或考研率,为考研学生开绿灯甚至考试“放水”,一些院校在本科教学管理上也为学生备考让路。针对这些问题,他建议,必须统筹考虑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与本科人才培养的有机统一,进一步优化初试、强化复试,构建“国考+校试”的两段式考试模式。

  具体来说,他建议,从国考角度上,参加对象为大学三年级、四年级学生以及符合相关条件社会考生。国考科目包括英语、政治、数学、科技写作(考生根据研究生招生单位的招生章程选择相应的考试科目)。考试一年一次,建议安排在9月第一周周末举行,方便学生利用暑假时间进行备考。国考成绩有效期为 2-3年,考试合格者将获得合格证书。

  从校试角度来看,他建议,校试参加对象为大学四年级学生及符合条件的社会考生。.校试考核方式为笔试、面试联考。笔试主要考核学生的学科基础和专业能力。面试主要考察考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校试一年一次,建议安排在每年3月份的周末,以方便学生利用寒假时间复习备考。

——来自【大象新闻】2020年5月25日

(点击图片查看精彩内容——出彩农大人|泡桐医者范国强)

多方位发挥产业优势 夯实脱贫攻坚成果

——来自【新闻直播间】2020年5月25日

编辑:赵培灼

(本文转载自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