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天天读 | 华罗庚

河北地质大学
2021-08-15 19:26 浏览量: 2222

华罗庚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

新中国成立之初,科学人才紧缺。1949年12月,周恩来总理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郑重邀请在世界各国的海外学子,回国参加建设。当时,正在美国大学任教的数学家华罗庚决定响应号召,回到祖国的怀抱。

△青年时期的华罗庚

1950年3月,40岁的华罗庚携夫人、孩子从美国经香港抵达北京。在归国途中,华罗庚写下《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他在信中写道: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1950年,华罗庚从美国回到祖国怀抱

华罗庚:人梯精神,就是我们要爬峭壁了,我站在那儿,人家在我肩膀上再爬上去。现在看起来,人梯精神很重要,我们深深感觉到,如果年轻人能在我们肩膀上爬上去的话,感觉这是我们时代的使命,甚至于不小心爬在头上踢了一脚,没有关系,只要你爬上去,我就很愉快了!

△西南联大时期的华罗庚一家人

△1972年,华罗庚在湖北宜昌制药厂,同工人一起进行“优选法”的应用试验

中央新影制片厂新闻简报《教授在工人中间》: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同志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指导数学研究工作,深入工厂、工地,普及和推广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能迅速找出最优方案的优选法,使数学研究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1964年初,华罗庚给毛泽东主席写信,表达要走数学与工农业相结合道路的决心,毛泽东亲笔回函:“诗和信已经收读。壮志凌云,可喜可贺。”华罗庚被外国同行称为“中国的爱因斯坦”,但他更在乎人民群众送给他的一个称谓——“人民数学家”

△1978年,在数学理论和应用上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励的数学家杨乐、张广厚、华罗庚、陈景润、陈德泉(从左至右)

华罗庚:我这个人从前没有机会上大学的,当然我是很羡慕那些人能够上大学,能够得到老师指点,特别是名师指点,可以上升得快。可是呢,我一点也不悲观,我觉得没有老师,照样可以很快上升。

△1946年,华罗庚在普林斯顿参加国际数学领域的盛会(第一排最右为华罗庚)

您现在听到的是华罗庚70岁时的一段讲话录音,他一直认为自学就是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但同时他始终不忘前辈的知遇之恩,并延续师风,以身作则,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在他的关心和过问下,陈景润从厦门大学被调到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最终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方面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绩。

华罗庚的学生 陈德泉:陈景润跟我说,你告诉华老,华老永远是我的老师。

△1985年6月12日,华罗庚在日本东京大学数理学部讲议厅演讲,报告了自己1950年回国以来为新中国所做工作。演讲结束,“thank you”成为他生命中最后一句话,随即便倒在讲台上,实践了自己“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诺言。

全媒体团队出品

指导老师:耿 凯

朗 读:齐亚萱 余鑫飞

音频剪辑:齐亚萱

排 版:李梦兰

责任编辑:宁世伟 林健翔

来 源:央视新闻

新浪微博@河北地质大学

欢迎投稿至河小地微信:GEO-Media

加入我们&投稿 添加QQ群:540601379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