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院党建丨党史学习——“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河南大学商学院
2021-11-07 23:54 浏览量: 2633

2021年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顾诵芬、王大中获国家最高科技奖。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颁发是科技界的盛事,每年获奖者不超过2名。自设立至今,共有35位科学家获奖。2015年1月,中国“氢弹之父”于敏荣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99年上映的电影《横空出世》,首次将我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曲折过程呈现在大众面前。“两弹一星”筑起了新中国的安全屏障,也为我国的科技发展打下牢固根基。今晚夜读,我们为您讲述电影银幕外的故事。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54年后的这一天,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早上9点22分发射,下午6点48分,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核心舱,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朝发夕至”的旅行。仰望星空、神舟起航、北斗环绕、嫦娥奔月……每一次对太空的叩问,背后都是航天人自立自强、攻坚克难的坚定付出。

为我国发展航天事业打下基础的,正是20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研制的“两弹一星”。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岁月里,科学家们从零开始,艰难突破,创造了科学的奇迹。1999年,电影《横空出世》上映,首次将我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曲折过程呈现在大众面前。

电影《横空出世》海报(图片来源:中国电影资料馆)

“两弹一星”筑起了新中国的安全屏障,也为我国的科技发展打下牢固根基。“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两弹一星”事业的背后,有多少科学家的默默奉献?

电影《横空出世》剧照(图片来源:中国电影资料馆)

电影《横空出世》脱胎于获得1998年第二届夏衍电影文学奖一等奖的作品《马兰草》。在导演陈国星的记忆里,这是一部让创作团队全情投入的电影。

陈国星说,《马兰草》展现的是核试验基地的创始者们的奉献精神。剧组经过修改加工,将其拓展成了全景式表达上世纪50年代爱国知识分子和科学家投身祖国、隐姓埋名、全身心投入研制原子弹的故事。

从零开始,艰难突破,创造科学奇迹

我国原子弹的研制起始于1956年。1959年,中国决心继续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原子弹。

实际上,中国原子弹计划起步的艰难,远非一部电影所能诠释。没有资金、没有设备、没有经验,这些探索者的手里只有最基本的物理学原理,主要的“兵器”是一张书桌、一块黑板、一把计算尺和一颗火热的心。

视频:电影中的冯石将军在做动员

九次计算,我们没错!

在剧组寻找原子弹研制有关史料的过程中,他们偶然发现了一个旧册子,里面记载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设计时,经历九次计算的细节。

视频:电影里有关“九次计算”的情节

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思得当年刚刚大学毕业,参与了九次计算。他回忆:八个小时摇计算器、八个小时画图,后来发现有一个物理量差了一倍。

问题出在了什么地方?时任核工业部核武器研究院理论部副主任的周光召用物理学原理证明了九次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他提出一个大胆的怀疑:苏联专家的数据不可能。

胡思得:周光召这么一分析,所有听的专家,包括我们这些大学生,都觉得这个道理太充足了,无可怀疑!所以大家一下子结束了这九次计算。这个“拦路虎”拔掉以后,大增了中国人自己搞原子弹的信心。

1964年10月16日15点,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试验场爆炸成功。

视频: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两弹一星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副主任龚薛补充了这样一组数字: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当时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时,应该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的近千家工厂,还有科研机构以及大专院校联合起来,拧成了一股绳,一起进行科技攻关。

“家人终于揭开谜底”

也就是在庆祝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欢呼声中,许鹿希终于知道了丈夫邓稼先多年来的“秘密”。在许鹿希的侄子许进眼里,姑父邓稼先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可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沉默寡言。

邓稼先与家人的合影

许进:布置任务的时候,领导就说这个工作对任何人都不能说。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团队中有1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他是一个34岁的博士、副研究员,干这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他的压力当然是非常大的。

两年零八个月后,1967年6月17日8点20分,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实测当量330万吨,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氢弹技术的国家。核物理学家于敏被称为“氢弹之父”,儿子于辛说,父亲从来不认可这样的称谓。

于辛:他更强调的是“两弹一星”是个事业,要精诚团结、密切合作,才能让这个事业走得更远。

在于辛的记忆里,父亲极少谈起他的工作,只有于敏晚年时,他和儿子一起生活后,才会偶尔提及。

邓稼先和于敏

1986年初,邓稼先和于敏对世界核武器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作了深刻分析,向中央提出了加速核试验的建议。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逝世。直到生命的终点,他还是希望我们国家的核武器研制水平,尽早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不要落下。

工作中的于敏

于辛:“我父亲就是一个普通的父亲”

实际上,直到1999年,于敏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时,于辛才知道父亲的成就有多大。小时候,他只觉得父亲是干保密工作的。

于辛说:“我大学二年级左右,有一次,一些叔叔从我们家出来,其中有一个叔叔说你爸很厉害。有什么厉害的?我也不知道,没有人跟我说过,我(觉得)他是一个类似学术带头人的角色。”

直到现在,只要去颐和园,于辛都会在长廊里多待一会儿,看看壁画。因为这是小时候,父亲给他上历史课的地方。长廊里壁画上的历史故事,父亲会带着他从早上讲到中午。虽然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次,于辛记到今天。

于敏的国学基础非常深厚,于辛说:“我父亲始终把‘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作为他一生的座右铭。不为物欲所惑,不为权势所屈,不为利害所移,始终保持严格的科学精神。”

于辛反复强调,“我父亲就是一个普通的父亲”。

“两弹一星”事业,热爱祖国是根本

2019年1月16日,于敏与世长辞。在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队列中,特别设置了“致敬”方阵。于辛作为家属代表登上1号礼宾车。他认为,这是对老一辈科学家和他们从事的“两弹一星”事业的肯定和认可。

于辛说:“‘两弹一星’是一个群体,是他们老一代科学家的精神的浓缩。‘两弹一星’,热爱祖国是根本,大力协同、勇于攀登是他们前进的动力。”

-河南大学商学院-本期图文|转载自党史学习教育

本期封面丨杨宇杰

本期编辑丨毛军豪

责任编辑丨周 洋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商院资讯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