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条河......

河南大学商学院
2021-10-16 22:32 浏览量: 4595

河南大学110周年校庆

距2022年9月25日还有344天

黄河岸边的炎黄二帝雕塑

青铜峡大禹像

郑州邙山的黄河母亲雕塑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河南大学出版社紧紧围绕“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资源,讲好黄河故事”这一主题,积极组织各方力量,策划出版“黄河文库”系列丛书。“黄河文库”初步规划的四部分内容有“黄河文库·自然黄河”“黄河文库·人文黄河”“黄河文库·文学黄河”和“黄河文库·区域黄河”。“黄河文库”系列丛书对黄河文化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整理,对于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为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凝聚精神力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鸿沟

大河春天

致黄河“黄河文库·文学黄河”是“黄河文库”系列丛书规模化的起始。“黄河文库·文学黄河”丛书具体包括:《黄河古代诗歌选》《黄河古代词曲选》《黄河古代谣谚选》《黄河古代散文选》《黄河神话故事选》《黄河传说故事选》《黄河现代诗歌选》《黄河现代散文选》《黄河郑州诗文选》《黄河郑州故事选》共十本。挑选,依作品内容之质量;编排,依作者生平之先后。不以人废言,不以名取文。除了内容,书中还编配了两千一百余幅黄河或者与黄河有关的图片。标题图,张扬黄河;随文图,阐释黄河;而一千三百余幅页眉图,囊括了文化的、宗教的、艺术的、山石草木鸟兽虫鱼的诸多面貌。图片的内涵与张力自会溢出文字的叙述。图文并茂,互为助益,焕发出策划者与著者、编者的构想与神采。

《黄河文库》组图

《黄河古代诗歌选》在深刻探究黄河文化、广泛研究历代黄河诗歌的基础之上,精选了从先秦至晚清的优秀黄河诗歌二百多首,对诗中的疑难字词、历史典故加以精当简要的注释,并辅以生动深刻的赏析,使列朝列代先人们的情感、悲欢,追寻与梦想,命运与遭际皆背影般隐约显现。

《黄河古代诗歌选》

《黄河古代词曲选》选编注释了126位古代词曲大家传世的229首经典词曲,包括乐府歌辞、教坊曲词,以及有词牌曲牌的词、散曲、小令等。大江东去,小桥流水,风骚纷呈,堪称繁盛。

《黄河古代词曲选》

《黄河古代谣谚选》选编注释了268首歌谣和谚语,每首歌谣、每则谚语的内容由作品、注释、赏析构成,独立成篇。

《黄河古代谣谚选》

《黄河古代散文选》选取了从先秦到清末的近百篇关于黄河的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既涉及黄河流域的风景、风情、风貌,也包含了历代人民的治河实践。

《黄河古代散文选》

《黄河神话故事选》收集、整理自先秦以来的有关文献与民间口承,从中挑选并写出关于黄河和黄河流域有代表性的神话故事。

《黄河神话故事选》

《黄河传说故事选》选取了78个散佚在古典文学典籍及民间口头文学中的有关黄河的传说故事,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尊重人类认识规律的态度,尽量保持了传说故事的原貌。

《黄河传说故事选》

《黄河现代诗歌选》精选了百年来一百多位现当代诗人歌咏黄河的优秀诗篇,其中既有艾青、郭小川、贺敬之、昌耀、雷抒雁、马新朝等著名诗人的名篇佳作,也有活跃在当今中国诗坛的众多实力派诗人的精品力作。

《黄河现代诗歌选》

《黄河现代散文选》选编了五十余位作者的精美文章,黄河的自然本体之澎湃,文化母体之多彩,精神本元之厚重,皆可于此领略。

《黄河现代散文选》

《黄河郑州诗文选》收录了有关黄河与郑州的优秀诗歌和散文,既有李白、王维等名家名篇,也有并非名家却文质并茂的黄河佳作。

《黄河郑州诗文选》

《黄河郑州故事选》讲述了48个发生在郑州辖区内黄河岸边的不朽传奇,力求贴近和还原黄河岸边曾经的激荡风云或某位人物的神采风貌,文情并臻,令人读之动容。

《黄河郑州故事选》

“黄河文库·文学黄河”丛书对所选有关黄河的文学作品进行整理和书写,既有其历史根据,又有民间的传承,并进行了系统的文学表述,这在中国学术界还是首次。此丛书既是对传统经典的精心梳理,也是对黄河文明、黄河文化和黄河精神的具体传承,对于研究黄河文明、黄河文化和黄河精神以及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价值,能激励今人在品读这些经典作品的同时,更加创新进取,创造更加灿烂文明的黄河文化。

夕阳下的万山黄河

平静的黄河水

龙门,鲤鱼成龙的地方

黄河瀑布

丛书总主编简介

孟宪明,当代著名作家、民俗学家。著有文学作品十多部,影视剧本三十余部,民俗学著作三部。作品数十次荣获国际、国内大奖。著作《民间礼俗》《民间服饰》、主编之八卷本《图文老郑州》和参与主编之《中原文化大典·民俗典》四次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奖。任编剧的电影《新年真好》《念书的孩子》《念书的孩子2》《大荷花小荷花》《红剪花》,五次荣获国际电影大奖。任编剧的电视剧《小槐树》《红小豆绿小豆》《红剪花》《双筒望远镜》《双筒望远镜2》,五次荣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三十六集《大国医》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电视金鹰奖;电影剧本《金钗》荣获中国电影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长篇小说《念书的孩子》荣获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长篇小说《花儿与歌声》荣获中宣部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2017年“中国好书”。

总主编向风陵渡的尚成麦先生了解女娲神话

孟宪明:激情与涛声

“黄河文库·文学黄河”丛书总序

(下拉查看更多)

1985年春天,上海一家出版社邀约一套姊妹书《黄河古诗选》和《长江古诗选》,我和朋友们选择了第一本。那时候年轻,对此书究竟意味着什么并不明晰,一做才发现此书之不易。此时,中国大型的古诗集只有《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和《全唐诗》,其他诗作必须从各种各样的合集、别集以及个人的集子中寻找。我们在图书馆整整钻了三年,才对从《诗经》到清末历代诗人作品中的“黄河诗”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此时的中国社会已经深深地进入了市场经济,赚不赚钱”成了出版的重要指标。直到 1989 年,此书才由河南的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五年真诚的“黄河”追索,让我们对黄河文化的宽广度与幽深度有了深刻的洞悉,“黄河”,砥砺成之后我几十年生活中尖锐的警觉和敏感。

2020年1月3日,当我和郑州市惠济区的有关领导坐下来讨论“黄河”的时候,四千年前的大河村先民正在黄河边汲水晚炊,三千年前的商都天空上晚霞正艳,两千年前的《郑伯克段于鄢》正式开启春秋时代的瑰丽文脉,而黄河岸边的鸿沟里正飘荡着同楚汉相争时一样的暮云……亘古不息的黄河水在惠济区的土地上铺展着五十余里的激流与涛声。商定的结果,恰与两个月前我们策划的丛书不谋而合。天时。地利。人和。一套丛书悄然启动。

谁也没有想到,二十天后,十四亿国人会被一种无可感知的病毒所折磨、所震惊,会被一座坚强的城市所激动、所感奋。我们知道我们会胜利,但我们不知道我们会在何时胜利。时间停了下来,停在了这个猝不及防的时刻。空间停了下来,停在了这个让人讶异的陌生之地。天下事变成了一件事。但是,我们的丛书没停。

河流产生文明。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华夏中国,四大文明古国,无一不是河流的成功。

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禀赋。这种独特的性格和禀赋必然赋予文明不同的基因,进而左右着文明的命运甚至生命。四大文明古国灭亡其三,难道与河流的性格和禀赋没有关系吗?换句话说,四大文明古国唯华夏之独存,中华文明与黄河的性格和禀赋没有关系吗?

黄河的独特之处在哪里?

此话题本应该先说黄河,但它让我想起来的首先是两则神话,一则是《女娲补天》,一则是《大禹治水》。

《淮南子•览冥训》云:“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面对超巨的自然灾害,伟大的女娲昂然而起,炼石补天,积灰止水。她没有逃避,没有退缩,更没有倒下。她是我们既高深辽远又近可视听的共同的老祖母。

四千年前的一场洪水,产生了华夏民族的又一个英雄,那就是从父亲的尸体边站起来的大禹。十三年治水不止,三过家门而不入。

《尚书•禹贡》云:“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厎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

司马迁的《史记•封禅书》说:“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三代者,夏、商、周之谓也。夏、商、周者,中华民族之祖源也。而河洛,则是黄河与洛水的相会之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华民族第一部诗歌总集的第一首诗,就唱响在水汽氤氲的黄河沙洲。

可否这样想,如果没有女娲补天的心灵导引,没有大禹治水的宏伟实践,黄河会是今天的样子吗?中国的山川地域会是今天的样子吗?华夏民族的性格和命运会是今天的样子吗?

黄河造就了黄河流域。黄河产生了黄河文明。而我们这一切,包括女娲之补天、大禹之治水,皆是其性格所造成的。换言之,中华民族历数千年而繁荣不息,同样是黄河的性格和禀赋所造成的。黄河从源头起步,千转百绕,九曲回肠,接纳了无数的沟涧溪川、泉脉细流,奔腾而下,在无际的土地上走过千里万里,宽广而汹涌,宽阔而多变,宽厚而易怒,宏富而尖刻。它是阴阳之和、美丑之和、善恶之和,是深刻的对立统一的矛盾综合体。

“一石水,八斗泥。”民间的谚语准确地讲述着黄河的性格与特点。黄河不仅给我们送来了用之不尽的水源,还创造了下游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冲积平原。正是永无止息的黄河水和黄河水带来的冲积平原,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很早就起步了的农业文明。农业文明是聚居文明,是一家一户一氏族一部落的聚居文明。正是这样的文明形态,产生了“女娲补天”式的不朽的祖先崇拜。祖先崇拜的最大特点是不排他。我祖英明,你祖也可英明。我崇拜我的祖先,你也可崇拜你的祖先。正是这种不排他的信仰崇拜,使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从未发生过灭绝人寰的宗教战争,而始终葆有旺盛壮健的民族血脉。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在华夏先祖“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哲学意识观照下,定阴阳,作八卦,观察、思考周围的世界,黄河,必是先人们基本的对象。黄河接纳了无数的沟涧溪川而形成浩洋不息的奔腾之势,必定震撼过先祖们的英灵。大禹率领天下万邦合力治水而使万流归宗,更是在形式上、思想上、制度上,完成了千年以降的“融合和一统”。这是以接纳对接纳、以融合对融合、以一统对一统的治水战争,也是一场民族团结与民族融合的革命,更是一场对于黄河的学习、实践与礼遇。

站在大历史、长时空的角度讨论黄河与黄河文明,我们发现:

正是始于农业文明的不排他的祖先崇拜,而使很多个部落最后成为一个浩荡的民族。这是人类内心的动力驱使所致,属于主观世界的一次渐进式革命。

正是因为黄河的泛滥和对天下万邦的组织与引领,才使得无数个松散的部落与氏族最后成为一个浩荡的民族。这是对历史演进的客观概述。

主观意义的祖先崇拜和客观意义的万邦统汇,构成了华夏民族之所以绳绳不息的重要因素。华者,华胥氏之女娲伏羲之华也。夏者,大禹建夏而万邦一统之夏也。华夏,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的族徽与旗帜,实肇于奔腾的黄河和悠久的文明。我们说黄河是母亲河,不仅仅指“养育”,更指的是“化育”。

黄河有两个标识:一是文字上的,一是地理上的。

文字上的标识穿透时空,占领的主属时间,历朝历代,垒垒如高筑之台。

地理上的标识穿透时空,占领的主属空间,大河上下,煌煌如不朽神谕。

搜集之。记录之。梳理之。研究之。这是我们必有的功课。我们的民族性格、文化心理、思想意识、精神现象,皆由此而源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皆应有此一课。记录重要的地理标识而使其文字化、数字化、抽象化;整理与研究历代的典籍,而使其清晰化、条理化、具象化。这是我们具体的方向与方法。

我们可以不做,或者浅尝辄止,像历朝历代那样,浑然于黄河之滨吗?

不能。

因为复兴之途的中华民族到了需要总结的时候。

我们要明晰我们的民族标识。

我们要准确我们的文化标识物。

包容与抗争。忍让与搏杀。博大与幽深。丰厚与锋利。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中华民族宽广幽微的精神世界皆由此而源起。

黄河里,有我们的民族属性。

尼罗河。印度河。黄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河流于茫茫时空中不息奔涌。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血脉折断,高幕长谢,相继走进深渊般的历史,只留下一痕轻轻的涟漪。河水奔腾,涛声仍然。听涛的已非斯人。而跃下龙门口,穿越砥柱山的,还是那支“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的船歌!这是我们的光荣与使命。

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和绳绳不息的华夏子孙,也养育了整个流域里的千亿万亿的生命,会飞的,会游的,会跑的和不会飞、不会游、不会跑的,甚至那些亿万年才可变化的山峰、石梁和岸边那一枚枚石子和沙砾。这是一个庞大的黄河家族,而黄河,是所有生命和生灵的家长。

我们是黄河的子孙。我们受赐于黄河。面对黄河,我们要有子孙的心态和子孙的思考。

河流产生于风云际会。如果风云际会的不是黄河,我们当然也会追上另一条河流。如果是那样,我敢保证,今天的我们肯定不是今天的样子。我不敢保证,我们不会像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那样高幕长谢。

历史像一条缥缈细弱的丝巾,随时都可能飘散或者折断。在时空的长路里,仅仅人类,就有过多次的飘散与折断。历久弥坚、历久弥新的,只有华夏,只有这一群黄皮肤的华夏子孙。而这群子孙的出发地和坚守地就是黄河和黄河岸边的这片黄土。

没有文字的时候,我们认那些用符号沟通天地的人为神。

不识电力的时代,我们称那些走过长空的闪电为神。

那么,从黄河到黄土,到黄帝,到黄种人,亿万斯年长流不止的河水变成一条穿越时空、奔流不息的血脉。生产。生活。生殖。生命。每一滴流出的鲜血都带有黄河噌吰的涛声。在这个时空般生生不息的传递中,没有堪作“神明”的存在吗?怎样认识和理解?怎样继承与超越?未经证明的未必不存在。正因于此,国人才一次又一次地喊出了天地间的神秘之语:天佑中华!

黄河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一条一直在哺育着同一个民族的大河。它像自己从无断流一样,用从无断流的黄河水哺育着一个从无断流的黄皮肤的民族。在我们的血管里,同时轰响着两道泉脉的亘古涛声。

我们要像对待伟大的先祖一样,常怀谦卑与景仰,跪下黄金般高贵的膝头。我们要从祈求、诅咒、治理甚至战胜的思考中走出来,上升为爱护黄河、保护黄河、尊崇与礼拜黄河的高度。

正基于此,我们组织编写了这套《黄河文库 • 文学黄河》。

《黄河文库》共有四部分内容,即:自然黄河,人文黄河,文学黄河,区域黄河。《文学黄河》是其规模化的起始,内容包括古代诗歌,古代词曲,古代谣谚,古代散文,神话,传说以及现代诗歌和散文等。挑选,依作品内容之质量;编排,依作者生平之先后。不以人废言,不以名取文。披沙淘金,艰难爬梳。因为我们都是黄河的子孙。

除了内容,书中还编配了两千一百余幅黄河或者与黄河有关的图片。标题图,张扬黄河;随文图,阐释黄河;而一千三百余幅页眉图,囊括了文化的、宗教的、艺术的、山石草木鸟兽虫鱼的诸多面貌。图片的内涵与张力自会溢出文字的叙述。图文并茂,互为助益,焕发出策划者与著者、编者的构想与神采。

面对黄河,我们神思飞越。

面对黄河,我们默然长醒。

这只是开始,前行的道路一定还远。

二〇二〇年八月十九日十二时卅分于豫州混沌斋初成。

廿五日午时四改。秋云如絮,七夕至矣。无不惬意。

无不舒服。感激之情沛然而生。

经过以上的介绍,相信你一定对《黄河文库·文学黄河》系列丛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悄悄告诉你,购买链接就在“阅读原文”~

-河南大学商学院-

转自河南大学官微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商院资讯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