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 读书沙龙活动分享

河北工业大学MPA教育中心
2021-08-26 12:11 浏览量: 2276
第五期读书沙龙活动分享

本期内容:

《公共行政学史》第9-11章

时光荏苒,一起努力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转眼间,为期五周的“一起读书”活动已经落下帷幕。我们的读书活动在夏天开始,秋天结束。而秋天,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不知道大家读完整本书,是否收获满满?2021年8月21日晚21点,第五期读书沙龙活动如期举行。本次活动邀请了法学系导师李燕涛老师和MPA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明老师,2021级MPA部分新生也一同参与了本次活动。现就本次活动的实施内容及效果等各方面总结如下:

· 1 · 读书内容分享

主报告人田如月同学对《公共行政学史》第9章——第十一章共三章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总体报告:第9章讲述的主要是治理理论的产生背景、兴起、两大路径、协同治理和具体的实践。第10章内容讲述的则是公共行政学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一些观点,包括现代主义的两组悖论、唯实证主义倾向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第11章是对本册书的总结性章节,总结了公共行政学的认识论分野以及不同认识论的特点。针对这三章的内容,第5组同学共同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如何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前提下实现“善治”?第二个问题:公共能量场对公共政策的制定有哪些推动作用?第三个问题:对不同认识论传统观点的理解?

· 2 ·内容评论

第九章评论员秦帅针对第一个问题“如何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前提下实现‘善治’?”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秦帅同学认为,本章内容和他平时所从事的工作很贴合,因为他从事的就是行政工作,也在一直向着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迈进,最终实现善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种说法,是2019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他发表讲话的题目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一,善治,顾名思义,就是良好的治理。实现善治,也就是实现了公共利益最大化,它的本质特征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是政府、社会与市场的一种信誉关系。要想实现善治,就要实现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政府不能大包大揽,但是不能否认它在公共事务中占据主导地位。第二,实现善治,需要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比如,各种法律法规、政策的出台,都要征求广大公民的建议。这就是政府有意识地让人民去当家作主,最终实现善治。第三,善治,就要简政放权,让所有公民都参与到国家治理中,为国家治理建言献策。正如我们国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人民中间,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选出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的优势,集思广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第四,实现善治,需要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善治。

接下来,田如月就第十章的“公共能量场对公共政策的制定有哪些推动作用”发表了一下自己的看法。第一,公共事务的能量场是有一定规则的,对抗性的争辩可以避免陷入科层制民主模式的坦白性言说。福克斯和米勒提出了话语正当性的规则,即真诚、切合语境的意向性、自主参与和具有实质性意义的贡献。这样一来,我们的公共能量场就可以非常有秩序地进行下去。第二,公共能量场没有排他性,参与对话的双方是平等的,同时又是对抗的、相互辩驳的,只要遵守话语规则,不管是政府官员还是老百姓,谁都可以平等参与对话,所以这可以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比前面现代公共行政中科层制的伦理困境,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如果真的能把公共能量场很好地运用到实践,我相信,能很好地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有利于公平的公共政策制定。第三,在公共能量场中,因为很民主,所以可以让民间力量释放出来,整合民间不同领域的力量,形成国家建设的协作网络,形成理性的民主协商的话语和普遍的意愿,使公共政策最大程度地反映民意。

第十一章评论员马帅同学针对第三个问题,“对不同认识论传统观点的理解”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马帅同学在一边学一边看的过程中,感觉这部分认识论的内容,和在大学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观点特别类似,接下来,她简要叙述了一下从课本上学到的关于认识论的知识。第一种是实证主义的认识论传统。实证主义又称“逻辑实证主义”,它的核心观点是对观察对象进行科学的因果分析,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知方法和目标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地位”。第二种是解释主义的认识论传统,这种观点认为,社会生活真实规律不能通过科学研究发现,必须从个体对于社会生活的认知入手,理解人们认知中的体会。第三种是批判理论的认识论传统:解释人在组织生活中的异化及个人价值的实现。第四种是现代主义的认识论传统,对现代性认识论的反思。马帅同学认为,第一,几种认识论虽然都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是都为公共行政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都有各自的优点。第二,每种认识论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经过各个学者的实践得出的,在当时都有一定的意义。第三,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作为一名公共行政的实践者,要善于运用这些认识论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分期预测,只有理论应用到实践,才能检验是否科学。

· 3 · 点评与体会

李燕涛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并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李燕涛老师很欣慰,大家能把五周的读书活动坚持下来,对大家表示鼓励,读书活动结束后,最好再把这本书从头到尾认真读一遍,那样收获会更多。这三章内容挺抽象,第九章谈到了治理理论,第十章是后现代公共行政,第十一章是对本册书的一个总结,从哲学的认识论角度讨论公共行政。同学们读的时候,可能有很多费解的地方。所以李老师在班级群分享了很多相关知识背景的书籍和文献,帮助大家建立起知识框架,李老师真的是很用心地在帮助同学们理解这本书的内容。接下来李燕涛老师谈了一下他读这本书的感受。首先,李燕涛老师谈到了治理从最开始的概念以及后来衍生出的治理新内涵。治理最早的内涵,是对人的管理,在特定范围内行使权威。而治理的新内涵是,治理是个人和机构、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管理其共同事务的所有方式的总和。新的治理理论怎样在中国实行,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治理,国外在谈,我们中国也在谈,我们在谈中国治理时 可以借鉴西方经验,但是一定要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同学们以后可以结合具体的治理相关的问题、个案,去写论文。第二点,李老师谈到了后现代、现代性公共行政理论的区分。这两个概念,李老师在群里分享的英文书籍里提到了。在公共行政领域,现代性影响突出表现为技术理论的霸权和对社会问题表达方式的限制。现代性学者认为,一切不符合科学规范的社会诉求,都以违反科学的罪名被拒绝纳入公共议程。但是后现代学者不同意这种观点,他们认为科学只是另一种形式的叙事,所有知识在本质上都是文字游戏,只是这种文字游戏组成了社会规则。尽管后现代内部并没有统一观点和意识形态,但却都秉持对语言、观念和叙事的重视。更重要的是,后现代认为叙事模式必须改变,否则难以获得真正的知识。第三点,李老师提到了解释主义的两种内涵,第一种解释主义,是揭示背后的意义,第二种是因果关系的解释。最后,李老师总结了一下四种认识论,验证——实证主义认识论;解释——解释主义认识论;批判——批判主义;解构——后现代主义。实际上这些认识论,都是哲学理论在公共行政学中的应用。

王春明同学分享了自己读这本书的总体感受。她觉得,一整本书读下来,确实挺深奥的,收获颇多。提出了自己的一个疑问:“无论是公共部门,还是私人部门,都能涉及到行政工作,关于两种部门行政的概念,想听听老师的专业解答。”李燕涛老师循循善诱、启发诱导,先让春明同学简单说一下她对行政这个概念的初步认识,然后李燕涛老师和李明老师分别谈了一下自己对于行政的理解。最后,经过两位老师的指导,得出,公共部门的行政,和私人部门的行政,属性不一样,公共部门行政,是以国家为后盾,是国家权力的一种体现,出于公共目的,事关社会整体利益。而私人部门的行政,是出于企业或者个人自身的目的,只涉及本企业或者个人的利益。但总的来说,都是以管理相关的概念。

在交流会最后,李明老师进行了总结发言。听完李燕涛老师关于集中哲学相关的认识论系统的讲解,收获颇多。读书活动已经结束,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总结,认真思考。

通过学习《公共行政学史》这本书,我们对公共管理相关知识有了初步了解,为以后的专业课打下了基础。全书200多页,可能很多同学在五周的时间并不能完全消化,对有些知识还存有疑问,这就需要我们把这本书再多读几遍,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我们多读、多思考,多交流,才能把知识学懂,学透彻。

文案▏田如月

排版▏如月

审核▏李 明 宋姿仪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