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5!我校新增省级师德标兵1名、教学名师2名、优秀教学团队2个

河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21-09-25 20:01 浏览量: 2670

日前,河北省教育厅下发通知,公布了2021年河北省师德标兵名单和2021年度河北省普通本科院校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名单。

我校段二红教授荣获“河北省师德标兵”称号;孙华、李发堂2位教授荣获“河北省教学名师”称号;环境科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教学团队、智能制造教学团队2个团队荣获“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近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教师发展,支持鼓励广大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潜心教书育人,营造良好的教风学风,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应有贡献 。

师德标兵•段二红

段二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12年前,他怀揣青春梦想走向三尺讲台,用自己的无私奉献诠释了“当好一名教师”的真谛,践行了一名高校教师对教书育人的无限忠诚与热爱。他是学识渊博、可亲可敬的“男神”教授;他是追求卓越、敬业琢玉的“工匠”先生;他是为人师表、待生如故的无私“朋友”,被评为学校“我最满意的教师”。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努力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堂上,加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采用“案例教学法”,用“社会事、身边人”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生态环境问题,让学生在专业课上触情、求真、求是。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以“‘新冠病毒’也是人类与自然不能和谐发展的结果”开篇,自然导入本课程重要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环境伦理观,增强学生专业责任感、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2021年他主持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获得了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堂外,段老师注重以实践促进教学,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如针对我国垃圾分类难题,和辅导员老师一起指导学生组成“环小青”垃圾分类实践团,与同学们设计垃圾分类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垃圾分类科普宣传,累计宣讲百余次,辐射对象上万人,活动被学习强国、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获大学生“挑战杯”省特等奖和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国家级二等奖各1项。2018年获河北省“河北好人·环保卫士”称号。

“服务社会也是高校教师的一项职责,搞好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也会更好反哺教学。”这便是段老师潜心科研的初心。作为系主任,段老师带领环境工程系全体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通过集体备课、写好教案和课程思政研讨等活动凝聚教师,提升课堂质量。积极打造教学科研团队,主持或主研完成省部级教研课题7项,校级教研课题1项,主持在研教育部、河北省和校级教研课题各1项。改革成果支撑环境工程系国家一流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省级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建设。完成4项省级和5项校级教研项目,发表教研论文7篇,获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河北科技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各1项,取得示范和辐射效应,为专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专注科研,严谨治学,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8篇(一区4篇和二区15篇),其中1篇IF>10,1篇入选封面文章。申请国际发明专利2件,申请中国发明专利32件,授权国际发明专利2件,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3件,其中第一发明人14件,转让专利4件(转让总经费73万元)。相关技术成果在15余家企业得到推广应用,VOCs减排量30275吨。

段老师常说,“教育教学没有捷径,学生的成长需要默默浇灌,科研的突破需要刻苦钻研”。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深耕课堂,潜心研究,扎根科大,服务社会,用进取协作奉献的科大精神和实实在在育人成绩赢得了全校师生的认可。

教学名师•孙华

孙华,化工学院化工原理教研室副主任。入职以来,始终秉持当老师的初心,讲好一堂课,教好一门课。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河北省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河北省首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等荣誉。

孙老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自己工程经验丰富的特长,准确叩击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主讲的《化工原理》《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是河北省精品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倡导“实验先导”教学,以学生动手操作为先导,获得先验的直观认识,再进行课堂讲授,在“先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的闭环中,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组织实验和团队学习的能力。他在课程内容中融合科技前沿,深度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比如,在建国70周年时,媒体报道了一批新中国典型的化工成就,他组织学生在课下进行学习,在课上引导学生讨论,选出自己心目中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重要的化工领域的建设成就并进行分享,同学们讨论的热火朝天。这一做法促进学生由表层学习向深层学习的转变,实现了专业知识教育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他注重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在平时的大作业和课堂展示上,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根据自己的认识畅所欲言,师生双方共同构建课堂,既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输出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连续5年被评为省级或校级“优秀研究生导师”。

孙老师潜心科研,把成果转化在企业和教学之间。立足工业结晶国际学术前沿,把科研发展和国家需求结合起来,聚焦国家及京津冀重大战略需求中的制药工业中分离纯化领域,和某制药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攻关机制,提出多条产业化的抗生素药物结晶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把论文写在生产车间里,为企业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20年获得河北省医药行业技术进步一等奖。

孙老师牵头组建了河北省首家高校教师培训师团队,通过创新培训方法,将教学新理念、新方法向新教师倾囊相授。他先后参加了多次国际认证的教学法的培训,获得了ISW和FDW国际认证的资格证书。为了增强培训效果,他从青年教师的学情背景和培训需求出发,研究开发了“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目标的确立”“思维导图与知识可视化”“1+1>2的板书和PPT设计”和“有效教学过程管理”“良好教学规范的养成”等系列培训课程,这些接地气的培训让年轻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直接应用。近年来,他帮助近300名青年教师掌握BOPPPS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取得了上课的资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学名师•李发堂

李发堂,研究生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坚持教书育人,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夯实教学根基。从教20年来,先后承担了无机化学、无机材料物理化学、固体化学、陶瓷欣赏等8门基础课、专业课、校选课和研究生课程。其中,无机材料物理化学为校级精品课,讲授的陶瓷欣赏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学生,每年200学生选修,激发了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为提高学生的专业英文水平,主动开设了双语课程—材料导论。

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先后主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校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1项,通过“一转化二引进三激发四调整”等教改方式,以提高学生知识、素质、能力为目标,进行了实验教学体系与管理机制改革研究,为地方本科院校实验中心建设及运行起到了借鉴作用。该研究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6篇,获得河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和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各1项。

坚持科研育人,以守正创新的精神诠释教育情怀。依托科研课题培养学生守正严谨的品行和务实创新的作风,先后指导4名研究生获得河北省优秀硕士论文、13名研究生获得河北科技大学优秀硕士论文、1人获得河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指导学生获得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全国三等奖1项、河北省一等奖2项及省二等奖2项。指导的研究生表现突出,多人获得河北省普通高校优秀毕业生、省级三好学生称号。

坚持科学研究,以丰硕的科研成果坚定教育信念。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河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带领团队获得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以第一完成人获得河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共发表SCI收录论文80余篇,被SCI引用4400余次,1篇论文入选2015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3篇论文曾入选ESI 0.1%热点论文,9篇入选当期ESI 1%高被引论文。其本人入选2020年度全球前1%顶尖科学家榜单、英国皇家化学会2017年度“Top 1%高被引中国作者”榜单,入选2020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18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8年省管优秀专家、2012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荣誉称号。

优秀教学团队

智能制造教学团队

智能制造教学团队由机械类专业骨干教师组成,面向制造业的智能变革和机械类新工科人才的新需求,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手段,长期致力于传统机械类专业和课程的智能化改造升级。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以新工科建设为引领,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理念,全面推进智能+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优化、调整和升级专业结构,提高课程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团队带头人杨光教授,为河北省教学名师、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河北省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设,从事智能制造、增材制造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团队共有教师14人,教授职称8人,具有博士学位9人,河北省教学名师1人,河北省高等学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1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2人,教指委委员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优秀教师5人。

团队积极探索新工科建设的组织模式创新,打破学科与课程边界,通过课程内容重构、课程体系调整、专业交叉融合等,将智能化技术融入机械类人才培养架构,构建“智能+课程内容”“智能+课程体系”和“智能+专业”三个维度有机融合的机械类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和智能制造创新实验班的人才培养实践进行验证和持续改进。成立“智能制造创新实验班”,加强智能制造课程体系、核心课内容的融合升级。

团队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与创新, 先后承担了省级以上教改项目20余项,教改成果获得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立项建设4门省级虚拟仿真“金课”和1门社会实践“金课”。该团队负责建设和管理的学院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河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发表教研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及教材10余部,其中国家规划教材1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

团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以智能检测与运维、新型制造理论与技术为研究主线,主持承担国家、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国家级重大专项、科技支撑、攻关项目6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EI索引30余篇。教学团队坚持“教学带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教学科研相长”的指导思想,重视科研成果向教学内容的转化,发挥科研平台在本科教学中的带动作用,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力地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团队将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贯穿教育全过程,近年来,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在“挑战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各类科技活动和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国家级一等奖以上奖励50余项。

优秀教学团队

环境科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教学团队

2015年,为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环境科学专业申请并获批教育部“河北科技大学澳大利亚联邦大学合作举办环境科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六年来,团队强化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深入探索地方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机制模式,突出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的地方特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激励、监督和评估机制,不断提升专业办学水平。

团队带头人为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崔建升教授。团队以高学历青年教师为骨干,现有教师15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5名;博士14名,博导1名,硕导11名;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教指委委员1名,河北教学名师1名,注册环评师与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资质教师9名,具有国外教育或进修经历的教师12名。聘任3名澳方教师为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团队注重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经验,注重教学团队成员之间经验的传承、思想的碰撞,不断完善年轻骨干教师的培养机制。团队成员在多个环境学术组织和机构中担当重要角色,学术地位受到同行认可。

团队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课程23门,其中全英文授课课程6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门,省精品课程3门,主编、副主编教材7部,承担省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3项,省级以上专业建设和实验基地建设项目3项。近5年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30余项,其中省级以上课题12项,一项成果获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于2021年被评为河北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

专业团队经过近6年的培育成长,形成一支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队伍。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取得显著成效。作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学科主要建设成员,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被列入河北省国家一流学科建设点、河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做出重要贡献。团队开设的《环境监测》为国家级视频公开课,《环境监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仪器分析》为省级精品课,《环境影响评价》为校级精品课,《环境学》为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校Mooc课建设课程。团队2019年“环境类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中外合作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课题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2016年基于“OBE理念工程教育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改革与实践”课题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团队深入研究中澳环境科学专业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建设、教师思政能力建设、教学方式体系建设及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推动课程思政的规范化教学、建立有效可靠的教学反馈方式与渠道、形成课程思政教学过程闭环、激发课程思政的内生性改革,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与成效。“以课程思政助推中澳环科合作办学育人探索与实践”获批校教改项目。

截至目前,学校现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河北省教学名师17人、河北省师德标兵3人,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11个;外籍院士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省高端人才等各类高层次人才156人次。

【推荐阅读】

发布|河北科技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2年河北科技大学MBA、MEM招生简章

今日秋分 ||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

编辑:王晨萱

审核:杨洋 张榕桓

「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出品」

一起为科大点亮 “分享”+“点赞”+ “在看”

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