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 || 纺织学院:百年奋斗,青春启航

河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21-08-29 22:00 浏览量: 2985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为引导纺织服装学院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涵养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按照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实践育人体系要求,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纺织服装学院团委以“百年奋斗,青春启航”为主题面向全院师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共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70余支,参与学生500余人,类别涵盖“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足迹寻访、助力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实践、环保科普教育、助力疫情防控、省情社情调研”等多个方面。下面请跟随优秀小分队的脚步,来了解纺织服装学院暑假社会实践的内容。

探访张家口蔚县剪纸,研习在指间翻转的民间技艺

2021年7月16日,纺织服装学院印染于心小分队一行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张家口市蔚县。

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上,诞生出闪烁着华夏民族智慧光辉的艺术精灵——蔚县剪纸。蔚县剪纸是中国剪纸艺术中的瑰宝, 是中华文化孕育出的艺术之花。蔚县剪纸是用薄薄的白纸,拿小巧锐利的雕刀刻下来,再点染上鲜艳的颜色,形成空灵、艳丽的民间手工艺术品。蔚县剪纸因为集中了中国民间艺术质朴、率真、热情的共性和敦厚、阳 刚、朴拙的乡土个性,因而成为华夏民族的一种民间标志,被誉为“中华民族一种美丽的象征性符号”。

印染于心小分队来到素有“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周广老先生的家里,一进门,小分队成员便被六幅惟妙惟肖的领袖剪纸肖像给震慑到了,远远看去就是呼之欲出的感觉,小分队成员没有想到剪纸能做到如此细腻,其真实程度以及对艺术的表达是如此精妙。

周广老先生介绍说:“蔚县剪纸特色突出,构图饱满充实,场面铺设满当,实多于虚,黑大于白,面强于线。造型方面,欢活生动,在写实基础上造型夸张,追求明快和生气、形态与神似。色彩设色上,追求浓艳,红要红到底,绿要绿到家,以色彩的明度和纯度提升作品响亮的色彩调子。”

在周老先生的陪同下,小分队成员又参观了人物图、脸谱图、青花龙纹瓶、菊花图等等,各种优秀的最具代表性的剪纸作品。

参观之后,小分队成员向周广老先生了解学习了剪纸的制作流程并亲身体验,在体验中发现老一辈传承人的不易与艰苦,希望通过小分队成员共同的努力,能让蔚县剪纸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更广为世人所知。

蔚县剪纸闪烁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智慧精华的光芒,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积极向上的思想情趣。蔚县剪纸植根于民间沃土,它美艳的艺术形式,美好的艺术想象,浓郁的乡土气息,朴实而真挚的美学内涵,被世人所称道,让不同国度的人们都为之惊艳。

7月17日,小分队成员来到蔚州博物馆,进行了暑期社会实践科普宣传——“你天天见但可能不了解的色彩”普及色彩学相关的知识。

在博物馆内,小分队成员感受到了蔚县的山川秀丽,物产丰饶,人文荟萃,小分队成员重点了解了剪纸的发展历程以及辉煌成就,并看到了历代剪纸大师的代表作品,虽都创作于蔚县,但是其作品却各有千秋。

小分队成员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不了解,到被剪纸艺术所震撼,再到努力的传承与创新,小分队成员发现,传统手工艺从设计到生产,从生产到技术,再到剪纸文化的全面推广,只有在保留精髓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不被时代的浪潮吞没。蔚县剪纸,这枝绽放在中华百花园里的艺术奇葩,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走进抚宁鼓吹乐,聆听唢呐中的文化之声

2021年7月,临榆海笙小分队走进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渤海之音唢呐学校,跟随董连吉校长了解抚宁鼓吹乐,切身体会其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

首先,临榆海笙小分队成员来到了董连吉老师创办的渤海之音唢呐学校。渤海之音唢呐学校始创于2012年,坐落于美丽的渤海岸边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西河南,它传承脉络清晰,是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抚宁鼓吹乐项目保护单位秦皇岛市抚宁区文化馆正式授牌而建设的研究、保护、传承基地,坐落于人杰地灵的秦皇岛市抚宁区金山大街中段,是河北冀东地区唯一一所具有专业唢呐教学水准的传承机构。

传统音乐类非遗项目河北鼓吹乐(抚宁)于2006年5月20日由国务院公布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于2006年6月6日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入选“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于2009年1月21日由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公布入选“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董连吉老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河北鼓吹乐(抚宁)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是秦皇岛市抚宁区第二届政协委员,曾获第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抚宁鼓吹乐传承人,曾被评为河北省音乐教育名师,“燕赵文化之星”,秦皇岛市“优秀文艺能人”,现任秦皇岛乡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渤海之音唢呐学校校长,河北省民间器乐辅导基地主任等职。曾赴北京“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中国航天部”、“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国家大剧院”等地演出,并多次荣获国家唢呐艺术最高奖项。

河北鼓吹乐传承人证书

董连吉老师的荣誉证书(部分)

采访过程中,董老师给小分队成员讲述了他和鼓吹乐之间的故事,董老师在1993年就师从“河北省吹歌艺术家”崔占春老师与赵柏清老师学习唢呐演奏,他不断学习并讲授冀东民间音乐和唢呐艺术,已经完全掌握了传统民间创作手法“七调串吹移位法”和“借字”“加花、减字、变奏”等独特的演奏方法,并熟悉掌握冀东各种民间音乐唢呐曲牌,擅长多种形制的唢呐、鼓艺等乐器。

抚宁鼓吹乐是河北省极具特色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是研究学习中国汉族民间音乐的珍贵资料,其传统演奏方式、演奏技巧及演奏风格对我国当代民族吹奏表演艺术的发展和创新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在访谈过程中,小分队成员询问董老师对当代一些歌曲加上唢呐元素的看法,董老师认为,中西方音乐文化的碰撞是一件好事,但在碰撞的的过程中要把握一个度,因为非遗具有代表性,它能代表一个民族,能代表一方水土的文化,如果在融合的过程中,代表性变淡了,可能就变成了一件坏事。小分队成员在融合的过程中,既要保留传统的精华所在,又要与时俱进。

解密定州缂丝:织中之圣,一寸缂丝一寸金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也是人类智慧的体现。河北人文学者梁勇经过多年研究认定,在古代丝绸之路上,11世纪世界上最富庶的东方大国宋朝供给世界最富丽、最精绝的丝纺织品就是“定州缂丝”。《中国全史》指出,“缂丝是我国丝织工艺中最受人珍爱的品种,宋代是缂丝的盛期,以定州生产的最为有名”。2021年6月,“定州缂丝”入选第五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1年7月24日,“缂丝记忆”小分队成员走进了历史文化底蕴浓厚的定州市孟家庄村定州缂丝展览馆以及缂丝鼻祖沈子藩故居,追寻缂丝的专属记忆。

缂丝,是以蚕丝为原材料,为中国丝织业中最传统的一种挑经显纬、极具欣赏装饰性丝织品,是中国传统艺术品的精华,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

献礼建党百年缂丝作品

摹缂沈子蕃作品

制造缂丝作品使用的缂丝机,是一种简便的平纹木机。织造时,不受提花结本的影响,所以丝线配色颇为细腻和精准,缂丝结构紧密细致,图案沉静写实、淡雅空灵,这便是缂丝织造之美。郭彬儒老师向我们讲解着老式缂丝机器与现代缂丝机在结构上的不同于创新。

缂丝其实并非真的用刀来雕刻,这是一种以生蚕丝为经线,彩色熟丝为纬线,采用通经回纬的方法织成的平纹织物:纬丝按照预先描绘的图案,各色纬丝仅于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丝交织而不贯通全幅,用多把小梭子按图案色彩分别挖织,使织物上花纹与素地、色与色之间呈现一些断痕,类似刀刻的形象,这就是所谓“通经断纬”织法。第八代传承人程苗欣老师给我们展示了最简单的缂丝织造技艺。缂丝的经线与纬线很细很细,一条细线由六条更细的纱线组成,在上面画上图案也要用很细的笔,对应图案分别挖织,一次成型,没有修改的机会,用力也十分重要,从左到右用力要均匀,难度极大,同时这对耐力也是很大的考验。

程苗欣老师向大家介绍缂丝基本技艺并指导学生实践体验

古人形容缂丝“承空观之如雕镂之像”。旧时刻丝著录所说的“通经断纬”,即指此意。其成品的花纹,正反两面如一。

而缂丝的另一个工艺“戗色”,却是蚕丝赋予了它脱离于缂毛之外的中国创造。戗色的出现与宋代皂室喜好书画有关。平缂出来的作品尽管装饰意味很浓,但要摹缂中国书画还要解决一个根本问题,那便是色彩的匀染、变化问题。戗色说到底就是处理色与色间变化的一种织造手法。至于戗色的种类,完全依靠个人织作经验,艺人在织造过程中视作品特点而随意发挥。如果生搬硬套技法,很容易出现呆板的作品,这样就失去了缂刻本身所具有的那份灵动。

左图为正面,右图为反面

缂丝始创于定州,源于汉,兴于唐,盛于宋。宋代是历史上缂丝艺术品的鼎盛时期,北宋时期定州缂丝著称于世。自南宋以后不断发展,至清代以后至今缂丝业中心移至苏州一带。

参观结束后,团队成员与两位老师进行了交流。程苗欣老师告诉我们,在传承缂丝织造技艺的过程中最大难题就是人员不足,常年免费招收学员传授技艺,但因为过程较为枯燥,技艺自身又显露繁琐,所以愿意从事这项技术的人非常少。其次,程老师担心现在的年青一代对缂丝不感兴趣,因此也始终在对缂丝的表现形式进行创新,例如制作成包包、耳饰、扇子等。多数非遗项目都是一个家族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一份继承发扬,后代在前人的基础上融合当代特色进行传承和创新。

郭老师告诉我们,做出一个完整、完美的缂丝作品很不容易,程老师因为常年制作缂丝制品眼睛视力下降、腰酸背痛是常有的事情,还常常因为赶制作品日夜颠倒。郭老师给我们展示了程老师的代表作。

孟家庄一带定州缂丝祖传艺人为防止技艺流失,手把手代代传授族内后人,现郭氏缂丝技艺已传至第九代。如今,国家振兴传统技艺的春风为定州缂丝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缂丝艺人积极弘扬传统文化,努力坚守工匠精神,逐渐扩大传承人群,日益加强对外交流,开创定州缂丝发展新纪元。

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经由的练习步骤

轻化工程的姚雨函这样说,“一排排的缂丝制品出现在我面前,感觉很震撼,缂丝制作真的非常漂亮、精美。我觉得缂丝所表现出来的境界不浮躁、不过时,是简约、淡雅和灵动的美,是超出缂丝画面本身的内在美。在缂丝制作的体验中,第一感觉是线很细,手脚都不敢动,害怕把线弄断,用拨子拨的时候力气也掌握不好,弄出来线条是弯曲的,看着传承人简单轻松的示范,心里想他们这是练习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才有了今天的这般手艺,心中对手艺人又添一分敬仰之情。”

郭老师说,他们目前自己种植桑树、养蚕,目的就是为了要更好的摹缂沈子蕃的经典作品,再把展览作品范围和规模扩大,让更多的人认识缂丝,近距离感受缂丝的魅力与美,将这份经典的文化传承下去。

传承百年薪火,赓续红色血脉

为深入了解党的光辉历史,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2021年7月28日,纺织服装学院红色基因小分队前往革命圣地西柏坡参观学习。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为我国革命圣地之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是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这里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西柏坡以其独特的贡献,被记载于中国革命史册,竖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故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美誉。在这里诞生的“西柏坡精神”更是中华民族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色基因小分队首先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对党中央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指挥三大战役、召开七届二中全会乃至描绘建设新中国蓝图的历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学习。通过学习,队员们更加深刻体会到了“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和时代意义,它产生于中国革命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决定着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西柏坡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样,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谨记历史我们才能走得更远。

随后,来到中共中央旧址,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大家先后参观了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新华通讯社旧址以及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旧居,仔细观看留有老一辈革命家生活、办公、指挥作战痕迹的文物,系统学习了中央进驻西柏坡的历史背景,以及发生在西柏坡的重要历史事件,深刻体会在这样艰苦卓绝的条件下,老一辈革命家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

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通过亲身参观革命先辈们奋斗过的地方,小分队成员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了发生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的革命历史,真切地体会到现在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来之不易。大家纷纷表示会以此为动力,在今后学习和生活中时刻以西柏坡精神自律自省,以扎实的行动来践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和担当。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为扎实做好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提出的“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的要求,2021年8月,纺织服装学院共组成20余支小分队,再次出征,深入学校、社区、农村、家庭宣讲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小分队成员重点向社区居民分享了自己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字字珠玑、句句经典,豪情满怀、鼓舞人心,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光辉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宣言,更是青年学生加强党史学习、强化理论武装的核心内容。小分队成员建议大家用心用情认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稿,深刻感知一百年来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创造的伟大成就,深刻领会党百年奋斗历程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启航新征程的实践要求,深刻领悟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的重大意义。

在石家庄方正职业实验学校的宣讲中,小分队成员希望同学们可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青年表率,不懈奋斗、永远奋斗,为党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宣讲会上,同学们被小分队的精彩分享和生动讲述深深感动,大家纷纷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榜样的力量引领未来的发展,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让青春之花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纺织服装学院2021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致力于传承历史印记与锻炼个人能力相结合,培养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参与师生在实践时均收获颇丰,期待纺织服装学院师生在接下来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带来更多更好的成果。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纺织学子都参与其中,从实践中汲取知识、增长才干,进一步坚定“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理想信念,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新时代追梦征程。

编辑:王晨萱

审核:杨洋 张榕桓

文章来源:牧星在线

「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出品」

一起为科大点亮 “分享”+“点赞”+ “在看”

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