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友胡孟:砥砺奋进十八载 脚踏实地惠民生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5-12 20:19 浏览量: 3913

最美水利人”的投票中,华北水利水电大学99届校友胡孟被评选为最美水利人。

“动脑多、加班多、材料多”

“休息时间少、个人考虑少、家庭照顾少”

“三多三少”是胡孟

工作的真实写照

他放弃高薪工作投身农村水利事业

车祸、疾病也挡不住他工作的热情

他努力专研,攻坚克难

只为了农村百姓的饮水安全

只为无愧于时代赋予的使命

  胡孟,1977年生,汉族,博士,中共党员,教授级高工。2012年任中国水科院水利所副所长,2016年交流至水利部原农水司供水处工作,2018年调任水利部农水水电司供水处副处长。

  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二三等奖2项,出版著作8部(其中主编3部),发表文章70多篇,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30余项;当选中国科协第九届代表。

  2019年,有幸作为水利行业代表乘“乡村振兴”号彩车,参加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活动。

潜心全力攻难关

研究成果重应用

1999年7月,胡孟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本科毕业后,考入北京工业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2002年毕业后进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工作,参加工作伊始就投入长距离调水优化调度等重大工程项目研究工作,参与研究提出的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管涵优化方案,被北京市政府采纳应用于实践,节省投资效益显著,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5年,胡孟开始从事农村饮水安全的科研、规划、设计等工作。当时正值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大规模启动之际,他急行业之所急,深入调查研究,主持编制了《村镇供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规程》等一系列技术标准,对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发挥了重要技术支撑作用。他牵头研发的农村饮水安全自动化监控技术和系统,获得20多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在十多个省份推广应用,主编标准《村镇供水工程自动化监控技术规程》和著作《农村供水工程自动化监控技术与应用》,有力促进了全国农村供水工程专业化、精细化管理。

他主持编制的北京市、青海省“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规划,研究提出了农村牧区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新机制新模式,有力提升了当地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在此基础上,他主编著作《农村安全供水工程技术和模式》,得到广泛实践应用。他研究明晰了水利技术标准的界定原则,揭示了水利标准维度的实质,创造性地提出了水利技术标准体系的多要素模型,独著《水利标准化理论与实践》,为技术标准体系的修订提供了一种新的科学方法。这些成果在国家标准体系建设和水利标准化工作中得到广泛采纳应用。

2016年胡孟当选中国科协第九届全国代表,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重要讲话,讨论发言内容被《中国科学报》刊载。胡孟攻克多项技术难关,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二三等科技进步奖2项,厅局级成果奖十余项,编制技术标准20余项,出版著作8部(主编3部),发表文章70多篇,获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30余项;研究成果在全国多地广泛应用,成效突出。

研以致用抓管理

带领团队攻坚战

2016年1月,胡孟正式交流至水利部原农水司供水处,担任副调研员。作为学者型干部,他将扎实的专业技术和科学精神充分运用到农村饮水安全行业管理之中。

2018年9月,他放弃原单位高薪待遇,调入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任职副处长,其中2017年1月—2018年8月和2019年1月—2019年7月,全面主持供水处工作。为坚决打赢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战,坚决打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和运行管护攻坚战,他带领供水处的同志们加班加点、锐意进取,将供水处同事和7名借调同志打造成一支英勇善战的“尖刀班”。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期间,农水水电司成立由胡孟担任队长的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青年突击队。带领团队瞄准事关亿万群众最切身利益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攻坚克难,“5+2”“白加黑”,这已经成为他和整个团队的工作常态。由于主题教育活动期间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成效显著,供水处工作被《新闻联播》等中央媒体专门报道。

“动脑多、加班多、材料多”,“休息时间少、个人考虑少、家庭照顾少”,这“三多三少”是胡孟日常工作状态最真实的写照。他常常对各地农村饮水的工作同仁说:“我们有可能觉得自己的工作很累很辛苦,但是别人想奉献却没有这个平台、没有这个机会,所以我们要无愧于时代赋予的使命、无愧于岗位职责、无愧于群众期待”。

胡孟到供水处工作期间,尤其是机构改革以来,是农村饮水工作有史以来任务最为繁重、要求最为严格、最为较真碰硬的时期,但是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2019年水利部开展大规模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暗访期间,他带领团队放弃五一节、端午节假期,加班整理分析数据和材料;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等重大工作活动前夕,经常加班到凌晨,甚至到凌晨三点多。由于长期加班工作,2012年他落下了耳鸣的困扰;2016年他在赴贵州省贫困地区调研时遭遇车祸,落下了肩痛、胸闷的病根;2017年由于他长期工作未休息,导致耳朵出血,常年累月的加班熬夜,他患上了深咳。但他都凭借极其坚韧的意志力,逐一克服。4年多来,胡孟没有休过一次假,也从未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

砥砺奋进十八载

脚踏实地惠民生

胡孟生于农村、长于农村,自幼饱尝民生疾苦,对农村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一直将自身事业与农村农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在从事科研工作时,他带领团队刻苦钻研,成为农村饮水安全科研攻关的“国家队”。

从事管理工作时,在各级领导带领下,他组织起草向中央领导同志和国务院有关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情况汇报材料十余篇;参与起草的“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工作方案”和“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情况汇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原则通过。

他组织制定了《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评价若干问题解答》,协调推动国务院扶贫办和卫生健康委采信。与各地一道,对存在饮水问题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建立到村到户台账,编制实施方案,开展“回头看”大排查,按月调度,滚动销号。对饮水型氟超标问题,明确改水范围,督促各地建立到县到村台账,推动各地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具体解决方式,推动加快解决。强化水费收缴,推进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三个责任”“三项制度”有名有实,推动农村供水工程有人管和有钱管,促进长效运行。建立水利部农村饮水举报监督电话,推动省、市、县分级建立举报监督电话,对各种渠道反映的农村供水问题,逐一建立清单和整改台账,确保件件能落实,事事有回音。

2016年以来,他组织制定各类制度文件30多项,撰写调研报告等各种材料数十万字。陪同部领导、司领导和自己带队暗访调研30余次。4年多来,在各级领导带领下,他和全处同志与各地一道,共同推动1700多万贫困人口喝上了洁净、放心的饮用水,累计提升了2.3亿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亿万农村居民像城市市民一样喝上了水量充足、水质安全、方便获取的自来水,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十八年辛苦耕耘,十八年春华秋实。胡孟通过不懈的耕耘付出,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精湛的业务能力、突出的工作成效,充分彰显了“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生动诠释了一名水利人的初心、使命和担当!

编辑:赵培灼

(本文转载自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