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MPA学术导师钟君 | 劳动教育奠定人生成长基石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2020-04-03 20:05 浏览量: 4373

钟君

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社科MPA学术导师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研究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辩证法问题的重要著作。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文中,恩格斯指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资料图片)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创造了社会,也创造了幸福。今天强调劳动教育,不单是要教会学生们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懂得生活靠劳动创造,美好人生也靠劳动创造,树立劳动最光荣、奋斗最幸福的劳动价值观,为人生健康成长奠定基石。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印发。这份文件是党和国家立足新时代对大中小学生加强劳动教育进行的整体设计,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劳动,是马克思主义用以分析人类历史发展的核心范畴之一,具有深厚的哲学内涵与时代价值。今天强调劳动教育,是对劳动教育本质认识的回归。不单是要教会学生们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懂得生活靠劳动创造,美好人生也靠劳动创造,从而奠定人生健康成长的基石。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有三个基本观点:第一,人是劳动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全部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马克思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劳动是人的生命存在和全部社会活动的前提,作为生命存在的人要解决吃、穿、住的生活问题,必须从事生产劳动,通过劳动改造自然,从大自然中获取生活资料。第二,劳动是人类全部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劳动过程中,一方面同自然界发生关系,另一方面在人们之间又结成了生产关系。第三,劳动是促使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不是精神、意志、神灵,而是人的劳动实践。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人不仅凭借劳动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实现社会财富的创造和积累,而且人最终也要通过劳动来实现人之为人的自由本质。劳动不但创造了人的物质生活,也充盈着人的精神世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真正的幸福应该建立在劳动创造的基础上,建立在努力奋斗的社会实践过程中。离开了劳动创造,幸福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幸福的本质应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具体来说,幸福就是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的统一、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统一、过程幸福和结果幸福的统一、眼前幸福与长远幸福的统一。有人说幸福是物质欲望的满足,有了票子、房子、车子等就幸福了;有人说幸福是资源占有的得意,有名、有利、有钱、有权就幸福了,等等。其实,这都是对幸福片面化的误读。一定的物质基础是人生必需,但物质欲望永无止境,旧的欲望满足了,总会有新的欲望冒出来,循环往复,就会堕入“欲望—满足—欲望”的怪圈,欲望满足了就空虚,欲望得不到满足就痛苦,人生就在空虚和痛苦的钟摆间欲罢不能。当前,随着经济发展,我们的物质生活日益充裕,一些人的劳动观念出现了偏差,比如,只想不劳而获、投机暴富的病态心理,好逸恶劳的“啃老”观念,等等。尤其是一些大中小学生把劳动与劳累、痛苦联系起来,视之为休闲和享乐的对立面。这些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加强劳动教育,树立劳动最光荣、奋斗最幸福的劳动价值观。

幸福不是免费午餐,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劳动,不仅为幸福实现提供物质条件,而且劳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体验;劳动不仅能为个人创造美好生活,也能给社会创造更多价值。身处新时代,让我们积极践行正确的劳动观,浇灌幸福之花,实现自己的时代担当。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编辑:颜回

(本文转载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