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BA教授观点 | 张陶伟: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经济发展双循环模式及影响

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
2021-10-15 22:14 浏览量: 2779

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

2008年次贷危机和2020年新冠疫情下,美元信用扩张是如何影响中国经济金融的?

为什么国内目前存在限电限产?

2021年10月10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陶伟教授用全球化的视角分享了他对中国经济发展双循环模式以及时下经济热点话题的独到见解和分析。

内容来源:2021年10月10日,张陶伟教授在清华-港中大FMBA2022级招生政策发布会上的教授公开课。

本文约6269字| 19分钟阅读

Highlights

经济内循环与外循环是相互嵌入、互为发展的:

内循环是指生产、消费、服务等由主要在国内进行,而外循环是我们利用外国资源(外资、技术和大量原材料),在国内生产加工后,向外输出商品。内循环与外循环是相互嵌入、互为发展的。

过度外循环导致内循环出现困境:

中国用消耗大量资源生产的中低端工业品换来的美元,并没有拿回来我们所需要的高科技技术和产品,只能买到美国国债。生产加工过程中,中国央行大量扩张货币,引起企业部门和家庭部门的负债率大大提升,中国进入了一个债务驱动型的经济状况。

国内限电限产政策解读:

目前国内限电有国外国内多方面原因,国外因素是由于新冠疫情美国货币大放水引起大宗商品价格例如煤炭价格上升,国内因素主要是一方面疫情全球供应链紊乱,大量海外订单涌向中国,引起电力需求大幅上升,低价电在变相补贴出口加工业;另一方面由于在发电、供电系统结构性扭曲,煤价市场化而电价管制僵化,在电力需求大幅上升的同时,发电企业出现亏损。

以下为演讲文字稿

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裕?

这个问题与我们今天讲的内容相关,从中国内部讲,这个问题与中国发展模式、增长方式有关;从外部讲,与20多年来的国际大循环美国经济、金融、货币等环境有关。

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我们的生活有巨大改善但中国人却不富裕,这里肯定存在某种“内外双重剥削”,即财富流失问题,例如全球化时,一方面我们经济在大发展,另一方面中国财富也在向外流失,而外循环在此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中国人勤劳却不富裕,因为中国人还需要为资产泡沫而透支的未来买单。

今天,我们要用更高的全球化视角来理解中国经济发展双循环模式以及影响。

01

双循环模式及中国勤劳而不富裕的原因

内循环是指生产、消费、服务等由主要在国内进行,比如IT企业服务国内客户,房地产企业为居民提供住房。而外循环是我们利用外国资源(外资、技术和大量原材料),在国内生产加工后,向外输出商品。

外循环和内循环不是分割的,是相互嵌入、互为发展的。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内就开始大讨论“国际大循环”的理论和实践,在那时被很多人批判。没想到,中国真正进入国际大循环,是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开始的。2001年是个永载史册的年份,美国经历了911,中国加入了WTO。

先讲讲近几十年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有什么显著特点?简言之,中国是典型的政府主导投资的经济发展模式。在省与省竞争、市与市、区与区之间竞争的前提下,地方政府用工业园区优惠土地价格进行招商引资,由于是官员是几年提拔的任期制,所以,地方招商引资项目绝大多数都是以短平快、立竿见影的加工项目为主,各地一窝蜂上项目,产生非常严重的短期行为。

这种比较恶性竞争条件下的短平快项目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各地企业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独特性和核心竞争力。由于出口企业以中小型为主,产品的技术含量低、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没有出口议价能力,在互相竞争条件下,在出口端,企业出口产品互相压价,出口价格普遍较低。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各地产业园建设大大加速,商品出口大大增加,但价格始终难以提升。

国内大干快上,带来大宗商品紧缺,中国一些关键大宗商品对外依赖度很高,在进口端,同样由于恶性竞争,国内同行大量去抢购海外的原材料,带来了进口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这次由于新冠疫情,美国货币开闸放水,操纵金融期货市场价格,更加加剧了大宗商品价格上升。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出口方面,国内企业互相恶性竞争,没有出口价格话语权,低价出口;进口方面,中国没有大宗商品价格话语权,进口价格大大上升。进出口两端一齐挤压,国内企业被迫只能压低工资和福利。

这可以解释中国人勤劳不富裕的第一个原因。

过去四十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得益于改革和开放两件事情,改革就是市场化的机制,开放就是引进的国外的技术并利用了国外的市场。

总结来看,这是一个加工制造业+出口驱动型的模式。但是这个模式下国内企业出口缺乏核心竞争力,进口大宗商品价格没有话语权,带来一系列问题。

为什么这20多年来美国和欧洲可以源源不断的从中国进口商品,而中国又愿意去生产商品出口给他们?

这要从美元纸币信用讲起。简言之,美国用美元纸币换取中国有形商品,加剧中国有形商品资源紧张,降低了中国人的福利。这可以解释中国勤劳不富裕的第二个原因。

在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美元就变成了信用纸币,不再与黄金这种等价物进行挂钩。而到如今,美元已经建立起了一个货币霸权体系,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和2020年新冠疫情开始,美国不断进行量化宽松政策,并进行巨额财政赤字,在加剧透支了美元的未来同时,通过全球化,也加剧中国有形商品输往美国。

今天的美元货币霸权的内在逻辑与过去有很大不同:第一是美国财政赤字货币化,第二是美元主权货币全球化。所以美国可以用印刷增发美元“欠条“的方式把美国对商品的需求释放到全世界去,同时把它的通货膨胀传递到全世界去,当前就是传递到了中国。

新冠疫情后,美国联邦国债已经达到了28万亿美元,美国这些国债基本用来发放工资与福利了。只要美国信用不破产,美国就可以继续近乎零成本发行货币。

因此就回到这样一个逻辑,美联储可以不断通过发行各种“欠条“,美国的企业和个人就拿着美元,来买中国商品;表面上看是中国的商品去到美国,美元流到中国,而实际上中国获得的仅仅是美元信用而已。中国企业拿到美元能做什么呢?如果中国企业可以买一点美国的先进技术还好,但美国不让中国买任何先进的技术,所以企业只好把美元交给商业银行,银行再把它交给中国央行,央行拿到美元只有买美国的国库券,仍然是一张“欠条”。这就形成了美元循环。在这样的循环当中,实际上中国是很吃亏的。中国有形商品减少,换取美国“欠条”。加剧中国资源紧张。

经过我们20年的辛苦,如今中美之间经济状况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第一,20年后中国的贸易地位开始翻转。在2000年,美国是全球80%国家的第一贸易伙伴,而当时与中国的第一贸易伙伴只是一些非洲的国家。而20年后的今天,中国是世界80%的国家的第一贸易伙伴。

第二,现在中国钢铁产量世界第一。2020年钢铁总产量占世界总量的55%,而且还在扩大。而钢铁是工业的重要基础,1949年全中国的年钢产量16万吨不到,发展到今天的年产11亿吨,中国工业化发展十分明显。

第三,2020年中国GDP占美国GDP比重达到72%。自1900到2000年,整个二十世纪100年,中国GDP占比就没超过美国的10%。过去一百年,曾经的德国、苏联和日本,他们经济最好时候GDP占美国比重也只是到50%左右,不超过60%。但2000年之后中国飞速发展,2020年中国的GDP已经达到美国的72%。我预计最早2026年最迟2028年中国的GDP会超过美国。所以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也在这20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在美国信用向全球扩张,美元循环获得巨大利益的同时,美国最典型的问题就是产业空心化。在2000年以后,美国的制造行业从业者比率急剧下降。美国GDP总量中80%是第三产业,制造业占GDP的比重10%左右。制造业比重的下滑,它产生的后遗症很严重。比如,大量的工厂消失后,美国高校相关的专业基本上就萎缩了,因为大学生毕业以后找不到美国的工厂去就业,所以美国本土学理工科的学生大量减少。此外,产业空心化会把一个国家的底子全给掏空。会导致贫富悬殊,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等。

还有,在外循环过程中,对中国影响最大问题,是大宗商品对外进口的依赖度。2019年中国棕榈油对外依赖度是99%,铁矿石是85%,大豆是84%,原油是76%(所以我们国家现在特别强调新能源)。以大豆为例,中国一年进口最高峰的时候是9700多万吨大豆,接近1亿吨。实际上,中国城里人吃的大部分蛋白质都是进口的,因为老百姓吃的鸡肉、鱼肉、猪肉几乎都是进口的大豆蛋白转化的。这么多东西依赖海外,是很危险的事情。

02

中国经济外循环

外循环下,中国在大宗商品进口端没有话语权,在产品出口端由于产业结构、地区竞争的问题也没有价格话语权,叠加美国新冠疫情、美元货币宽松放水,只换些美元信用,中国的经济发展会出现问题。由于中国外循环规模体量非常庞大,重要的大宗商品对外依赖度比重太高,可是我们又没有话语权,最终会产生输入型通货膨胀。比如铁矿石我们不用不行,国外的铁矿石就是成本低、品质好;大豆也不能少进口,大豆减少将会导致通货膨胀,粮价便会上来;原油也是如此,因为中国开采油的成本高。

此外,由于美国货币宽松,又控制大宗商品的期货交易,在新冠疫情下,由于中国大量的进口商品非用不可,大大提升了我们进口的“通货膨胀”,中国的生产价格指数PPI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持续上升,导致今年上半年中国的通货膨胀开始变得严重。

举个例子,从铁矿石来看,突然间铁矿石价格就涨到了220多美元/吨,原来仅120美元/吨。由于新冠病毒,全球只有中国是正常生产,只有中国在进口铁矿石。2020年全年,中国进口铁矿石11.7亿吨,同比增加9.5%;对应金额8228.7亿元人民币(约合1189.44亿美元),同比增加17.4%。两者均创下历史新高。2021年1-7月前7个月,中国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为64,902.5万吨,同比下降1.5%,进口均价每吨1116.1元,但是价格上涨69.5%;金额为7,244.1亿元。这个数据就告诉大家铁矿石的价格暴涨,中国的生产需要额外付出很高的代价。

不过2021年7月20日以后,因为中国取消钢材出口退税,中国所有的钢铁厂不出口钢材了,铁矿石价格就暴跌50%,回到了原来的100多美元/吨。因为很多企业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国家的出口退税,政府一说不给钢铁出口退税了,马上对进口铁矿石产生巨大影响。

下面我们看看金融危机等事件,对大宗商品价格有什么影响?

我们再深入地来看,如果把五年来的铁矿石价格拿来做对比,就会发现在正常生产的时候铁矿石价格大多数在60美元到100美元以内,那为什么在新冠病毒的时候突然飞涨到220美元一吨?是今年对铁矿石需求突然巨额增加吗?不是。

2008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美国人开闸放水,中国已经上一次当。美国大幅度扩张信用,一方面抬高大宗商品铁矿石价格,另一方面用印刷的美元换取中国商品,把开闸放水的风险都转移到中国来。

这次新冠病毒疫情,世界各国生产暂停了,中国铁矿石需要基本稳定但是铁矿石价格上涨一倍多。这就是因为美国开闸放水,用期货操纵控制铁矿石的价格。

简言之,每次美国出现类似金融危机的时候,美国就开闸放水,美国一开闸放水就预期了中国这样的国家是需要大量进口的,利用期货市场先把大宗商品价格拉上来,收割中国。

2008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而开闸放水,所以中国也开始对美国放水,中国到今天所有经济金融方面的后遗症,都跟2008年之后信用扩张有很大关系。中国的央行M2增加,中国企业加杠杆、中国银行业资产疯狂增长,中国经济发展出口也增长,表面看一片繁荣。2008年时候中国M2货币供应量比美国、欧洲、日本都要低,M2是47万亿人民币,但是现在2021年中国的M2增长量已经非常高了,达230多万亿人民币。2008年后货币供应量急速增长,这是金融行业好日子的来源。过去的房价上涨也全是来自于此。2008年全中国银行业总资产62万亿,经过4年以后2012年底133万亿,4年涨一倍。2008年-2018年十年,中国银行业总资产增长了4倍,2020年低达到319万亿人民币,这个增长量是非常快的。可以说,中国经济实际上是货币债务驱动的增长,中国也在加杠杆,好处带来了经济高增长,坏处就是中国经济结构大大地恶化,过去国内金融自由化、混业经营、影子银行带来巨多的问题,带来很多的后遗症。才有今天的去金融杠杆,进行各个行业的清理。

03

过度外循环引致内循环出现了问题

由于外循环两头中国没有话语权,过度外循环透支中国有形财富,内循环的中国整体债务比率现在非常高。

居民部门现金不多,消费出现下滑。现在中国企业和家庭部门债务比率都一直在上涨。房地产金融化,医疗市场化,大资本进入基础教育,居民部门在几座新的大山的压力下,中产阶级老百姓负担巨大。

中国企业的债务余额占GDP比也比日本企业高。简单而言,中国进入了一个债务驱动型的经济状况,企业和家庭部门的债务占GDP的比重持续上升,这其中不包括金融机构。次贷危机之后,2012年中国加杠杆,到2020年中国继续往上加杠杆。

前几年开始我们已经提前在去杠杆,没想到新冠疫情出现,许多企业和个人,收入没有了,但是债务是刚性的,所以,杠杆比例就又上升了。

政府为了新冠病毒的治理,需要进行政府支出,这个债务比例也是升高了。所有这些,最后导致老百姓的负担太大,这也造成了为什么拼多多这么热,为什么奢侈品的电商都销声匿迹了。

此外,中国的金融资产“脱实就虚”很严重。金融业占GDP的比重在2015年达到历史的最高8.4%,比美国的比率还要高。经过去杠杆现在比重下降到7.4%左右。金融行业的利润非常高,中国前20名最挣钱的企业,除了四五个阿里腾讯互联网公司和中石油大国企,赚钱企业都是银行、金融机构。而美国前20名的最挣钱企业只有4家是金融机构。实业经济比较难赚钱,这也是导致内循环受阻的一个原因。

04

近期国内限电限产政策解读

中国并不缺煤,不缺发电能力,不缺输电能力,但是为什么要限电呢?

先看20年来,中国的电力和美国电力的对比了。中国在2001年用电量只有美国的60%不到,但是今天2020年中国的耗电量已经是美国的1.7倍。但现在中国的GDP只有美国的72%多,但我们耗电量是美国1.7倍,中国单位GDP耗能太高,这有中国经济结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天天跟中国谈低碳。

其实过去20年中国电力增长非常快,中国不缺煤,不缺发电的能力,也不缺输电的能力,中国有超高压,输电能力都是世界上最强的,电力在理论上是不愁的,那又为什么会出现限电呢?

其他各方面专家,讲了限电的各种理由原因,我这里只简单说几个:

第一,是发电用电出现了结构性的扭曲。中国发电量中约60%多来自煤炭发电厂,前几年各种改革,市场煤,计划电。但今年在需求方面,由于疫情,印度、越南等地的供应链订单都转移到中国,中国生产性需求大增,前面讲了美国在金融期货市场操纵大宗商品价格,由于资源紧张使得煤价上涨,但是中国计划特色,电价不涨,应对价格变动的弹性不够。煤价一上涨,电价不涨,电厂越发电越亏损。所以在没有明确发电亏损如何分摊时,电厂不愿意发电。

第二,是由于中国资源的不平衡导致的。中国西部的煤和电多,而东部的电和煤很少,可是东部的生产能力又最强,中国一直全国一盘棋,都有西电东送,可是因为刚才讲的发电是亏钱的。所以西边也不乐意发电了也不送了,那整个中国的用电结构就被破坏了。正常情况下西电东送是没大问题的,但是现在亏损很多,就可能断电。再其次,新能源、风电、光电结构不合理,我们还是主要依靠火电煤电,一断煤,价格不合理,马上就出问题。

第三,是由于今年上半年订单超多,沿海加工贸易企业超负荷运营,中国生产廉价的电去做高能耗的生产,用电量指标能耗指标提前用完了。今年上半年我国钢铁同比增长5%,水泥同比增长8%,电解铝同比增长9.5%,三大行业的产量都超过了全球的55%;此外,过去中国的比特币采矿耗电巨大,上半年也停了;另外,又有一个运动式的减碳政策过度压制,就进一步扭曲了今天的电力结构,带来了限电。总而言之,主要是中国电力的结构还没有完全理顺,中国主要的问题煤是市场价格,电是计划价格带来的。

今天讲了中国经济外循环和内循环以及对我们经济带来的各种影响,主要的目的是想大家站在全球化角度分析中国经济问题。中国今天所有的经济发展、金融稳定,和过去20年,利用国外资金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和外贸出口的市场都是密不可分的。中国作为全球产业链当中非常重要的加工基地,我们两头的话语权都较弱。进口大宗商品部分没有话语权,出口产品部分由于恶性竞争也没有话语权,在疫情下矛盾就爆发出来了。

缓解的办法其实是有的,个人觉得,现在可以减少对美国的出口,没必要用中国有形商品换美国的“纸片”。可以缓解大宗商品价格上升;缓解国内资源紧张。

因此理解中国经济金融的问题,一定要站在全球的角度。

END

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金融财务MBA 2022级招生正式启动,首轮招生宣讲活动开始接受报名。欢迎预约参加,掌握最新招生政策,获得入学先机。

2021年10月21日(周四)

19:00-21:00

北京 · 金融街地区

2021年10月28日(周四)

19:00-21:00

北京 · 国贸地区

报名入口

活动采取邀请预约制,席位有限

(报名后通知具体地址)

1

国内首创的金融MBA

2

与时俱进的课程设置

3

遍布全球的校友网络

4

两校业界的优秀师资

5

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

6

灵活自主的招生方式

招生政策

招生对象

  • 金融行业专业人士

  •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 多元背景、有金融+跨界需求的优秀人才

学制学分

  • 学制两年,按需求修满48学分方可毕业。

授课方式

  • 中文教学,辅以英文原版教材案例。

课程时间

  • 2022年秋季入学,每月两到三次周末授课,时间为周六、日两天

授课地点

  • 北京、深圳

项目学费

  • 43.8万

授予学位

  • 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

    *可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办理学历学位认证。

点击“阅读原文”,登录清华-港中大FMBA报考服务系统,2021年9月16日起开放2022级申请。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