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平凡的岗位上 | 沈超明:实验室也可以“开花结果”

江苏科技大学
2019-11-13 10:47 浏览量: 4593

MBA中国网讯】2002年留校工作的沈超明,如今已经在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工程力学实验室工作了十七年。江苏科技大学每年有21个专业2000多名学生上力学实验课,实验量达到24000多人时数。

回顾十七年来的实验室工作,沈超明感触最深的是老一辈力学教师那种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以及对教学的高度热爱之情,这些对他后来的工作都有很深的影响。其中景荣春老师是沈超明从刚参加工作就接触且交流较多的老教师之一。第一次见到景老师是暑假,天很热,没有空调,景老师穿着背心在力学教研室里专注地备课,旁边一台老旧的电扇吹着。那次,沈超明深刻地感受到作为一名老师应该坚守的品质——无论外部条件和环境如何,对待教学和科研都必须始终认真、严谨、坐得住冷板凳。所以到力学实验室工作的开始几年里,虽然实验设备台套数很少,教师也只有邓小青老师和沈超明两个人,最少时只有他一个人常驻实验室,他始终认真细致地做好工作。

“实验室工作需要好的心态”

经过多年建设,现在的工程力学实验室在师资和装备条件方面有了很大提高,较大型的机测类实验设备都达到了6台套的规模,通常5至6人一组,基本可以容纳一个小班。但由于每年涉及的各专业学生2000多人,而且上半年同时开设有材料力学、工程力学的课内实验,另外还有独立设课的工程力学实验,实验特别集中,每位老师平均每周大概有20大节实验课,晚上上课是普遍现象。沈超明告诉记者,“实验课与理论课差异较大,它一方面要尽量让每一位学生有动手实践的机会,但同时又受到设备台套数的限制,那就必须分组分批,不能按班级来分,而是要按照规定的每组人数结合设备情况来分。比如拉伸实验、扭转实验,这就需要将一个专业分两到三批、甚至四批以上进行实验,教学任务还是比较重的。”

实验室的工作比较枯燥,实验教学的内容相对于理论课要少,但是批次多,相同的内容需要不断地重复,沈超明经常用“驴子拉磨”来形容,“但是即使如此,也不能简单地重复,因为对于学生来说每次实验都是新的,我们必须按照不同专业的特点,尽量把实验内容和相关知识点与他们的专业背景结合得紧密一些,保证教学效果。”

“实验室工作需要好的心态,工作很杂,长期在实验室工作,很多人坐不住,会觉得很不习惯。”长期工作在实验室的沈超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工作,他很乐意在实验室工作,他觉得,实验室非常适合自己。“学校就像一部机器,每一个零部件都有自己的位置,缺了任何一个都会影响到正常运转,哪怕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但是只要你调整好心态,努力做一颗高品质的螺丝钉,一样可以让平凡琐碎的工作变得有意义和富有乐趣。”

“实验室工作很琐碎”

实验室工作很琐碎也很平凡,这是沈超明多年工作的切身感受。“实验室的工作主要包括教学、管理、建设三类。实验教学是首要任务,这是实验教师必须要做的。第二类是管理,管理包括资产、安全、卫生及日常事务。第三类就是建设工作,主要是装备与师资建设。”在沈超明看来,要澄清装备建设与买设备两个不同的概念,装备建设不是简单地采购设备。沈超明说,装备建设需要服从学校和学院的总体部署,要服务学科发展,要跟教研室老师或者系主任、学科负责人充分沟通,在这个基础上凝练实验室的特色和发展方向,做好实验室的规划;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调研、选型、采购、验收,这些中间环节需要反复不断地沟通,确保能完全满足需求。设备进来后要形成“战斗力”,要尽快熟悉设备,开发新的实验项目,试做实验,形成相应的实验报告,编制实验指导书,同时面向科研需求提供条件支持和服务。

工程力学实验室的设备“非尖即硬”,需要特别注意使用过程中防止人身伤害,“所以学生进实验室都要进行安全教育。其次是防火防盗,主要是防电器火灾,防仪器设备等被盗。这些从一开始就要筑牢安全防线,要加强教育管理,要用制度去杜绝,人离开实验室必须检查门窗,离开即拉闸断电,大型设备操作规程、规章制度要上墙,规范实验流程,危险性高的实验,不允许学生独立操作,要求老师在旁指导。”实验室安全也让所有老师紧绷“安全之弦”。

每年2000多本实验报告,实验室老师不单是打分数,还要修改订正,“因为你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知识,那么你有问题就要来回修改。”这是从邓小青老师负责实验室工作时就形成的习惯,或者说是要求,近二十年来已成惯例,实验报告批改必须认真细致,沈超明告诉记者:“工程专业认证的时候,我们的实验报告可以随时拿出来接受检查。”

除了实验室工作外,沈超明目前有在读硕士研究生7名,指导研究生做课题是他的日常工作之一。指导之余,纵向、横向项目还要按照时间节点去完成。

今年暑假期间,沈超明和同事们没有休息,他们与学生一起备战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现在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作息时间,大家一直处于这种状态”。

“实验室是可以开花结果的”

学校正在奋力进位争先,工程力学实验室的定位也在转变,从一开始的基础课实验教学,到现在教学科研并重,教师的工作热情也在日益高涨。沈超明说:“以前没有工程力学专业,现在有本科专业还有硕士点,而且我们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的博士点也有了,实验室的各项工作要关注研究生的培养,要与科研紧密结合。”这也带来实验室人员角色的改变。

“以前实验室的教辅色彩非常浓厚,教学和科研的参与度不足,那个时候更多是定位在‘实验室技术人员’,实验室在人员配置、学历结构上一直都比较弱,科研和教学的产出不多,实验室人员地位相对比较低;后来,学校出台文件将实验室人员定义成了‘实验教师’,这样的提法实际上是提高了实验室人员的地位,也提高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沈超明觉得,如果撇开职称系列和岗位这些表层的东西,实验室非常适合想干事的人,“欧美发达国家有实验室要抢着进,没有实验室的教授找到经费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希望建自己的实验室,因为你要做事,就需要资源和条件支撑,除了少量的学科以外,像我们工科和理科的研究,都需要大量的实验资源支撑,所以实验室是适合干事的人待的地方,工作效率高、产出也有保障。”

“当你把自己当作一名教师,与其他教师放到同一个平台上去考虑的时候,你会更有动力。你做好自己的事,人家写论文,你也写论文,人家做科研,你也做科研,人家在教室上课,你在实验室上课,都在江科大上课,都是教书育人,你把自己放在同一个层次上去看自己,你自己能发展,对学校的发展也能出更多的力。”沈超明觉得,不要把自己框定在“教辅人员”这个称谓上,在自己的心里不能把“辅助”放前面,要把“教师”两个字放前面,都是“教师”,把工作做好,也能为学校发展做贡献。“你只有把自己放到一个正常的位置上,你才愿意做更多的事,才能把更多的事情干好,自我的定位很重要,我个人觉得实验室是比较好的地方,你可以把各个方面融合到一起,资源整合到一起,很多东西在实验室是可以开花结果的。”

编辑:采正东

(本文转载自江苏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