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 云天收夏色 木叶动秋声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21-08-07 11:08 浏览量: 3004

立秋

时节

秋声近蝉歌远

暖照夕阳林野烟波

立秋时节

收获诗意与阳光

迎接崭新的欢喜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太阳到达黄经135°。廿四节气反映了四时“气”的变化,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立秋,也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

溯史追初源

中国古代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根据主要是天象变化,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因此,秋季以立秋为始点。《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在二十四节气中,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据二十四节气排序,立秋后还有处暑节气,立秋至处暑期间天气还是很热,处暑节气后便出暑了,自处暑节气起暑气渐退。立秋后,降雨、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一个转折点。

古人认为,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开始从繁茂生长走向成熟。在古代农业社会,立秋对农事的意义很重要。

习俗知多少

秋收:

“秋”字由“禾”与“火”组成,预示着稻谷的成熟,而立秋的到来正像一把火,为我们的周遭装点了暖色。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啃秋瓜:

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

晒秋: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贴秋膘:

因为夏天炎热,饮食清淡,体重大都会减少一点。秋天要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此外,在中国广大农村,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还有以西瓜、四季豆尝新、奠祖的风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

诗词话立秋

《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立秋》

[南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

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

满阶梧桐月明中。

小乌鸦的鸣叫鸹耳,待乳鸦声散去时,只有玉色屏风空虚寂寞地立着。突然间起风了,秋风习习,顿觉枕边清新凉爽,就像有人在床边用绢扇在扇一样。睡眠中朦朦胧胧地听见外面秋风萧萧,可是醒来去找,却什么也找不到,只见落满台阶的梧桐叶,沐浴在朗朗的月光中。

养生小知识

中国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意思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夏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中医认为,「燥」为秋季之主气,肺主秋季,为“娇脏”,不耐寒热,通过鼻与外界相通,很容易被秋燥所伤。

立秋后若没有及时顾护,等到天气转凉后,呼吸系统的疾病就会频发,比如感冒、咳嗽、肺炎、哮喘等。

立秋后,尽量少吃辛味之品,如葱、姜、蒜、韭等,辛味通肺,可以助长肺气,如果摄入过多辛味的食物,容易造成肺气太盛,导致上火、便秘等秋燥症状。此时,应适当多食酸味果蔬,如苹果、石榴、葡萄、柚子、柠檬、山楂等,收敛肺气,以防秋燥。

加缪曾说过:“秋是第二个春,此时,每一片叶子都是一朵鲜花。”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愿经管学子们都能载着希望与快乐,在秋天的风里找寻藏匿的幸福。

文字:洪欣莹

编辑:洪欣莹

责编:林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