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EMBA人文商道讲堂 | 田强:构建员工幸福感和复原力,应对I时代下的“双高失灵”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2020-03-24 17:20 浏览量: 3548

组织管理进入个性化I时代,人才是你驾驭颠覆的希望,要注重在人才方面的投资。左手幸福感,右手复原力,是敏捷和创新的商业环境中,吸引、培养和保留员工的必要选择。职业幸福感是指员工在从事某一职业时,基于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复原力是指员工面对逆境和困难打击时,被打压后的恢复和反弹能力。打造员工幸福感和复原力有三个绝招:吸引而非保留、点亮而非要求、促动而非控制。

在后疫情阶段,激发士气、凝聚员工尤为重要。全情投入的员工是企业稳定运营的保障,孕育着创新和变革的可能。如何构建员工的幸福感和复原力?3月17日,“君子知道”复旦大学EMBA人文商道讲堂邀请到资深管理培训师田强为大家出谋划策。

构建员工幸福感和复原力,应对 I 时代下的“双高失灵”

当今,进入了个性化的时代——I时代,原先最早在组织里我们谈到最多的是员工的忠诚度,后来慢慢转变为敬业度,如今我们开始谈员工体验。从中可以看到管理的天平在向员工角度做偏移。

在雇佣市场,雇主和员工签劳动合同,谁是比较强势的一方?谁才是职场中的主导者?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是雇主,其实未必。对能力比较强的员工而言,雇佣的天平是倾向于员工的。I时代真的已经到来,“个性”在职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与此同时,在很多组织里,我们还发现了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双高失灵”。即员工的满意度或者敬业度高,但员工的离职率仍很高。于是很多主管就纳闷,我们公司的满意度或敬业度调研是不是失灵了?照理来说,如果得分高,员工的稳定性也应该高,那为什么会出现“双高失灵”的现象呢?很多主管“调皮地”解释说,可能不是因为我们不够好,而是别人更好。这显然不够具有说服力。员工体验和员工的满意其实不完全等同。也就是说我可以满意,我也可以敬业,但是要我干得好、干得久,我更看重的是日常每天的体验。而员工幸福感和复原力的构建给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

今年开局不利,有些公司招聘都暂停了。2009年我们有数据证明,整体的雇佣量是下降的,但是核心员工、关键岗位的员工是居高不下的,他的市场价值根本不会随着这经济环境不好而降低,恰恰相反是越来越高。在今天这个环境里,不要以为外面的机会少了他不会走,对能力强的员工来说机会一直都在。构建员工的幸福感跟复原力有助于解决“双高失灵”现象。

最近,全球顶尖领导力发展与研究机构CCL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人,是驾驭颠覆的希望》:

“2020年,送给了我们一个寒冷的、出乎意料的、令我们措手不及的开始。不管是‘天启四骑士’还是‘传说中的庚子年’,都说明这一切已经远超出了我们日常所讨论的VUCA动荡,不确定,变化,模糊的范畴。我们如大海上的一叶小帆,原以为面对的是波涛汹涌,还在努力把控方向,待浪头靠近,才看清是高达几百米,可吞噬我们的巨浪,巨浪一波接一波,我们才意识到颠覆的力量,已经来到我们面前。

……面对这些,我们如何生存下去?更贪心一点,我们如何依然保持领先?答案是:人,从未变得如此重要。2020年的趋在持续的颠覆中,企业如何更大地发挥人的优势,利用颠覆,驾驭颠覆,将原本要吞没我们的巨浪变成让我们驰骋海面、冲上更高点的助力。人,才是企业最大的希望。”

要永远记住:要注重在人才方面的投资。左手幸福感,右手复原力,是敏捷和创新的商业环境中,吸引、培养和保留员工的必要选择。在吸引、培养和保留员工上,一方面要讲科学,另一方面需要有常识。曾国藩说,凡做大事,无非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大处着眼”:

做好整个公司的系统化建设对员工的幸福感和复原力来说非常关键。

“小处着手”:

关注能做的,做好能做的。特别是加强日常与员工的互动,来增加员工的幸福感,构建口碑跟体验。员工的任何离职都是拉力+推力和定力的拔河结果,如果拉力+推力大于定力就再见,如果定力大于拉力+推力,就留下。打造员工的幸福感和复原力就是定力的部分。

什么叫职业幸福感?

是指员工在从事某一职业时,基于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

什么叫复原力?

是指员工面对逆境和困难打击时,被打压之后的恢复和反弹能力。我们要尽可能把员工变强大,他才有可能更好地面对打压。如今,机械型组织变成生物型组织,每一个都是盈利的细胞单元,员工必须要直接面对来自客户和市场的竞争。

具备复原力的人有这些特征:

  1. 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善于从问题中找机会。

  2. 勇于面对现实,有积极的态度。

  3. 价值观坚定和深信人生有意义,避免受害者心态,因为他的控制源是内在的。

  4. 在各种情况下能找到自己的支撑点。

  5. 克服困难。

  6. 从错误中学习。

如果幸福感降低,职业倦怠感就会上升。职业倦怠感是有报复等级的,最低就是嘴巴抱怨抱怨,最高不仅是离职,还会有报复的行为出现。员工复原力和幸福感的缺失会导致生产力的降低,还会引起员工心理生理的不适,这对组织来说是极大的消耗。

有一份调研问员工你最希望主管对自己用什么动词?结果显示员工票选最高的是这四个动词:1.激励;2.尊重;3.培养;4.关心。为什么?因为人有理想,因此需要激励;人有不同,因此需要尊重;人要上进,因此需要培养;人有情感,因此需要关心。这些非常符合员工幸福感的组成部分,日常管理中,上司需要注重这些。

此外,SDT理论(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类有自主、胜任、归属等基本的与生俱来的心理需要,而且这些心理需要对提升个体的幸福感和内在动机是极其有帮助的。”

主管应该怎样构建员工幸福感和复原力?有5个很重要的杠杆:

01.明确的定位。

主管要问自己:公司对我来说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它是一份工作,还是自我实现的地方,还是一个展示地位的名片,还是纯粹的赚钱工具,还是造福社会的方式?你对公司的态度决定了员工对公司的态度。你要把这份工作至少定位成是一份要去追求的职业,把它定位成使命,就会让更多的人一起朝着既定的目标和方向去奋斗。

02.清晰的方向。

当员工的工作都是因为重要和紧迫才去做时,他只会关注交付,不会关注价值。如果员工每天都在忙着救火,他根本没有时间做总结跟复盘,无法思考如何创新把它做得更好。那么,员工的层次和高度怎么提升?更别提要求员工思考问题要全面系统。

03.有效的工作流程。

你给了方向后员工了解了,不等同于员工就有很好的转化场景的业务环境,有效的工作流程就是安排工作。真正的管理不仅是给方向和提要求,还要协调相关的资源和配置。

首先,你要让员工参与工作目标的设定,要做好两个很重要的事:

第一,前馈。主管应该去构建员工管理风险、预判风险的能力。比如,定好目标后,要去谈风险限制性和机会分析,要明确有哪些资源很重要。

第二,协调。鼓励员工把自己的工作计划和目标提前分享给最经常合作的同事。尊重最重要的一个表现是你会提前打招呼。

04.支持性的工作环境。

首先,主管要管好自己的嘴,从喜欢告知变成询问、闭嘴和倾听。有研究显示,在平时跟员工的互动中,主管说话的比例超过40%,那么你和员工的关系就会开始变差。请主管回忆一下日常你和员工沟通的比例分配,如果你跟员工说话的比例是20%-30%,且员工日常愿意跟你沟通的比例达到70%-80%,这预示着你们的关系可能非常具有建设性。

其次,支持性的环境就是授权,授权有三大好处:增加员工的积极性;赋予员工成长性;赋予员工应变性。打造员工幸福感和复原力有三个绝招:第一,吸引而非保留。第二,点亮而非要求。第三,促动而非控制。

05.奖励和认可。赏罚分明、公平对待。

1

所有的奖励和认可源于了解你的员工。不了解员工根本都没有办法抓住这个员工的价值主张。了解有三个阶段:1.相知;2.相伴;3.相守。没有相知怎么配合,没有相伴怎么可能有稳定性,没有相守怎么可能有创新和敏捷?

2

和员工分享和探讨行业的趋势和现状。如今大部分的公司都说要给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但大部分员工在组织里面埋头做事,很少有人抬头看。彼得·杜拉克曾说,当一个主管和员工经常朝内看的时候,他容易陷入自我满足的状态。任何激励都需要员工自己想变好,改变的前提是要有改变的危机感。

3

让员工在你眼里读到存在感。所有的员工你都要给他尊重,哪怕你不喜欢他。

4

少说、多问、闭嘴倾听。要给员工自主权,如果没有主动权,谈何责任感和创新性?那些多说、少问、不倾听的主管只能训练出三类员工:1.随便你说,我听但不改;2.不理睬你的员工;3.唯唯诺诺的员工。这样的团队是没有战斗力的。

5

赏罚分明、公平对待。这是激励的基石,你可以不喜欢这个员工,但你不能看不到这个员工的业绩。

6

每月都要有WOW的时间。把员工的名字全部写下来,考虑每个员工的特点,争取做到每个月有一个让你员工感受到“wow”的时刻。

员工作为人,在任何时刻都是渴望被尊重、关注,渴望获得自己的幸福感;新生代人群会在个性张扬方面要求更大空间,他们渴望被重视,因此,对于员工幸福感的关注是未来企业持续长久的必然选择。

3月25日 “Hello Future”管理系列第三期

资深管理培训师田强继续开讲

长按下图二维码参加

- 田强Leon Tian-

资深管理培训师

Leon曾就职于英特尔,阿尔卡特,花旗银行,澳新银行等多家国际知名企业,担任人力资源经理、大中国区组织发展经理和亚太地区人力资源经理,有着二十年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的专业经验。

作为对管理学专业课程的补充,复旦大学EMBA“君子知道”人文商道讲堂秉承“商道人文,融汇贯通”的目标,让学生从人文中汲取力量,拥有大智慧、大视野、大情怀。依托复旦大学强大的讲师资源,“君子知道”人文商道讲堂目前已邀请葛剑雄、陈思和、沈志华、许纪霖、吴晓明、哈继铭等校内外名家,为EMBA学生校友分享商道、人文和政经等热门话题。

编辑:颜回

(本文转载自复旦大学EMBA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