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香港 徐国琦【从一百年以前的西班牙流感到新冠病毒: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亚洲的国际新秩序】|教授观点

复旦大学-香港大学IMBA
2020-05-23 10:00 浏览量: 2924

主讲:徐国琦教授

「从一百年前的西班牙流感到新冠病毒: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亚洲的国际新秩序」

徐国琦教授

香港大学历史系教授

香港大学嘉里集团基金讲座教授(全球化历史)

徐国琦,香港大学嘉里集团基金讲座教授 (全球化历史),哈佛大学历史系博士。其著作包括理想国最新出版的《亚洲与一战 - 一部共有的历史》。此外,其在哈佛、牛津、剑桥大学出版社分别出版的主要英文著作有 Asia and the Great War: A shared History (《亚洲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牛津大学出版社,2017),China and the Great War (《中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剑桥大学出版社,2005),Olympic Dreams: China and the sport, 1895-2008 ( 《奥林匹克之梦:中国与体育,1895-2008》,哈佛大学出版社,2008),Strangers on the Western Front: Chinese Workers and the Great War (《西线战场陌生客》,哈佛大学出版社,2011), Chinese and Americans: A Shared History (《中国人与美国人:一个共有的历史》, 哈佛大学出版社, 2014)等。目前正为哈佛大学出版社撰写 “Idea of China” 一书。中文著作包括其个人回忆录《边缘人偶记》,《为文明出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线战场华工的故事》, 《难问西东集》、《美国外交政策史》(合著)等。

容亮点西班牙流感, 1918-1920

  • 全世界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感染西班牙流感(H1N1),即五亿人。全世界至少5000万人死于此流感,有学者甚至估计死亡数字高达1个亿。而死于一战的平民和军人人数大概是2千万。

  • 疫情波涛汹涌:1918年3月4日第一个病例在美国堪萨斯州兵营出现。此流感共有四波(第一波:1918年春夏;第二波最危险, 时段为1918年8月到1919年1月,此波中病毒扩散到全球并导致巨大死亡;第三波,1919年初,第四波,1920年初)。

  • 迄今不知西班牙流感源头:当时德国的敌人美国和英国甚至宣称此病毒是德国生产并有意投放到敌国的,西方有些人甚至鼓吹一战西线华工带来了病毒。虽然我们仍旧不知道确切源头,不过科学家大多承认禽鸟和猪可能是该病毒的原始载体。

  • 西班牙流感与西班牙并无关系:虽然称西班牙流感,实际上西班牙很冤枉,西班牙显然不是病毒发源地。西班牙当时是中立国家,媒体天天报道其国内疫情的严重性,结果这场大流感被其它国家称之为西班牙流感。当时跟前一阵子的疫情一样,有很多政府高官也染上了病毒,影响了当时的政治历史。

  • 西班牙流感对历史的可能影响举例:虽然历史学者并不认为是流感导致德国失败,但不少人同意西班牙流感加速了德国在一战中的失败。西班牙流感虽然如此惨烈,但其历史似乎被一战遮蔽了。全世界迄今好像没有关于西班牙流感的纪念碑或纪念馆,我们对其没有集体记忆。西班牙流感如同这次冠状病毒一样,是全世界共同的敌人,是全人类第一次差不多同时同病毒交战,可惜人类惨败。目前这次人类与冠状病毒作战,其结局如何和对人类的共同命运有何影响,因为为时过早,尚无法判断。不过其影响一定会深远。

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把战火带到亚洲,对亚洲产生巨大影响,亚洲对一战也做出重要贡献。一战的发生及由此导致的一系列国际秩序的变化成为亚洲历史进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里程碑和转折点。亚洲各国尽管历史各异,但一战无疑成为影响亚洲历史命运极其深远的一段共有的历史。在世界历史层面,因为亚洲国家的积极介入,亚洲让所谓的“大战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战。“大战”(The Great War)的爆发与亚洲各国的大机遇

  • 在一战爆发之后,中国、日本、印度、越南以及朝鲜诸国家都或先或后地在不同程度上视一战及其可能导致的新国际秩序为影响其历史进程和国际地位的重要机遇,并将一战变成它们“共有的历史”。

  • 印度:印度精英们希望通过大力支持英国,来换取战后英国对印度自治的首肯,于是不遗余力地支持英国的战争。一战对印度的影响在于促成印度的政治觉醒和增加对自身价值的自信,加速了他们实现文化和法理上建立独立民族的进程。

  • 越南:一战爆发给越南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变革和寻求民族独立的契机。后来成为越南领袖的胡志明意识到战争可能给越南带来转机,并借机为越南寻找由战争带来的可能机遇。

  • 朝鲜:朝鲜民族主义者认为美国出于对中国的同情,也许拔刀相助,这样的话日本可能会一败涂地。朝鲜一旦宣布独立,中国和美国也许会出手相助。因此,他们希望中日越早绝交越好。

  • 中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正值中国社会新旧交替、发生巨大变革的年代,在此期间,中国力图转变成一个正常的民族-国家及成为国际大家庭的平等一员。而一战爆发正好成为中国开启国际化和国家复兴的新历程的契机及平台。

  • 日本:一战的爆发,正可谓日本的千载难逢之机,意欲一举将德国赶出亚洲,并趁列强在欧洲火拼、无暇他顾之际,攫取中国为其后院。青岛到手后,日本在1915年初立即向中国提出臭名昭著的“21条”即是日本利用一战来实现其对华野心的明证。

一战对中国来说则可称之为“危机”,“危”险加“机”会。危险主要在于日本可能趁列强决战于欧洲战场时,强迫中国臣服日本。但一战可能导致对中国不利的现成国际体系崩溃,在一战废墟上诞生的新的国际秩序也许对中国比较有利,中国或许甚至可以在尚未成型的世界新秩序中注入自己的声音和追求,进而收复国家主权和提供中国国际地位。中国、印度、和越南血染的共同历程

  • 如果说,亚洲精英们在亚洲各国对一战所作的反应和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作为平民百姓的100万印度人、14万华工、近10万越南人,背井离乡来到欧洲战场,他们在民族意识的觉醒、在反思本民族与西方文明的异同中,则发挥了同样重要的影响。

  • 印度人直接参加一战,无疑会提高印度民族的自信心,唤起印度人的政治觉醒和民族意识。

  • 一战期间,越南人有机会去法国参与战争,在法国的各种经历让他们感到自己并不比法国人差。他们因此开始质疑法国统治越南的合法性。这种质疑在他们回到越南后无疑会对法国在那里的殖民统治造成潜在威胁。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个标志,开启了越南历史的新篇章。

  • 一战期间中国的“以工代兵”策略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胆识,有目的,有远见地加入国际社会的开端。是东方大国参与拯救西方文明的中外合作大事件。更为重要的是,14万华工不仅仅是14万士兵,无疑也是中国的14万使者。华工的生命为中国提供了参战的最好理由。华工在中国国际化方面的第二个突出贡献在于他们为中国战后参加巴黎和会及国际事务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亚洲的集体愿景与失望

  • 印度的失望:英国根本无视印度的巨大牺牲,对印度的民族自治诉求视若罔闻,甚至对其进行武力镇压。尽管印度人为一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战争结束后,英国不仅没有让印度自治,反而变本加厉。印度人在巴黎和会上并未得到自治,其民族自决的美梦彻底落空。

  • 胡志明的觉醒:胡志明在一战结束后认为这是越南追求自治或独立的最好时机,他向巴黎和会提交了一份越南民族自决提案。遗憾的是,法国政府及巴黎和会对这份提案不予理睬。一战后,以胡志明为代表的越南民族主义者们决心投身革命工作,并最终像中国一样,走向了社会主义,走向了一条同西方国家分庭抗礼的不同政治道路。

  • 朝鲜的诉求:学界公认,朝鲜人民对威尔逊的国际新秩序的强烈热诚和信任,直接导致了1919年3月1日朝鲜要求民族独立的“三一运动”。“三一运动”的独立宣言中公开要求朝鲜独立。实际上,“三一运动”不仅是越南人和中国人追求民族独立、民族自决的先驱,更是重要的榜样。一些中国民意领袖后来承认了“三一运动”的榜样作用。

  • 中国的失望:中国对巴黎和会和新国际秩序的巨大期望遭遇到所谓的“大背叛”。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没有收回山东。列强对其要求平等待遇、恢复丧失的主权的要求更是充耳不闻。中国人当然对这一结局深感受挫和失望。这个痛苦事实迫使中国认识到强权依然胜过正义与公理。巴黎和会对中国造成的一个重大影响就是西方在中国的形象与魅力受到严重损害。“巴黎和会失败后,一些激进的中国人开始转向社会主义,1949年后,中国最终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日本的失望:在巴黎和会上,日本几次提交种族平等条款,每次都被西方列强拒绝。也就是说,无论日本如何努力,白种人的西方列强是不可能接受日本的平等要求的。1924年美国更是通过新的移民法律,将日本人置于同长期遭受歧视的中国人一样的地位。因此,日本的种族平等的诉求和亚洲国家对其支持,实际上也是亚洲共有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亚洲一战的集体遗产:尽管亚洲五个国家在巴黎和会上地位不同,待遇也不一样,但他们同样经历了巨大的期望和失望。

结语“共有的历史”

  • 一战同为历史转折点、为历史契机,五国互为关联。共同的种族问题,共同对战后国际秩序表示失望。

  • 我们都应该和有责任把亚洲带入一战的历史,也有理由和责任恢复亚洲在一战历史中十分重要的记忆。这不仅是对历史负责任,更重要的是现实需要。我们应该值此冠状疫情横扫全球之际,反思这场大战争对今天亚洲的影响。

互动问答

  • 由于亚洲的学者对一战问题不够关注,导致研究严重欠缺,而亚洲与一战的关系的研究也只是刚刚起步,因此亚洲学者应该好好思考一战的遗产。

  • 北洋政府对是否参战与支持哪一方是有争论的,那么他们是如何把握“危”和“机”?

  • 一战爆发后,中国无论消极或积极,都会被卷进一战,因为列强在中国都有势力范围,如德国的青岛就成为了日本主要的攻击对象。有人认为是“危”,也有人认为是“机”,而在日本攻下青岛并提出二十一条时,北洋政府认为该采取主动积极的态度参战。袁世凯在1914年大战爆发后,向英国提出参战却被拒绝,其后再度提出参战,被日本拒绝。于是,中国以“以工代兵”的策略参战,期望加入战后的和平会议。

  • 亚洲战胜国如果在战后得到应有的尊重,各国的发展历史就可能不同了。如果中国的诉求得到满足,中国是否变成社会主义国家,或日本是否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就很难说了。但是历史就是历史,无法假设。

  • 蒙古把东方的四大发明带到欧洲,一战使欧洲的现代文明带到了亚洲,二战又把工业革命带到了美洲,这样看战争是否也促进了文明的传播,即使代价是很大的平民伤亡?

  • 一战是导致科学万能的破产,对西方文明是巨大的挑战,导致西方的没落。战争其实对文明是毁灭性的,所以很难说战争促进文明。

  • 在一战中,中国之所以加入协约国,而不是同盟国,是因为中国的精英们认为以协约国身份,有可能成功加入巴黎和会。如果加入德国那边,中国有可能很难收回青岛。当中考量很多,基于长远的外交考量,最后中国还是决定加入日本一方。

  • 总结:“共有历史”是徐教授最近非常关注的问题,因为共有历史是新的学术视野,强调人类共同的经历和旅程,打破民族国家的历史观,强调平民的历史,如演讲中提到的100万印度人、14万华工和10万越南人。因此,徐教授认为共有的历史是比较好的历史视野。

编辑:陶晓燕

(本文转载自复旦大学-香港大学IMBA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