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尚进、汪涛、王庆:如何看待2023年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走势? | 复旦金融公开课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
2023-01-10 17:59 浏览量: 2827

2022年12月22日,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汪涛,重阳投资董事长王庆走进“复旦金融公开课”,以“2023年经济与资本市场展望”为题,与学院学术访问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终身讲席教授魏尚进展开深度对话,就2023年全球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趋势进行探讨。

课程伊始,汪涛博士首先从2023年国际经济形势预测切入,他提出,2023年国际经济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趋势:一是全球的经济增长可能放缓,出现温和衰退。其中欧美经济可能走向比较微弱的增长;亚洲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体经济受到负面影响。二是主要央行会停止加息,尤其是美联储,判断二、三月份可能各有一次加息后,从三季度开始降息。三是俄乌危机逐渐平稳,在没有黑天鹅事件的情况下,能源价格会相对平稳,相比2022年的平均水平较低。四是地缘政治风险仍然高起,其中美国关于高科技方面对中国的封锁还会持续,去全球化的压力在高科技行业会表现得尤其突出。

国际经济形势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首先是由于全球尤其欧美经济放缓,中国的出口将面临下行压力。其次,无论美联储停止加息还是开始降息,美国经济已走入微弱的衰退,美元的强势可能也因此开始出现逆转,人民币相对来说也会开始升值,此外,中国逐步走出疫情,经济开始反弹,信心开始回复。

关注国内经济本身,汪涛博士认为,2023年国内经济的主题是内需拉动的经济反弹。内需主要由消费和房地产两方面组成。在消费方面,疫情高峰后,尤其是二季度之后,经济活动会明显的复苏,向正常化迈进,消费则会出现复苏性反弹,预测2023年实际消费增长6.5%以上,全年经济增长接近5%,因此消费是一个很明显的经济动力。房地产方面,经历了近几十年来最深刻的一次向下调整,房地产政策已经出现了转折,对供给端的支持会反过来对需求端增加信心,预测2023年房地产企稳反弹,对经济拖累大幅降低。

从宏观政策来说,2023年财政政策的财政赤字可能比2022年略有扩大,同时财政政策的效果即乘数效会更高;货币政策如果能使得整个信贷增速保持2022年的水平,也将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在高科技方面,虽然受到封锁,但是制造行业的更新换代、向更高价值链转移的过程是坚定的,尖端科技的发展会继续得到政府的支持。

随后,基于汪涛博士对于经济基本面的判断,王庆博士阐述2023年资本市场前景。他提出,除国内国外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因素以外,资金流的变量是影响资本市场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从两年前,中国自身的经济周期和上市公司的业绩周期,表现出非常明显的与全球经济的不同步,这种不同步是影响国内资本市场表现的一个主要矛盾。判断国内经济,尤其内需的周期性的变化和资金流动性的变化,对于判断资本市场的未来走势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从基本面层面上来说,更该关注中国自身的,尤其内需消费和需求、消费和投资方面的周期性变化,而在流动性资金层面来说,则应该更加关注国际的环境变化,两者共同作用形成对未来资本市场走势的一个判断。

关于2023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形势,王庆博士认为,总体判断比较积极乐观,股票市场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的机会明显大于2022年,不排除整个市场有系统性的机会,可能出现从所谓的戴维斯双杀到戴维斯双击的变化。2022年,疫情、房地产和俄乌战争构成了三大宏观冲击,最终都体现在对上市公司盈利的影响,销售收入和盈利的影响,从而影响上市公司的业绩,影响股价。目前这三方面都出现积极的变化,有些是边际变化,有些是拐点式的变化。与此同时,国际流动性层面也会发生积极的变化,包括美国利率的触顶下行,美元汇率指数的回落,前不久在G20召开的中美峰会对于地缘政治的紧张状态有所缓解,至少避免了自由落体式的恶化。此外,资本市场往往也有基本面以外的自身的运行的规律,则为均值回归。

回顾2022年,市场从高点到本轮低点,也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了很大的跌幅,意味着风险释放比较集中,相对充分。因此,王庆博士判断,2023年资本市场的表现相当值得期待的,机会明显大于风险,至少相当积极有为的市场,但是具体的机会还要做具体行业个股层面的分析。

最后,在对话环节中,魏尚进教授与汪涛博士、王庆博士就欧美国家的通胀预期路径进行探讨。魏尚进教授提出,最近一次美联储升息涨了50个基点,但是美国资本市场并没有出现大幅股价下跌的情况,背后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利息调整,美国的通胀已经出现了缓和。然而,2022年美联储被人诟病该升息的时候动作太慢,现在可能会出现停止升息不及时的情况,从而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造成了不必要的下滑的压力。对此,王涛博士认为具有较大的争议性,从学术角度,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造成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所以很可能现在的措施已经过猛。王庆博士赞同汪涛博士的判断,并提出,如果美联储的加息出现超预期时间甚至幅度的话,肯定会对新兴市场国家的风险资产带来不利影响,包括A股和港股。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