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金融EMBA詹以哲:来自宝岛的无畏“创客”,以求学为助力带领企业冲刺IPO | 同窗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
2022-12-03 17:59 浏览量: 3042

从宝岛台湾到祖国大陆,从第一次创业“折戟”到企业登录新三板并即将启动IPO,这一条路,复旦金融EMBA2022级学生詹以哲走了二十年。

在旁人眼里,毕业于淡江大学数学系、后又留学英国的詹以哲是不折不扣的“精英学者”。“最初心里的想法是就算创业,也应该去欧美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但当时的他却执意要来大陆。事实证明,他把自己的事业人生融入中国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这个选择没有辜负自己对这片大有可为市场的提前“预见”。

如今,作为江苏帕卓管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领头人的詹以哲,开启了他的另一个“预见”:来到复旦金融EMBA的课堂上,以金融助力管理,推动企业的再次飞跃。

詹以哲(中国台湾)

江苏帕卓管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复旦金融EMBA2022级学生

No.1

做时代的勇者,在中国大陆拥抱事业新机遇

时隔20年,詹以哲依旧能清晰回忆起自己初踏中国大陆土地时感受到的冲击,“到处都是高楼,还有当时在中国台湾都没有见过的磁悬浮列车”。市中心绵延数公里的写字楼里挤满了人群,正是在那一刻,詹以哲觉得自己“来对了”。

那是2002年,因台湾经济危机影响,31岁的詹以哲创业失败,关闭了自己的建筑公司。远在大陆的师兄向他抛来橄榄枝,语气中难掩兴奋,邀请他来上海“当金领”。彼时大陆对于詹以哲来说是个陌生的存在,家人也轮番劝他不要去,留在台湾等候“柳暗花明”。

但淡江大学数学系毕业、又在英国留过学的詹以哲,从大陆GDP的数字里敏锐地嗅到了商机——经济年增速多年维持在2位数以上,且于前一年加入了WTO,还搭建了完备的产业链,并拥有人口红利。长期和市场、报表打交道的詹以哲知晓数据背后蕴含的机会,于是毫不犹豫地来到了上海,入职师兄的公司。

师兄的公司主做住宿业务,接待高端商旅人士。通过和商旅人士交流,詹以哲加深了对大陆经济的了解、佐证了当初对市场的判断。但在工作三年后,詹以哲依然要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留下来,还是回到台湾去?

就在詹以哲疑惑何去何从时,一个机会来到了他的面前。

2004年开始,大量外资瞄准中国市场建立代表处,开始在当地招募了解本地市场的人做本土化适应工作。与此同时,一位曾经的酒店客人找到詹以哲,表明自己正在帮进口橡胶品牌开拓中国市场,需要招募一位懂当地市场的人士帮助进行调研,但因是兼职,岗位不能提供薪水,只能提供产品赚佣金。对方询问詹以哲是否有合适的人选。

没想到,詹以哲推荐了他自己。“我不在乎薪水,而是更看重那个岗位背后的机会。”接下这份兼职后,他开始调查国内的橡胶市场,发现行业存在巨大潜力——彼时中国开始做基建,需要大量橡胶管道制品,而市面上只有3个品牌,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这使得詹以哲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留在大陆创业,做管道生意。当时国内营商环境相对保守,对外资企业管控严格。因为自己代理的产品在国内没有交易单位,詹以哲不得不去新加坡采购。虽然如此,他依然怀着把握机遇开创事业的兴奋之情,一路迎难而上。2005年9月,詹以哲在创业半年之后迎来了第一笔订单。对于他和他的事业而言,这是一个辛苦却又充满希望的开始。

No.2

以“金融”和“管理”为抓手,构建企业护城河

作为早期的外资从业者,詹以哲经历了中国经济20年的腾飞,见证过上海人才市场求职者得花5元买门票才能应聘的热闹局面;也目睹过市场对产品的供不应求、排着长队抢货的场面。

因生意火爆,报税时詹以哲都和别人不同。那时候使用的发票为“千元版”,限额9999.99元,一次只能申领25张,用完一本才能申领下一本。詹以哲因生意太好,一次申领的税票根本不够用,他索性带着电脑到税务局,“一边报税一边申领”。

但也就在詹以哲生意蒸蒸日上时,最大的危机也来了。

在意识到产品过硬、业务前景广阔后,詹以哲开始思考如何将生意做大。他鼓励手下员工到各地建立办公室经营扩大市场、发掘客户;为了让公司员工更有参与感,詹以哲还对分公司业绩突出的员工进行免费股权奖励,倡导人人都是股东、并将大部分利润拿出来分红。

彼时詹以哲并不知道自己的这套模式就是著名的“阿米巴模式”,也就是将公司分割成多个小型组织,各个小型组织都作为独立的利润中心进行经营,能在短期内迅速实现经营的突破。在阿米巴模式的加持下,次年詹以哲就在全国范围内设置了7家办公室,账面销售额达到数百万元,并逐年攀升。

但与此同时,阿米巴模式的弊端也随之出现。公司最初赠予股份时缺乏对员工的制约,形成了“亏了是公司的,赚了是大家的”局面,因此不少员工将公司的资源私有化,“飞单”情况数见不鲜,公司利益严重被侵害。祸不单行的是,当时恰逢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爆发,詹以哲所在行业的上下游受到严重影响,公司业务缩水、现金流紧张。

一边是内部员工带着客户离去,一边是大环境遇冷,詹以哲面临内忧外患、举步维艰的局面。最后不得不在内部压缩运营成本,同时引入外部杠杆资源、扩大经营范围,最终才得以摆脱危机。

这段艰难时光让詹以哲意识到:原来激励团队不是单纯将钱分给员工就行,更需以专业科学的方式对员工进行管理和约束,才能达到共赢;而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更需要对金融市场有敏锐的感知力,借助金融的力量来构建企业的护城河。

“虽然看起来都是和数字打交道,数学和金融还是有很大不同,现代企业想要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和管理两个抓手,也需要更正式和专业的打法。”詹以哲总结道。

No.3

重回校园掌握金融“奥义”,助力企业IPO

从“命悬一线”的绝境中走出,詹以哲深切意识到以现代化的金融手段保障企业现金流的重要性。为此,他开始有意识学习金融知识,并据此重新调整了企业架构。2015年,由他创办的江苏帕卓管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登录新三板,成为当地龙头公司之一;2021年,企业销售额破亿,并将于2024年参与精选层股票交易,随后启动IPO。

“但市场瞬息万变,IPO需要对资本市场有所了解、对股份等划分更要进行未雨绸缪。”为此,在IPO前夕,詹以哲决定重返校园展开系统性的学习,以免重蹈覆辙。

面对林林总总的学习项目,詹以哲原本考虑报考由台湾大学举办的某项目,毕业生能拿到台湾大学的毕业证书。“对于台湾人来说,台大是最高学府,拿到学历当然很有成就感。”

可商场如战场,学历对于在资本市场摸爬滚打的企业领导者而言,是锦上添花,却并非雪中送炭。“尤其是在当前的市场背景下,我更需要构建理论和实战结合、能直接上手应用的知识体系。”

出于这样的诉求,詹以哲在充分了解复旦金融EMBA项目的课程定位、参与过项目座谈会之后最终确定了自己的选择。“除了名校加持以外,复旦金融EMBA有很多老师都是从企业出来的,更能深刻洞察企业的困境。”不仅如此,老师们多元的国际化背景也能为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提供助力。

中国全球化是詹以哲事业的起点,也是他最大的机遇,“能提前洞察未来局势走向,公司才能走得更加稳健和长远。”

而更重要的是,复旦金融EMBA的同学们不仅是来自各行各业的资深从业者,还都充满了年轻活力。他们平均年龄39岁,其中不乏新兴行业的领军者,这让詹以哲兴奋不已,渴望与他们展开新鲜而广泛的交流。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詹以哲开始寻求转型,并主动接触、投资了许多互联网公司,“但互联网公司和工业完全不同”,目前仅有一家公司存活了下来。最近,詹以哲和儿子也看中了直播带货的风口,可长期在工业领域打拼的他坦言自己对C端并不了解,“我也希望通过复旦金融EMBA的学习,能更清晰了解如今的互联网和市场。”

新的时代不断提出新的课题,而每一个新课题都意味着新的机遇。对于未来,詹以哲的心态始终乐观。他想要以自己20年商场沉浮历史作为起点,在复旦金融EMBA重新出发,再度攀登下一座巅峰。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