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金融EMBA刘峰:成功的魅力在于“不确定” | 同窗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
2022-06-08 18:25 浏览量: 2794

心理学上对于不同性格的人群有一种分类:一类是不给自己设上限的人,他们的思维体系开放而多元,更敏感和富于创造力;一类是相信“命中注定”的人,他们只愿意待在自己的舒适圈里,接受各类他人的想法,接受安排好的角色。

刘峰无疑是前者。就在两年前,他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离开工作20年的大型国有银行,到新的舞台从零开始。为什么要放下金饭碗、投入未知的风险?他的回答云淡风轻:“我想要听从内心的声音,挑战全新的自己。”

刘峰

复旦金融EMBA2021级学生

逆风而上,拥抱所有的“难以预料”

进入国有大型银行的第一年,刘峰就赶上了银行内部的数字化大项目建设。彼时,他还只是略懂IT技术的“职场小白”,而“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工作间存在不小的差距”。那一年,刘峰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努力把每一件事情做好。他像海绵一样吸收知识,经常熬夜向前辈同事请教,让自己在日常工作和项目建设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就这样,他获得了破格提拔的机会,为职业生涯打下了良好开端。

2010年,刘峰迎来了职业道路上的第一个突破点,或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更好的基础点”:他不再单单从事具体项目的技术开发工作,而是独立担当起项目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实现了从“点”到“面”的转变,直到成为高层管理的一员,刘峰担任过近十余个不同管理岗位或团队的负责人。

那一年,他成为了单位数字化转型项目的核心骨干,这种大型项目往往涉及到几百个系统和几千号人员的大型项目,“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高度不确定性”,刘峰表示,无论是项目范围、技术路线,还是项目目标、监管要求,每一个环节都让人难以预料。“只要一个数据项内容有变,可能就要连带调整几十个系统,真正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项持续了5年之久的项目“历炼”也使他形成了一个极具竞争力的特质:从容面对各种不确定性,积极拥抱“难以预料”的变化。

在刘峰看来,“心态”是成就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不确定性永远存在,正确的心态是拥抱问题,积极面对,相信团队的力量。”直到现在,刘峰在审查项目实施方案时,仍然最关注“问题”。“越是没问题,越要找问题。”关于这一点,《反脆弱》这本书给了他许多启发和思考:完美精密的规划往往是脆弱的,它需要具有允许变化的空间。同时,刘峰更是坚守本心,只做正确的事,在商业规则和道德准则面前始终牢记合规、公平、公开的原则。

跨界提升自我,享受求学时光

经历了银行业系统从电子化、网络化、移动化到智能化的全部过程,刘峰对金融科技有着自己的深刻认知。他认为,金融科技未来的发展将更强调算法、数据、算力三要素的更多融合和互相赋能,走向开放、智能、敏捷、普惠和安全。

但也正因为如此,金融科技的日新月异给IT专业出身的刘峰带来了强烈的紧迫感。“说实话,我更懂科技,但在金融方面则有所欠缺。”这促使他下定决心跳出国有大型银行的舒适圈,转投更为专业、更贴近市场的金融市场机构重新出发,同时也让他萌生了进一步深造的想法。“我希望更加深入地吸收和理解金融知识,第一时间把握前沿市场的动向,把自己打造成金融科技与金融业务方面的复合型人才”。

与复旦结缘也很是巧合。在一次单位的公干机会中,他迈入复旦校园,经过相辉堂旁边的小白楼,看到明媚的阳光在草坪上跳跃,到处充满生气勃勃的美好,这让他久久难以忘怀,以至于在选择深造的院校和项目时,他第一时间锁定了复旦FEMBA项目。实际上,吸引刘峰的不止百年名校的校园氛围,更有复旦FEMBA项目秉持的探索创新精神和重视实践、拓宽视野的教学风格。对于即将展开的求学之旅,他怀有极大的期待:“跳出原有圈子进行深层次宽领域的业务拓展与管理升级,在整体行业大变革的基础上增进行业认识,这是我目前亟需补充的短板。”

他坦言:在复旦金融EMBA也的确收获了远超预期的体验。“项目师资力量强大,同学们背景多元,学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和交流平台。”他感叹道,“每一次进入课堂我就想关掉手机,安安静静度过这段充实愉快的学习时光。”在刘峰眼里,钱军院长为代表的项目师资具有国际开阔的视野,上课时娓娓道来,治学严谨,将复杂的金融知识讲得深入浅出;来自各行各业的同学更是给刘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思想开放、求知若渴,对问题的探讨非常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我特别喜欢课间的分享环节,同学们不论背景行业,只论专长爱好。大家聚在一起自由交流,从事业到生活,从健康到美食,哪怕是随意谈起的话题都能给我带来新鲜的启发。”他感叹道,“如果说学院收获了一批未来可期的优秀学生,那我则收获了一群才华横溢的同窗好友。”

徜徉“书海”,给自己“内在的力量”

在复旦金融EMBA项目中,“金融”是核心,但更加多元和兼容,复旦人多元并包的交流氛围、跨界碰撞的思想气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刘峰。这个原本只对专业书籍和IT领域研究报告感兴趣的理工男,现在也慢慢培养起了文艺细胞,开始步入社科领域。他沉浸在《红楼梦》里的世态百相,也跟随影像去欣赏卢浮宫和大英博物馆里的美术宝藏。“随着阅历的增加和环境的转变,读书不再是一种增加职场筹码的行为,更多的是培养一种内在的力量,让自己得以安静从容地去面对生活中的新状况。”

如今的刘峰喜欢与“90后”“00后”打成一片,没事的时候刷一刷哔哩哔哩,体验一番Z时代人群的有趣世界,为做好代际管理持续提升认知力。他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即使是对不同意见,也不轻易下结论,而是用包容、学习的态度思索判断。成功的魅力或许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无论是敢于跳出“舒适圈”,还是决心重返校园充电,在不断向上的路上,刘峰始终敢于改变自己,一遍遍重新定义自我,在接纳不确定性中发掘新的力量。“我相信,只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就会在未来创造更广阔的天地。”

自三月上旬以来,上海疫情日趋严峻。为了确保公司业务不停摆、服务不中断,刘峰毅然决然选择了住进办公室,日夜坚守工作一线,至今仍未回过一次家,每天的核酸检测时间是唯一的下楼“放风”机会。“对于我而言,坚守岗位是责任,也是使命。疫情之下,每个人都在努力工作努力生活,与那些奋斗在抗疫一线的人员相比,我尽的是本分,做的是应该做的事。”他谦虚地说。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