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楼拜家的星期六 | 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

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2021-12-10 16:26 浏览量: 1500

2021年11月21日MEM福楼拜家分享会如约而至,与以往福楼拜家分享方式有所不同,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如希望与分享嘉宾多多互动、进行沟通等建议,MEM班委进行相关讨论后结合嘉宾要求、发言内容等综合评估,最终将这期活动举办地点放在了东华大学旭日楼。

本期邀请到的分享嘉宾是汪名亮同学。

汪名亮上海市智能化协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

目前在上海某智能化信息公司项目管理中心担任总经理一职,分管公司所有项目交付和实施工作;同时也是上海市智能化协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

他从事项目管理二十年,承担了多个国家级、上海市级项目的实施管理工作,均取得了成功,并且获得了上海市优秀项目经理称号。

工作期间,他始终坚持不懈地学习,通过了一级注册(机电)建造师,BIM项目管理工程师,PMP等相关考试,同时也是计算机专业高级工程师。现为上海市政府采购专家,上海市机电设备招标评标评审专家,上海市建设工程评标专家。他在深耕智能化工程领域的同时也积极从事传道授业解惑工作,以实际行动积极回馈社会,例如他曾作为项目管理大会特约演讲人现场发言,目前一直担任PMP认证专业讲师,研究生模拟面试官等。

在分享会中,汪名亮同学用一个亲身参与的项目经历,向大家阐述了项目管理沟通的重要性。临危受命的他根据项目特点及项目现场环境制定了高效的沟通方式和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带领团队将一个濒临崩盘的项目逆转过来,最终项目顺利交付。汪名亮讲述了很多不为人知的项目管理细节,也分享了很多心路历程,干货满满,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收获甚多。整个分享现场取得了共享、共学、互动、启迪的效果。

在此次分享过程中,汪名亮同学从项目管理者和公司管理者两个角度出发,深入剖析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分享了很多关于项目主导者的心得体会和心路历程,鉴于此项目特殊性,以下内容仅分享摘录部分:

汪名亮同学谈到:作为一位项目经理,在面对项目困境时,需要从各个方面充分收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汇总、分析和辨识,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例如:一个本身存在技术和进度问题的项目,他看到的可能不止是技术、进度等方面的瓶颈因素,而是特别关注从上到下建立沟通通路和信息传播链路。他分享到在项目高峰期间,撰写项目日报的重要性,那怕工作再晚,工作再忙,作为总指挥,他都需要静下心来撰写、审订日报并完成推送。写日报、写周报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思考项目如何推进的过程,通过写日报或周报,项目经理可以很更好的思考项目每一步的推进细节,至于日报发送出去后别人看不看的问题,他认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各项工作都在按照计划向前push和progress。如何确保信息正确的传递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也是作为项目管理者必须具备的硬功夫。

汪名亮同学还谈到,作为一名公司管理者,在面对复杂困境时,对项目和时局的宏观把握和定向沟通是相当重要的,例如:在重大项目中可能遭遇一些竞争对手或甲方的重压,甚至是挫折,在必要时候最高管理者要有破釜沉舟的魄力和勇于担当的精神,一方面,这样做能够很好的“秀肌肉”,让对方感受到自己拥有的不俗实力,另一方面,也能给信任自己的人一种正向反馈,表明管理者是有能力,有信心把项目如期、保质保量完成的,从而打消合作方或甲方的疑虑。同时这种破釜沉舟的博弈在背水一战的情境下,会让团队成员更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这样,大家才能够齐心协力,攻坚拔寨,达成目标,因此而取得非常不错的效果。

汪名亮同学最后谈到:作为项目或团队的领导,必须要时刻需关注团队成员或下属的精气神。因为下属是所有执行里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项目的成败与执行人员及执行力有很大关系,然而,人员的管理始终又一直是管理学的难题。他提到特别是在面对重大,特殊项目时,做好团队成员生理和心理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项目中他回忆到:在项目攻坚阶段,面对多变的环境,紧促的交付周期,那怕他工作再晚,也会抽出时间和成员们一起去巡视现场施工状况,给他们买夜宵,和一线员工促膝谈技术,聊进度,和下属们打成一片。他坦言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团队成员真正拧成一股绳,管理项目过程中,领导者的以身作则往往能够在逆境中取得双向互动的良好效果。

汪名亮同学娓娓道来的分享,让同学们身临其境,甚至体会到了这种现场再现感和荣耀感。会后与大家交流时,我们还清晰记起上一次这种激励和共鸣也近在眼前,那便是魏征同学参与国家重点项目被CCTV专访那个镜头,许绍宏同学作为清华大学出版社发行的职业教育系列丛书著作者之一,毫无疑问,这种工作上的机遇和通过辛勤取得的丰硕成果,是激励我们同学不断进取的不竭动力。

无论课间互动探讨还是现场会议沟通,当同学们对他们的经历表达敬佩和羡慕时,以上三位同学都十分谦虚,他们认为那些成绩只代表了过去,同时坦言存有很大的运气成分,不值一提。但是,从中肯评价和客观实际角度来看,每次分享后我们都若有所思,也许在参与者角度看来,好的机遇是取得一切成效的最重要的环节,他们只是比较幸运在恰当时机担当了特定角色。然而,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审视,在一切机遇到来时,主角自身所具备和练就的过硬的素质和崇高的品德,以及稳固的实力显得更为重要,也只有这样,历史才永远不会忘记担当者和所处时代潮流的浑然天成,不是有句话叫“没有三把神砂,不敢倒返西岐”么,好一个“不是撑船手,怎敢捉毫杆”的领航者.

撰稿:2021 MEM 范志忠

校对:2021 MEM 刘菁菁

终审:2021 MEM 汪名亮

—▼—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