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校友故事 | 努力,也是一种“超能力”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22-08-13 08:53 浏览量: 1914

“开局一把刀,装备全靠打!”随手关闭电脑弹出的网游页面时,2020级东师MBA学生王军超下意识地默念了这句广告词,突然觉得一直以来,自己走过的也是一条“打怪升级”的人生路。无论校园还是职场,从“小白”到“大神”,没有捷径,唯有拼搏。

争气的“老儿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生于贫困农家,前面还有两位年龄相差无几的姐姐。这便是王军超“人生剧本”的开篇。按照一般的情节设定,身为家中“老儿子”的他必然是被父母和姐姐捧在心尖上,于溺爱之中骄纵成长。但真实情况却并非如此。

“虽然父母在农村受老观念影响,想要个儿子,但是却从来没有因为我是男孩儿给予任何特殊的偏爱,反而很多时候,我觉得他俩对姐姐们更好一些,而且也教导我们姐弟之间要相互谦让,团结友爱。”在军超的记忆中,父母是村里干活最勤快的,每日起早贪黑地劳作,只为给孩子换回更好一点的生活。

“他们没怎么上过学,也不善言辞,却一直用行动言传身教,告诉我们好日子要靠自己拼搏、努力去创造。”后来,父母通过辛勤的劳动在全村第一个盖起了大瓦房,让这个一度烧柴火都困难的家庭彻底变了样。而在此期间,两个姐姐相继辍学,帮补家计。

“确实非常困难,父母也是没有办法,让我们姐弟俩自己商量。那个时候大姐已经不念书了,二姐说我年纪还小,不上学也干不了啥,就把继续学习的机会让给了我。”背负着全家人的期望,年少的军超暗下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一定要有出息!

“小学成绩一直很好。小升初的时候,我是以全校第十名的成绩考到我们那儿最好中学的重点班。但是上中学之后,因为之前村小的教学水平有限,而且一点外语也没学过,刚开始明显感觉跟不上。”几次月考,军超徘徊在被淘汰到普通班的边缘,看着二姐满是信任的眼神,看着一家人为生活忙碌,却什么活儿都不让他干,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我拼命调动自己,一定要迎头赶上。”于是,军超几乎每天都要学到凌晨,只睡几个小时。将勤补拙,就这样,期末考试时他拿下了全校第四的好成绩,后期甚至考过全校第一名。“中考过后,我们班一共有三个人考到了市里的重点高中,我是其中之一,也是成绩最好的一个。”

升入高中后,原本拖后腿的英语早已成了军超的强项。然而,由于高中学习难度提升,他再次陷入了从领跑到落后的循环。“没有啥别的办法,就是玩命学习。”在寄宿制高中,军超再次拿出了初中奋发学习的劲头儿。“文理分班对我来说是高中阶段的一个分水岭,因为一直比较擅长文科学习,所以高二分班之后,成绩渐渐上来了。”从班级倒数到年级前五,军超再次逆袭。

“高考前,几次模拟考试成绩都稳定在一本左右,感觉考重点大学基本上没啥问题了。”寒窗苦读十二载,军超早已为自己圈定了梦想的高校。“我的理想是去中国传媒大学学播音主持。”是的,这是他从小的理想和兴趣所在。“很小的时候就特别喜欢演讲、主持。小学、中学,只要有演讲比赛我都报名参加,基本都能拿到名次。没专门学过,就是单纯的喜欢,自己自学,琢磨。”

然而,世事无常。踌躇满志走进高考考场的军超在第一科,也是他最擅长的语文考试中发挥失常。“后来想想还是太紧张,太想考好,心理负担太重,结果考砸了。”高考结束,军超的心情跌入谷底。“重本指定是没希望了。”所幸,一直坚强乐观的他很快调整状态,在分数公布后,理性地选择了省内一所普通本科学校,学习英语专业。

“既然当播音员、主持人的梦想破灭了,就退而求其次,选择另外一项自己比较喜欢和擅长的专业。”顺利录取后,军超离开家乡,孤身一人踏上了求学之路。“一点不夸张,从小到大,我去过最远的地方就老家的县城。突然间一个人到省会城市,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同学,让我感到很不适应。”

和一些自来熟的同学相比,军超显得格外慢热,他需要花更多时间去熟悉和适应一个全新的环境。就在他茫然无措时,新的打击接踵而来。“刚上大学的时候,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至少有一点我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就是感觉自己英语水平还不错,却没想到我以为的不错仅限于笔试和听力。”上大学前,军超认为自己英文发音很标准,可现实却是他的口语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怎么说呢,就像东北话和普通话之间的差别,自己觉得没啥不一样,但是别人一听差距非常明显。”

在“打怪升级”的道路上,军超唯一的制胜武器就是勤奋和努力。意识到问题所在,他每天拿出大量时间听音、模仿,将自己练习的口语发给老师,及时纠正“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我的东北英语终于变成了地道的伦敦腔,整个大学期间,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四年时间,军超不仅学有所成,还当上了校广播站的播音员,以学代会办公室主任的身份组织了多项活动,锻炼了自己沟通协调等方面的能力,并光荣入党。“每个假期我都在老家进行社会实践,办辅导班,用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教育理念去帮助和我一样的农家孩子提高成绩,同时,也能赚些学费。”靠着做培训和勤工俭学的收入,军超读大学期间没再花家里一分钱,在很多同龄人享受甜蜜青春的时候,早早融入社会,独立自强。

优秀的“小领导”

转眼间,毕业季来了。“其实很想考研,但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还是决定先就业。”凭着出众的专业能力,军超被一家远在河南的大型上市公司成功录用。“因为我学的是商务英语,偏国际贸易方向,清楚国际贸易的整个流程,所以招聘我的领导承诺让我去海外做市场开发。”

然而,计划没有变化快。正式入职后,招聘负责人没有成为军超的直属领导,而他也阴差阳错地走上了人力资源岗位。“本来以为是专业对口,结果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从零开始,由学生阶段一路走来的军超对这样的剧本一点也不陌生。“拼命学,拼命干。上班后差不多一年多时间天天加班,忙起来熬通宵也是常事。”

靠着“勤奋+努力”的配方以及灵活的头脑,军超很快在一同入职的年轻人中脱颖而出。季度、年度优秀员工等荣誉接踵而来。2014年末,他通过竞聘成为北京分公司大客户经理,赴京工作。“在北京的这段经历对我影响很大。从一开始很难打开销路,到利用英语专业特长,维护好与使馆和央企的关系,再到成功跳槽外企,做到销冠。看到自己的每一分努力都能有所回报,都能得到认可,内心还是比较有成就感的。”

然而,就在军超全力打拼的时候,老家传来消息:母亲病倒了。“工作以后一直在外奔波,很少回家。姐姐们为了不让我担心,总是瞒着我,让我安心工作,家里有她们照顾。但是我想父母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也不太好,还是希望能多陪伴在二老身边。”打定主意,军超开始在网上投递简历。“很快,长春市一家大型建筑企业给我发来了面试邀请,正好,猎头公司也联系我,推荐的竟然也是同一家公司。”

这样的巧合让军超对这家企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面试考核,他于2016年5月顺利入职。“录用我的岗位是人资专员。但是上班以后我发现这里的人资专员负责的工作内容特别多,甚至还包括要做总经理助理和总裁秘书。更要命的是,我对建筑领域也一无所知,很多专业术语都不懂,虽然不负责业务,但具体工作起来处处为难,最开始连一份简单的会议记录都做不明白。”

所幸,这家企业的领导非常看好军超的个人能力,也给予了很多理解和包容。“起初,我连最基本的会议纪要都写不出来,完全听不懂他们在说些什么,但是领导每次都会逐句修改,给我做好批注。同时我自己也不断学习,了解业务。每天工作十二、三个小时,周末无休。”在这家企业,军超依然以惊人的速度飞快成长。从人力资源专员到人力资源主管再到主任,只用了短短两年半时间。2019年,他被任命为全公司最核心事业部的办公室主任,也因此成为了企业最年轻的中层干部。

“19年走上领导岗位后遇到了很多问题和麻烦,工作以来,第一次有了力不从心的感觉。”此前,不管多难,军超总能凭着自身努力克服解决,但这次他觉得靠个人力量难以突出重围。“我心里一直有个公式,就是L要大于等于C。L代表的是Learning,C是Changing,也就是学习的速度要超越或者至少不能落后与环境改变的速度。那个时候我面临的情况就是知识和能力储备已经不足以应付千头万绪的管理工作,所以很自然地萌生了继续深造的想法。”

回想起自己本科毕业时的考研梦,军超不再犹豫。“专业方面肯定是要考MBA,那么,在学校的选择上,东北师范大学是我的首选。首先因为当时我的一个同事是2019级东师MBA在读,她对师大的评价非常高;其次,本科时我们学校离东师净月校区特别近,我也经常会从师大校园走过,感觉那里有着非常纯粹的学术氛围,很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以东师学子的身份在这里学习,而不仅仅是一个过客。”

圆梦东师,机会就在眼前。“最终我的考研成绩是可以去分数更高的学校,但我坚持了自己的选择。”事实上,东师MBA没有令军超失望,而是让他一直庆幸自己做出了这个决定。“在东师MBA,我见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学者风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这句千古名言在师大老师们的身上得到了最佳诠释和体现。课堂上,旁征博引、妙语连珠的他们仿佛在发光,将我们的目光和思想牢牢锁定。”

通过对市场经济学、管理经济学等课程的学习,军超觉得自己此前的短板一点点补齐,曾经依靠实践获得的经验也相继得到了理论支撑,而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意想不到的改变发生了。“将东师MBA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工作中后,我发现部门的氛围越来越好,同事们对我更信任了,业绩也水涨船高,在单位年终考核时摘得榜首。”入读东师MBA的次年,军超调任公司总部人力资源经理,半年后,又被派往一家新成立的子公司担任行政副总。

“在职场中,压力和挑战无处不在。而东师MBA让我知道了什么是更好的企业管理,该向哪个方向去努力。同时,她也再次点燃了我的学习热情,赋予了我终身学习的理念,未来如果有可能,我希望自己能有机会继续深造,冲击更高的目标!”

快问快答

在东师MBA的高光时刻?

担任第一年年会主持人是我在东师MBA的高光时刻,尤其是得到老师和同学们认可的时候,非常开心!

在东师MBA最难忘的回忆?

和老师、同学们在一起的每一天都十分难忘。

想对东师MBA说些什么?

两年时间太短,知识没学够,同学没处够。希望未来还能有机会常回母校,重温老师在课堂上的风采,同窗情谊地久天长。

东北师范大学MBA教育中心

编辑|王焱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东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