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大MBA| 满汉全席、饕餮盛宴,这样的课堂你见过吗?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
2018-06-15 11:47 浏览量: 5828

  原标题:讲师名课 | 满汉全席、饕餮盛宴,这样的课堂你见过吗?

MBAChina网讯】中国石油大学流传着一个关于“满汉全席”课程的传说,学生形容它是“有咸有甜、有荤有素,取材广泛,用料精细”,是想想都让人流口水的美味佳肴。

  资源勘查工程15-7创新班学生刘士琛说:“学习这门课,会让你感受地质之博精、体验教学艺术之魅力,尽享学习之美好。如果你也是一枚‘知识’的吃货,那你绝对不能错过这样的饕餮盛宴。”

  到底是什么课程让学生如此垂涎欲滴?它就是——“油矿地质学”课程。“油矿地质学”是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必修的核心专业课,课程负责人是地球科学学院吴胜和教授。吴老师是博士生导师,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科负责人,主要从事油矿地质学、储层表征与建模、油气藏开发地质理论与技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这门课程采用小班授课,由课程团队的10名教师分5个课堂进行授课。下面让我们走进资源勘查工程15-7创新班的教学课堂。

  看“美识家”如何精心配料

  吴胜和老师说:“我一直在思考,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什么?只是教授知识吗?知识传授固然重要,但作为大学课堂而言,思维训练和能力锻炼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油矿地质学”课程的教学目标除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注重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遵循“教为学服务”的原则,“油矿地质学”课程采用多元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运用课堂讲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课堂讨论、学生汇报研讨等多种教学元素,具体分为理论、实训、研讨、实验四大模块。吴胜和老师说:“这门课的每一项教学目标都是落地有声的,都是有对应教学环节的。我们利用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机融合,帮助学生‘建构知识、训练思维、锻炼能力’,希望通过这门课程‘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可迁移能力’”。

  “咸鲜纯正,丰满大气”的鲁菜

  ——理论课

  理论课在这门课的四大教学模块中的重要性类似“鲁菜”在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中的地位,是技法最丰富、难度最高、最见功力的。

  吴老师是一位学识渊博、深受学生爱戴的资深教授。但想要在他的课上“过关斩将”可是要下相当大的功夫,因为无论课上还是课下,吴老师总会给学生制造许多“小陷阱”,如果看到诱人的“德州扒鸡”上桌了,可不要先着急动筷子。

  吴老师的多媒体课件,分为“预习版”和“讲授版”。“预习版”的课件,常常含有很多实例,但是答案却是空白或问号。授课过程中,吴老师会给出完成版的连井相剖面图、沉积微相平面图等,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出合理认识。有时,吴老师会给出看似完成的图件,但是如果你“迷信”这个完成版可就掉进“陷阱”了,因为图中的画法有可能是故意画错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避免犯类似的错误。刘士琛说:“吴老师要求我们学会独立思考,持有质疑精神,让我们分析哪里存在问题,同时提出自己的理论依据。我们必须经过深入思考、结合实际甚至查阅大量文献才能在吴老师的课上‘闯关成功’”。

  讲起课来,吴老师很有激情,喜欢跟学生互动,学生也是饶有兴致地享受其中,整个课堂充满了欢乐、灵动的学术氛围。

  刚一上课,吴老师就先后抛了5个层层递进的问题,有的学生在下面讨论,也有同学主动站起来抢答,一些同学脑洞大开的回答引得全场哈哈大笑。

  “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体现在吴老师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上。在讲解油气水系统的分类时,吴老师并没有简单直接地介绍分类方法,而是通过一组图来引导学生。吴老师说:“同学们,看看这两张图有什么不同?”同学们纷纷答道:“砂体厚度不同”“隔层发育程度不同”“油水分布不同”。通过讨论,同学们得出了油水系统的分类。吴老师又抛出一系列递进式的问题“形成不同油水系统的原因是什么?哪个油水系统对开采比较有利?”让学生讨论。跟学生的一番互动之后,吴老师拿出一张较为复杂的图作为训练题。学生陈西源说:“老师常鼓励我们‘发散思维,聚焦论证’,对于一个具体问题能够通过思辨,提出尽可能多的想法和认识,然后逐一论证分析,找到问题的真正答案。”

  理论课还特意设立了“企业教师授课环节”,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姬月凤应邀为学生讲授“录井综合解释与案例分析”。为了充分发挥这一环节的作用,吴老师的教学团队专门开会研讨课程的内容设计等细节问题。他们结合近几年的授课反馈,设计了专门的教学方案,这样企业教师讲起课来也更有针对性。陈西源说:“课程中讲解的具体案例来自施工现场,数据真实、案例鲜活,很有意思,帮助我们了解了油田*地质作业特点,有利于我们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联系起来,我都迫不及待想去油田现场试一试了。”

  “浓而不腻,淡而不薄”的苏菜

  ——实训课

  “沉积微相编绘”的实训课开始了。

  学生邓嘉恺眉头紧皱,实训才刚开始他就碰到了问题。对他来说,“河道砂”的测井曲线特征原本早已烂熟于心的,但实际画图时却不知如何应用了,正在暗自琢磨:“河道砂测井曲线呈‘钟型’,那到底这个‘钟型’要如何确定,以什么为标准呢?”同小组的同学突然打断他,问道:“这个定到SP曲线的中值怎么样?”“那每条SP曲线幅度也不同啊”……小组同学争论不休,难以得出统一结论。李庆老师说:“你们的思考对于井本身来说是合理的,但每口井都不是孤立沉积的,所以你们还要全面考虑”。“是不是要参考邻井数据啊?”说着小组成员又开始讨论起来了,你一言我一语地渐渐理清了思路。实训课上,学生利用的学习资料全部来自油田的真实数据,27人分为9组,以小组方式开展自主式、互助式学习,小组长实行轮岗制,每个学生都有充分锻炼和学习的机会,老师只是这里的“配角”,起到指导和点拨的作用。

  整个实训课课堂氛围轻松却不失紧凑,浓厚的学术氛围里有清新的知识味道。如果将实训课比作一个菜系,那它就像中国四大菜系的“苏菜”,学生慢慢调自己的汤汁,在“炖、焖、蒸、炒”中保持“菜”的原汁,风味清鲜,浓而不腻,淡而不薄……

  “麻辣劲爽”的“川菜”

  ——研讨课

  如果说实训课是鲜美的“苏菜”,那么研讨课就是“川菜”,想要麻辣劲爽就来研讨课体验一下。刘士琛作为第一小组的代表上去汇报,他介绍了小组的合作研究成果。邓嘉恺则对该小组的结论提出了不同意见:“取心井的沉积微相,我们组认为是河漫滩不是天然堤,从自然电位曲线上河漫滩也是合理的。”闫智也迫不及待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支持第一小组的结论,因为结合已有的岩石物性分析剖面,砂体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布呈正韵律,定为天然堤更合理。”同学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坐在“学生堆”里的李庆老师在一旁持续“观战”,直到“火候”到了,才出来讲解、点评一番。

  研讨课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不是在课堂听讲,而是在课前、课后利用学习教材、查阅参考书、网络在线学习等多种途径进行自主学习,课堂的汇报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能力等,再通过小组间“头脑风暴”,促进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研讨课前,同学需要分组合作完成任务,这期间产生许多令学生难忘、令老师动容的小故事。孙闻是第五组汇报代表,在汇报结束时,他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体会:“课前,我们小组一起作图时,因为一个分层方案意见不统一一直争论,可以说是‘火药味’很浓了,午饭大家也没心思去吃,所以叫了外卖。在宿舍几个大男生,你拿着笔、我拿着筷子,对着挂在床上的剖面图‘比比划划’,完全忘了时间,忘了还饿着的肚子,等缓过神才发现外卖已经凉了。非常感谢我的队友,思想的深度碰撞才有今天更好的研究成果。”

  李庆老师说:“看到学生这么勤奋地学习这门课程,我很感动,对学生的认真感到欣慰,为能培养出这样专业务实的学生感到开心。”据学生说,李庆老师为此还特别在微信朋友圈里“晒”了学生的体会。

  “鲜而不俗,嫩而不生”的粤菜

  ——实验课

  粤菜以烹制海鲜见长,最为鲜美,实验课在学生眼中也是最稀罕的“鲜嫩”课程,因为不论是动辄价值上百万元的显微镜还是堪比黄金的岩心资料,都是珍贵的教学资源。

  陈西源说:“在显微镜实验室,教师显微镜下的视域会实时投影到大屏幕上,所有学生都看得到,这样有利于老师集中解答问题。学校的实验设备和器材很先进,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刘士琛分享了自己的实验体会:“在观察岩心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课本上没法讲解的实际问题,我们小组成员拿到的岩心层段破碎较多,需要十分仔细地整理以确定顺序和顶底方向,对于含油情况的判断,我们也会闻一闻‘油味’浓不浓。”

  负责储层孔隙结构分析实验课的周勇老师说:“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要用手、用眼、用心才能顺利开展实验,实验内容很可能就是他未来的工作内容之一,这是他们掌握本领的最佳机会。实验课能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的烹调者

  ——“美识家”教学团队

  聚齐中国传统四大菜系的“油矿地质学”课程,可以说是集美味和营养于一身,原汁原味的地质“知识”在教学团队的“烹饪王国”里,经过“美识家”的精心配料、悉心烹制才能达到外形精美、味道诱人、营养丰富的完美效果,这些都源自教学团队持之以恒的“改革创新”理念、常开常新的“教学研讨会”、精益求精的教学追求。

  教学团队中最重要的莫属教学带头人。李庆老师说:“吴老师的教学精神感染并带动着整个团队,大到整个课程的教学设计、PPT制作、课程作业、考试试卷,小到每一个课堂思考题的设置顺序、提问方式、引导方法,吴老师都要带着我们认真研讨”。用刘士琛的话说,“我们对课程‘万千喜爱’,我们对老师‘满怀感恩’,我们感觉自己‘授课有限,获益无穷’。像吴胜和老师一样的教师,我们太喜欢了!”

编辑:

(本文转载自中国石油 大学MBA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