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华章颂第69期 丁玲:在北大荒的十二年

重庆理工大学MBA
2022-01-09 19:55 浏览量: 2339

栏目导读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百年历史征程,沧海桑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追忆历史,百年节点,恰逢其时。听故事,学党史,守初心。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重庆理工大学推出党史学习教育特别栏目《百年华章颂》,以党的发展历程中重大事件为线索,讲述典型事例、回顾历史人物,带领全校师生一起温故知新,鉴往知来,砥行致远。

第69期丁玲:在北大荒的十二年

当著名作家丁玲同志1981年9月重返北大荒时,执教于美国密执安大家的梅仪慈女士知道了,专程从美国赶来,要沿着丁玲生活过的地方,探索丁玲的创作道路。从前,她听说北大荒是个荒凉、寂寞、可怕的地方,想丁玲在这里一定很苦,但是,她又看到丁玲在这里得到的,不是任何世上的荣华可以换到的东西。

丁玲

1958年6月,著名作家丁玲戴上了“丁、陈反党集团”和“丁玲、冯雪峰右派集团头目”两顶大帽子。“丁陈集团”是1955年的事,她受到残酷斗争,后来不了了之。谁料1957年旧账新算,《人民日报》以显赫的题目报道:《文艺界反右斗争的重大进展,攻破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不久,又将她作为“丁玲、冯雪峰反党集团”的又一主要成员,进行批判斗争,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生活已将她逼上绝路。这时,她的丈夫陈明也被戴上“右派”的帽子下放到北大荒。别人劝她,这把年纪了,就留在北京,关门写书吧!可她要到北大荒来。丁玲永远记得王震在密山初次会见她时的话,“思想问题吗,我以为下来几年,埋头工作,默默无闻,对你是有好处的。”又说,“我已通知八五三农场,调陈明来,同你一道去汤原农场。你这个人我看还是很开朗,很不在乎的。过两年摘了帽子,给你条件,你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你愿意去哪里就去哪里,这里的天下很大。

王震将军把54岁的丁玲和陈明老两口安排在靠近铁路线的汤原大场。1958年7月3日,丁玲夫妇到了汤原农场后,成了全场的特大新闻。每天都有一批批好奇的人们守在畜牧队的大门外等着看她,有的还从二三十里外的生产队来看她。转达业官兵和农场原来的干部、职工中不乏文艺爱好者。有一次,场部放电影,快开演了,不知谁说了一句:“快看,丁玲来了!“全场的人立刻站了起来,一齐回头望着正走来的丁玲。组织上考虑她年老体弱,只让她做些力所能及的轻活,但她却主动要去喂鸡。后来,不喂鸡了,又是争着做各种杂活、重活。剁鸡食、扫鸡场、刨鸡粪,丁玲二得满头大汗,手脖子都肿了。慢慢地人们开始和她接近,亲切地叫她”老丁”、“大娘”、“大姐”,并爱和她唠“家常”,爱听她的意见;老人们拉她到庭院里坐坐,尝尝雪白的新麦馒头,吃一口屋后刚下架的新豆角;小伙子失恋了,来向她倾诉烦恼;姑娘们把甜甜的心事、瑰丽的憧憬悄悄地告诉她,这使她重新获得生活的欢乐。

风雪人间

1964年夏天,丁玲与陈明离开汤原农场去宝泉岭农场。临走的前一天,丁玲又想起詹其富。詹其富有文化,有技术,不安心农场工作。她在前些日子给他做好思想工作,但临走又不放心,又和陈明去看望他,并赠给他一个精致的日记本,在扉页上写了这么几句话:

坚守农业岗位,安心农场工作。

依靠组织,联系群众。

经常学习毛主席著作,

努力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做一个朴实的新农工,

做一个合格的共产主义战士。

 丁玲、陈明

  1964年4月

1964年冬天,北京决定丁玲和陈明返回北京时,丁玲却给王震写信,要求继续留在北大荒,到机械化程序比较高的农场“安家落户”,体验生活。最后,王震同意了她的要求,丁玲把“家”搬到宝泉岭农场。到宝泉岭后丁玲便主动提出来做家属工作,组织家属学习毛主席著作。当时工会有女工干事,只管女职工,家属没有人管,场领导也就同意了,让工会管女工工作的邓婉荣和丁玲一同做这项工作,并向丁玲学习。后来,丁玲以这位垦区标兵邓婉荣为模特的散文《杜晚香》发表在《人民文学》上。

一场“风暴”席卷而来时,年过花甲的丁玲被造反派拳打脚踢地拖进会场批斗,但她眼睛里却流露出漠视一切的表情。于是,她被墨汁抹黑了脸,被打得头破血流,被踢伤腰骨,半个多月下不了炕。

但淳朴的北大荒人却在暗地保护她。有些大嫂、大娘偷偷地把在批斗会场瞎起哄的孩子拉回去,狠劲地拧着孩子的耳朵骂着说:“你再敢跟着喊打倒丁玲,看我不撕破你的嘴!

丁玲被关进牛棚里,半夜有人轻轻敲着窗户,低声说话:“老丁,你要买肉、买蛋吗?我替你送来……”

1970年4月,从北京军管会来了几名军人,在宝泉岭农场用手铐将丁玲和陈明押解到北京秦城监狱。

这位早在延安窑洞里受到毛泽东亲切接见并赠《临江仙》词一首的著名女作家,在北大荒呆的这12年里,先后写下了《初到密山》、《杜晚香》和散文集《风雪人间》等。

丁玲在一次回访北大荒的座谈会上说:“你们看过安徒生写的一个童话吗?写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寒冷的黑夜里,蜷缩街头,划亮了一根又一根火柴,幻想从中得到生的温暖、光亮和希望。当时我的心情和处境,跟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模一样。”

北大荒合照

说到这里,她两眼闪烁着深情的光亮:“给我点亮第一根‘火柴’的是王震将军,在那种时候,对我们这种人肯伸出手来,他真是一个魄力、有勇气的人,我感谢他,将永远感谢他。北大荒人没有忘记这位作家。1986年3月25日上午,丁玲的遗体送到八宝山灵堂,北大荒人从千里之外送来了一面鲜红鲜红的旗帜,红旗上由著名画家范曾劲书“丁玲不死,北大荒人敬献”几个大字。这鲜红鲜红的旗帜,带着百万北大荒人的深情,轻轻地覆盖在她的身上。

为了纪念丁玲同志,她曾呆过的普阳农场在自己最好的楼房里建起了“丁玲生平事迹陈列室”,陈列室里摆放着丁玲各个时期的历史照片、所著的各种版本的书籍,还有著名漫画家华君武、著名作家姚雪垠等名人为陈列室题的词。

资料来源:共产党网

编辑:林莘淇海报:陈思竹校对:赵 庆审核:罗鉴益 付筱竹党委宣传部 党委网络工作部 出品精彩推荐

FM1940丨写给我们的二十岁

一图读懂丨重庆理工大学“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

小寒日初长,风吹腊梅香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