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专访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周文慧:让数字化质量管理成为企业发展的“指挥棒”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020-05-06 19:20 浏览量: 3971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给制造业企业带来的影响重大而深远。知名管理学教授陈春花指出,在商业进化的历史上,驱动增长的根本动力是技术创新,其中最重要的创新是所谓的“通用技术”,而“数字化技术是下一个‘通用技术’”。

数字化转型不仅是企业的信息化,更是解决企业数据治理、战略设计、组织变革、机制创新等一系列难题的重要路径。那么,数据时代,制造企业如何拥抱数字?华南理工大学数位教授受广东制造业隐形冠军(南海)研究院邀请,从运营管理、生产制造、质量管理、供应链、营销管理五个方面,对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路径进行了解读。

周文慧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业工程系系主任

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

广东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支持计划入选者

核心观点

1.企业质量管理不是单个质量部门的事情,而是贯穿企业全流程、需要全员参与的工作。

2.现代质量管理观强调在管理实践中基于事实的决策,而事实来源于精确的信息和数据。因此,数字化、信息化一直是质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3.数字化技术可以倒逼企业质量管理透明化,从而促使企业更重视质量管理,将其视作生产经营的“指挥棒”。

4.数字化技术应用在供应链的质量管理上,可降低违约等道德风险,协同提升产品质量。而龙头企业在应链的质量管理上具有更重要的责任,其开展数字化转型将带动供应商实现转型。

1、质量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流程

南方日报:企业的质量管理包括哪些板块内容?

周文慧:质量管理是企业经营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制定质量目标、制定质量方针和规划、开展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等环节。在早期,质量管理通常被认为只是质量管理职能部门的事情。在现代质量观中,质量管理必须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全流程,需要全员的参与。

当前,大部分企业开展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主要有三个层面:第一是“质量议会”,即企业最高管理者牵头,由企业管理最高层级的部门制定发布。工作包括根据自身企业的发展定位,制定质量管理的方针和目标。

第二是质量管理职能部门,是专门负责质量管理工作的部门。

第三个质量改进小组(即常说的“QC小组”)。QC小组是采用项目制组建的跨职能部门团队。QC小组使得企业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扁平化,增加横向交流机会。

2、数字化质量管理可成为企业经营的“指挥棒”

南方日报:为什么企业需要借助数字化、信息化技术重塑质量管理?

周文慧:历史上,管理的革新往往与技术革新相伴而行,新技术的出现必然影响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的改变。

现代质量管理观强调在管理实践中基于事实的决策,基于事实的决策就是要求管理者在进行管理决策时基于质量管理的事实,而不是一言堂、拍脑袋。质量管理的事实来源于生产中精确的信息和数据。因此,数字化、信息化一直是质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在实践中,很多企业对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原因是很多管理者看不到质量管理带来显性的价值,认为不出质量管理只要“不出乱子”就可以了。当前的数字化转型有利于质量管理价值的显性化,将倒逼企业提升对质量管理的提升。

当前,5G、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一方面对企业内部而言,让企业能更方便、更便宜地获取生产过程中的真实数据,帮助企业清晰地划分流程各环节责任,及时调整生产,提前预防质量问题发生,提升产品质量。

另一方面,新技术在倒逼企业推行更精准的质量管理。例如,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使得质量管理中的溯源问题迎刃而解,客户、消费者可以精确了解到产品的产地、生产批次、原材料等因素,企业不能再用粗放式的生产和质量管理糊弄客户和消费者。产品质量的透明化促使质量管理的透明化,这将倒逼企业提升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让其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真正的“指挥棒”。

日立电机就是以数字化质量管理倒逼服务提升的一个典型案例。如今日立电机不仅是制造业,也是服务业,它为每一台电机安装传感器等物联网工具,收集电机的运行数据,让分布式运维精确到位,从而制定及时且经济的后期维护策略,让服务成为企业可靠的增长点和盈利点。

3、数字化要求企业更新质量管理理念

南方日报:企业应当如何调整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经营策略以适应数字化的要求?

周文慧:以珠三角制造业为例,该地区制造业处于全国领先的地位,企业多元化,彼此之间的管理理念能兼容并进。同时,珠三角企业之间的人员流动频繁,也会让不同的管理理念、体系、工具得到广泛交流,因而该地区的企业管理者有条件、有能力接受先进管理理念。这是珠三角制企业调整自身质量管理适应数字化要求的优势。

在数字化大潮之下,企业调整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需要从管理流程、人才准备、软硬件设施等方面调整。

在管理流程方面,质量管理部门所制定的质量手册需要按照数字化的要求更新迭代,重新定义每一个业务流程。同时,企业内可能会有MES(生产过程管理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等多套设备系统,要实现全面的质量管理,就必须打破设备和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现象,让全流程、各设备的数据相互流动,并归集在统一的数据仓库中。为此,质量管理部门需要提出管理需求,让企业内各部门响应协同。

人才方面,企业管理者、质量管理人员需要对新技术和由此带来的新商业模式有更多的了解,更新知识储备,思考管理理念和工具的改进,同时要挖掘生产流程中数据的应用可能性,发现可能带来增值的环节,提升产品质量。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让很多企业都在反思。疫情影响下,人力效率在降低,人力成本在增加,这是一个推进质量管理数字化转型的契机。通过转型,尽量剥离“人”的不确定性影响,从而让质量管理的成本更可控。

4、与“好龙头”合作提升质量管理数字化水平

南方日报:质量管理不仅存在于企业的内部生产经营中,还存在于供应链的协同之中。引入数字化技术对供应链质量管理有什么好处?

周文慧:将来,供应链质量协同和管理,是数字化技术应用一个很大的空间。在传统的供应链质量管理上,存在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相互博弈,甚至有违约等道德风险。引入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到供应链质量协同上,提升质量问题的可追溯性,有助于降低违约、质量问题等风险。

南方日报:佛山的“隐形冠军”企业,大多是供应链细分领域中的佼佼者,在提升质量方面有哪些策略可供参考?

周文慧:在供应链的质量管理上,龙头企业可以说是质量标准的制定者。这种情况在电子设备制造业上尤为突出。以富士康为例,它的生产工艺非常细化,供应商也切得非常细,质量管控十分严格,为了确保供应商产品质量过关,富士康引入了许多数字化技术应用到质量管理中。

这给予“隐形冠军”企业的启示是,作为供应商应该选择质量好、靠谱的龙头企业合作。因为龙头企业在质量管理中起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它的品牌价值也需要作为内核的产品质量来保证。好的龙头企业,引领好的供应商,形成共赢的伙伴关系,使得整个供应链的质量协同提升。

企业越大,其在质量管理上的投入必然越大,企业发展要上一个台阶,必须要练好内功,就需要好的质量管理,这是从优秀企业到卓越企业的一道坎。从这一层面看,以数字化技术赋能质量管理,就是企业成为卓越的必然选择。

编辑:颜回

(本文转载自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