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新秀 | Harry Daffern: 到中国去,“那里是未来”

长江商学院
2021-02-05 18:00 浏览量: 2381

“今后我想做的事,就是让中国和西方的两个商业世界靠得更近,让彼此发现更多的合作机会,持续创造价值。”

Harry Francis Daffern

长江商学院MBA 2020级学生

大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副总裁

利兹大学 中文&西班牙语 学士

对Harry的采访是通过Zoom进行的——他所在的英格兰,眼下正在经历第三次全境封锁。Harry期待已久的长江商学院MBA学习之旅,也不得不暂时在线上开展。不过谈到几个月来的收获,他仍然兴奋不已:“课程内容很有启发,老师们也非常博学!最难得的是,这里的教学不仅有专业的中国洞察,也充分体现了开阔的全球视角。每天的学习像是在经历头脑风暴一样,我真的很享受这个过程。”

成长在一个双语家庭,本科修习两门外语,Harry Daffern的学业生涯贯穿了丰富多样的语言文化;而毕业后,他选择的职业道路,又从全球酒类行业巨头的品牌营销,跨到加入立足中国、面向一带一路的大数据AI科技公司。语言帮助他成功地解码商业,赋能小微企业又成为他服务社会、实现价值的方式。

而中国,是Harry所有的热情、兴趣与理想汇聚之处。正在进行的长江商学院MBA项目学习,将带他一步一步靠近自己想要成为的、具有创业精神与领导力的国际商业专家。

到中国去,“那里是未来”

Harry的父母分别来自英国和法国,双语成长环境,让他从小着迷于语言差异:“每一门语言的背后都是迥异的思维逻辑,对不同语言进行解码,乐趣无穷。”出于这样的兴趣,他积极与外国人打交道,并接触了西班牙语和拉丁语。15岁那年,抱着一种挑战心态,他开始学习中文,并遭到了“当头一棒”。

“实在是太难了!中文的语法规则很特殊,结尾很多字词不像欧洲的语言一样需要改变时态或人称。但是要变化的也不少,比如拼音声调的四声,意思完全不一样,但是在我听来并没有区别!”

不过,在度过了最初的痛苦期之后,Harry渐渐感受到了这门语言的魅力。他写了一篇文章,讲述自己学习中文的经历,意想不到的是,这篇小文被发表在了《人民日报》上——十几亿的读者规模,让Harry震惊不已,也让他意识到了中国广阔的发展前景:“对我而言,那象征着未来。于是我想,为什么不干脆走得远一点?好好学习中文,看看它会最终将我带向何方。”

因此,在英国利兹大学就读本科时,Harry毅然选择了中文和西班牙语作为主修专业。2009年,他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到上海交通大学参加交换项目,“与其说感受到culture shock(文化冲击),我更愿意称那段生活带来的是culture awakening(文化唤醒)或culture exploration(文化探索)!”Harry笑称。中国丰富的历史遗产,多样的社会文化,巨大的市场潜力,都让他感到新奇而激动:“那段经历是我一切的起点,学业,事业,人生……在考虑自己的未来时,我毫不犹豫地认定,机遇就在这里。”

彼时21世纪刚刚进入第二个十年,也正是中国的全球地位不断提升、国际化程度持续深化的阶段。“我经常把中国的商业环境和文化氛围分享给欧洲的朋友们,鼓励他们多来这里看看。”Harry表示。不过,差异自然也是存在的:“中西方的价值观还是不一样的,比如我的中国朋友们,家庭观念非常重,如果父辈经商,他们往往会选择继承家族企业,不管自己有没有兴趣。”而对于同样成长在商人家庭的他来说,另辟蹊径更富有吸引力:“我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工作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对西方市场有洞察,也对中国十分了解。今后我想做的事,就是让中国和西方的两个商业世界靠得更近,让彼此发现更多的合作机会,持续创造价值。”

跨国工作,“有危必有机”

抱着这样的念头,Harry在毕业后加入跨国酒品企业保乐力加,并在2016年至2018年如愿回到中国上海,从事品牌营销工作。不过,一个在欧洲历史悠久的酒类品牌,要打入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挑战自然不小:“每次发布新产品,都是工作节奏最紧张的时候,该怎么和消费者沟通?如何让消费者接受?”此前他积累的中国社会文化观念,在此时派上了用场:“我最终找到的解决方案是,品牌一定要去真正理解:这个产品将如何为消费者带来价值?他们感兴趣的是什么,又愿意为什么付费?”

在保乐力加工作期间,Harry辗转了三个国家,提升了中文,又学习了泰语,洞悉了不同社会文化下的消费习惯与心理。2020年,他选择再次回到中国,加入大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大数据AI科技,提供国际数字化企业信用评估标准,帮助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支持。“选择这家公司,出于一种使命感。我自己就成长在一个经商的创业家庭,看着一点小小的基业,慢慢如滚雪球般发展壮大,是很令人兴奋的事;但我也深知小企业融资有多么困难,它们很脆弱,一旦失败就再难起势。所以,能够帮助到这些企业,尤其是进一步推进全球化商业体系的发展,我觉得浑身充满了干劲!”

然而,也正是在他转换职业赛道的这一年,新冠肺炎带来的风暴席卷全球。疫情之下,对跨国企业的悲观论调一度占到上风:人们将更加保守,国际贸易壁垒加固,商业前景黯淡……对此, Harry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

“仅仅在二三十年前,世界还没有形成如今的空间感。从前人们可能会觉得跨国生意难做,而现在交通、通讯的技术进步已经大大缩近了国际距离。即使在疫情肆虐的情况下,我们仍然能通过网络传输来沟通协作。” Harry说,“中文里有一个词语是‘危机’,意思是有风险,就一定有机会。我想当下社会正在孕育的机遇,就是让我们重新审视行业,做出判断,看清哪些潮流会进一步影响我们未来的生活。”

Harry表示,如今在北京就有很多独角兽公司,中国企业创造的在线直播等商业模式,在欧洲也开始风行。他期待,疫情搅动的社会需求会带来更多机遇,进一步拉近不同地域主体之间的距离。

寻梦长江,“Serve to lead”

几年工作期间,Harry在行业里遇见了不少长江商学院的校友,渐渐对一些成功故事耳熟能详。最打动他的,是长江的“创业精神”:锐意进取,突破限制,在取得商业成功的同时兼具人文关怀和社会担当。

受这种精神的感召,也为了进一步夯实自己对中国商业的理解,Harry选择了长江商学院MBA作为自我精进的下一站:“这个MBA项目最独特的是,它视野开阔,倡导未来商业领袖需要具有全球责任和全球担当。我希望,未来自己能成为这样的人——bring value to the world.”

如今,在长江商学院MBA的学习已有一段时间,Harry觉得最有收获的,还要数营销类的课程:“这是我的‘老本行’了!有些模型我可以直接代入从前的工作经验,也能自信地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心得。”

此外,课程中的一些量化模型,锻炼了他的数据分析技能,很好地弥补了从前学业上的短板,“这些数字模型相对陌生,但学会之后,能很好地帮我理解市场、做出决策,去应对未来的商业难题,大有助益。”

而长江商学院MBA所倡导的“领导力”,也让Harry联想起自己14岁那年的经历:“我当时就读于一所类似于军校的学校,那里也很强调领导力,并且他们有一句口号:‘Serve to lead.’”在后来成长的这些年,Harry不断地回想起这句话,持续加深着对领导力的理解:“对我来说,你要先去寻找并满足跟随你的人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带领他们去做正确的事、走正确的路。”

展望未来,“寻找需求,服务他人”仍然是Harry所追求的目标。

“世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每个个体,最终都要建立与他人的联结。我想,我会始终探寻如何去服务有需要的社会群体,致力于创造一个中西方商业对话的良好环境,让双方有更良性、更频繁的合作——这就是我的价值。”

眼下,疫情尚未完全结束,Harry仍在远程学习中抱着乐观的期待,期待早日重返中国,期待前路春暖花开。

END

编辑:霍旭东

(本文转载自长江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