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书院”以他命名,苏世民如何成为华尔街之王? | 长江商学院

长江商学院
2020-04-13 12:00 浏览量: 5502

清华大学校园的中心位置,有一所漂亮的仿古中式建筑——苏世民书院。这所2013年才开始启动建立的年轻学院,却几乎承载了来自全世界的瞩目和期望。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

2013年4月21日,苏世民学者项目在人民大会堂启动,中美国家元首曾分别致信祝贺,表达他们对项目的支持和期待。

书院顾问委员会则由多个国家的前首相、前总统、前总理等组成,包括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法国前总统尼古拉·萨科齐、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美国第56任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等;

书院学术顾问是来自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多个院校的教授,教育部原部长周济、原副部长章新胜也在其中。

有人说,苏世民书院是一个承载着全球化与中国梦的产物。

苏世民是谁?如此重要的国际性教育项目为何能以他的名字命名?本期读书,长小江向你推荐这本《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一起来看看这位“华尔街之王”的传奇人生。

《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

作 者:苏世民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年:2020年2月

一、“全美房东”,“资本之王”

提到苏世民,他身上最大的标签,就是“黑石集团”。

黑石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公司之一,也是全球房地产管理公司的巨头。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黑石管理的资金总额超过5500亿美元。黑石集团人均利润是高盛的9倍,过去30余年平均回报率高达30%以上。美国排名前50的公司和养老基金中,70%以上都有黑石的投资。

如果不看公司的总盈利,而是看公司内部人均创造的利润,黑石集团是华尔街里最能赚钱的公司之一,可以把其它投资公司甩开几条街。

从建立之初到如今,黑石凭借出色的成绩,在美国华尔街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还有人把黑石叫做华尔街的“资本之王”。

苏世民,本名史蒂芬·施瓦茨曼(Stephen A.Schwarzman),就是黑石集团能变成“资本之王”的领跑者和创始人,多年来一直担任黑石集团的CEO。凭借着对黑石集团的出色管理,苏世民曾经被《财富》杂志评为全球25位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之一。

《财富》杂志封面

苏世民被称为“华尔街之王”

黑石集团也是进军中国房产界的隐形巨鳄。中国是苏世民重点关注的市场,不管是万科、万达、恒大等地产巨头,还是安邦海航等资本豪强,黑石均与他们有地产项目合作。

据悉,今年3月19日,黑石集团以每股6元的价格私有化潘石屹夫妇持有的SOHO中国,交易价值40亿美元。此外,黑石集团还将接手SOHO中国约47亿美元的债务。由此,黑石接手SOHO中国总价约为87亿美元(约合610亿元人民币)。

美股熔断危机当头,黑石集团仍然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势头。

苏世民是如何做到带领黑石集团异军突起的?他的生平又是何种传奇?

二、“无关需求,这是追求”

1947年冬天,苏世民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从祖父起,施瓦茨曼家族就经营着一家商店,主要卖窗帘、被褥、毛巾之类的日常用品。店铺生意不错,所以苏世民家境还算可以,属于中产阶级。

苏世民年少时期一直在自家店铺打工,工资是每小时10美分,没有社交,没有舞会。在打工的这四年间,苏世民成长为一个争强好胜的少年。

尽管他怎么都学不会包装礼品,但他看到了商店的成长潜力。“最伟大的一代”已从二战战场返回美国。这一代人处在一个和平富裕的年代。房屋建设热火朝天,郊区不断扩建,出生率持续飙升。这意味着美国将会增加更多的卧室、更多的浴室,以及更多的床单需求。

“我们为什么非要在费城守着一家商店?当美国人想买亚麻布时,他们应该首先想到施瓦茨曼窗帘麻布店。”苏世民这样想,也把这个壮丽的构思告诉了自己的父亲。他想象着自家的的店铺,从东海岸开到西海岸。

施瓦茨曼窗帘麻布店,1960年左右

但是,苏世民的父亲坚决不同意,哪怕是在宾州多开几家分店都令他觉得多余。他对苏世民说:“你看,咱家有一个漂亮的房子,有两辆车,有钱供你们几个上大学,这就足够了,不需要更多了。”

“这个跟需求没关系,这是一种追求。”

虽然遭到父亲的拒绝,苏世民的野心并未休止,或许他无法在父母的支持下把家族企业做大,但他确信自己一定会在另一个领域做出一番成就。

少年时期,苏世民追求卓越的品质就已初现端倪。

三、“我想上哈佛”

青春年少的苏世民就已有诸多光环加身。优秀的田径运动员,成绩优异,又是高中学生会主席,高中毕业,临近申请季,苏世民听说哈佛是最好的大学,于是将其定为了目标。

凭借着优异的田径成绩,苏世民信心满满地向哈佛投递了申请书,满心以为会被直接录取。其实当时普林斯顿和耶鲁也向苏世民抛去了橄榄枝,但他唯独对哈佛青眼有加。

结果呢?哈佛只把他列进了“候补名单”里。

一般人这时候就直接放弃了,苏世民偏不。他费尽精力搞到了哈佛招生办的电话号码,然后拿着一堆25美分的硬币到了电话亭,不想在家打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已经成年了,他需要独立解决遇到的一切问题而非接受父母的帮助。

打通以后,他又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要到了哈佛招生办主任的电话。

“我将来会非常成功,你也会很高兴能录取我的。我打这个电话就是因为我真的想上哈佛。”

可惜苏世民是人不是神,年少的他毫无意外的被泼了一头冷水。哈佛招生办主任对他说,哈佛大学新生名额已满,而耶鲁大学是个好去处。最后苏世民说:“那您真是犯了一个错误。”然后就直接挂机了。

抱着遗憾,苏世民踏入了耶鲁大学。

四、人生主旋律:打破常规

进入大学以后,苏世民不甘心于终日平淡的生活,他选择做一些事情丰富人生经历。

譬如为了赚取生活费,获得了耶鲁文具的特许经营权,走遍了整个大学的每一个楼梯,向学生推销带有个性化信头的书写纸。

再譬如,大一结束后,选择与耶鲁学生热衷的办公室实习背道而驰,到游轮上做一个水手,在海上过夏天,在充满异国情调的港口停留,喝得酩酊大醉被船员扛回游轮。

譬如邀请联系世界一流的纽约芭蕾舞团来耶鲁(当时的耶鲁是男校,平时根本没有女生进入)表演,解决耶鲁宅男们接触女生的需求。

再譬如,组织问卷调查,联合当地权威媒体,打破耶鲁延续了268年的禁止女生在宿舍过夜的制度,一跃成为耶鲁大学炙手可热的学生会主席。

耶鲁大四毕业生手册照片,1969年

大学刚毕业没多久,苏世民应征参加陆军预备队,在军队里顶着文书员、中尉以及连长带来的压力,向上校汇报自己的连队士兵吃不饱饭的情况,最终揪出军官私下贩卖餐食的丑闻。

储备军的经历加深了苏世民对等级制度的怀疑,也坚定了他在发现问题时挑战权威的信心。

从大学到入伍,青年苏世民依然是一个迎头奋进,敢于打破常规的勇士形象,并在这些毫无交集的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那么,这样的人如果去玩转资本,会擦出什么火花?

五、从雷曼兄弟到创建黑石:永不止步!

从哈佛商学院毕业后,苏世民先进了一家证券公司。工作内容是整理资产负债表或者损益表,然后评估每家公司的经营情况。与所有职场菜鸟一样,刚入门的苏世民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碰壁,经常犯错然后挨骂。

窘迫好像总与年轻挂钩——租的房子紧挨着马路,并且没有厨房;每天回家,他的晚餐菜单只有番茄酱意大利面;和跟女生约会以后,兜里的钱之后给她买甜品和开胃菜,给女孩打车以后,苏世民要徒步50个街区才能回家。

被这种毫无意义和进展的生活所负累,苏世民很快跳槽来到了著名的雷曼兄弟公司。做的事情跟以前差不多,翻阅《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是工作的主要内容,同时还得算各种数据,评估各种公司业务,预测各种趋势。

苏世民呆在雷曼兄弟的第二年,一位新的董事长兼CEO走马上任,这位新领导就是皮特·彼得森(Pete Peterson),比苏世民年长21岁,也是最终和苏世民共同创办黑石集团的元老级合伙人。

80年代中期,雷曼兄弟公司的经营出现了问题,公司内部的争权夺利也愈演愈烈,CEO皮特和时任并购部门主任的苏世民都卷入其中,最终两人双双离职,并决定共同创业,就以两人名字命名这家新生公司——苏世民的姓“施瓦茨曼”在德语里是“黑色”的意思;皮特的姓是“彼得森”,在希腊语里意思是“大石头”。所以,他们的公司就叫“黑石”(Blackstone)。

左:彼得·彼得森;右:苏世民

六、创业维艰,甘之如饴

在创业初期,为了推动业务发展,苏世民给每个认识的人写信介绍黑石公司。在发出400多封热情洋溢的信后,他的预期是找他们做业务的电话会响个不停。但结果只有几个电话打进来,还都是祝他好运的。

他不断地恳求:“给我们点儿生意好吗?”但对方的回复一直是:“现在还不行,但将来我们会考虑你。”几周过去了,他仍然一无所获。苏世民每天都环顾四周,看着他们租来的办公室,感觉好像在盯着一个沙漏,时间和金钱在慢慢流逝,生意却一笔也没有。

对此,苏世民的反思是,创立和运营小企业的难度和大企业相差无几。一家企业的创立,无论规模大小,都有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你会承受相同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筹集资金并找到合适人才的难度也同样大。在同样的困难和压力面前,要确保创业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全身心的投入。

在黑石成立一年时,苏世民和彼得从华尔街飞到了亚特兰大,想从达美航空基金公司那里募集一笔1000万美元的资金。但最终被无情拒绝,达美航空基金给出的理由相当简单、粗暴——“因为你们都是金融界的知名人士,我们想见见你们” 。

对于这件事,苏世民得到的教训是:“拒绝是可怕的,它会让人羞愧难当。挫折似乎无穷无尽。我们遇到过骗子,也曾经跨越整个美国去赴约却没有等到对方,也遭到过与我们关系很好的权威人士的拒绝。我们的遭遇几乎让我感到山穷水尽,我们的事业几乎让我深感挫败无望,我几乎看不到前面的路。但我绝不能回头,我必须勇往直前,百折不回!”

在埃德科姆交易中,苏世民由于投资判断失误导致巨亏,“我们预期的利润,也就是用于支付我们借贷成本的那笔钱,再也没有变为现实。我们无法偿还债务” 。为此,苏世民遭到了基金投资人劈头盖脸的训斥:“你是能力有问题,还是脑子不好使?得蠢到什么程度,才会把钱浪费在如此毫无价值的东西上?我怎么能把钱交给你这种低能儿呢?”苏世民的反应则是,“坐在客户的办公室里,我感觉自己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涌了上来,双颊变得通红。我不得不努力控制自己不能哭出来。我说:‘我知道了,我们以后会努力改善的。’走在去停车场的路上,我对自己发誓,这样的事情,以后永远永远都不能再发生在我身上。”

在苏世民的投资生涯中,这样的投资风险不胜枚举。他一直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在苏世民看来,一家工业公司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会失去市场地位,最终破产,而一家金融机构破产只需要一天时间。在金融界,突如其来的运气逆转,一笔糟糕交易,一笔不良投资,都可能将你击垮。

到今天,黑石集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管理着超过5000亿美元的资产。苏世民“华尔街之王”“投资界王中王”“美国房东”的头衔已实至名归,他的投资策略和投资哲学也得到越来越多全球投资人士的认可和膜拜。

田径运动员,学生会主席,美国士兵,华尔街之王……这些标签是苏世民,又不是苏世民。苏世民是所有这些标签的综合体,世无其二。一切看似矛盾的特质都在他身上完美而又出奇和谐的显现——他谦卑有礼,压缩公司等级制度,擅于倾听最底层员工的心声;又桀骜不驯,毫无遮拦的向心仪的学校和公司推销自己,推销自己的产品,并立下任何时候都不要赔钱的工作原则。

苏世民的生平看似不凡,但其实可以给平凡的人们带来很多启发——坚毅的个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一直追求卓越,看到独一无二的机会就竭尽全力去抓住它,这份勇气,真的值得我们学习。

编辑:刘晔

(本文转载自长江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