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护生命 珍惜健康|注意啦!原来疼痛也有讲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2021-10-11 21:50 浏览量: 2214

世界镇痛日

疼痛知识我知道

今天是10月第三个周一,也是“世界镇痛日”。自2004年国际疼痛学会(IASP)倡议设立“世界镇痛日”以来,每年10月的第三个周一便被设立为“世界镇痛日”。

慢性疼痛作为每个人一生中体验最早、最多的主观内在感觉———“疼痛”,是我们经常遇见的问题。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疼痛的认识比较片面,认为疼痛只是疾病的症状,只要疾病治好,疼痛就会消失,所以还有众多患者正在忍受着疼痛的折磨。

世界卫生组织于2000年就提出“慢性疼痛是一类疾病”。据权威统计数据显示,在欧美有35%的人患有慢性疼痛,而我国对比这一数字只高不低;世界上每天约550万人忍受癌痛的折磨,中国城市居民中大约57%的人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头痛。

慢性疼痛作为一种病症,已引起全世界的高度重视,世界疼痛大会将疼痛确认为继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之后的“人类第5大生命指征”。很多病理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的疾病,人们逐渐意识到疼痛的重要性。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是人体十二对脑神经之一,是面部最粗大的神经,主要支配我们从头顶、面部到口腔的感觉以及咀嚼肌的运动,并将头部的感觉信息传送到大脑。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国内统计的发病率52.2/10万,女略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发作时骤发骤停,呈刀割样、烧灼样、针刺样等难以忍受的剧痛,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很多初发患者常会将三叉神经牙疼误以为是一般牙疼,随着病情发展,发作次数会逐渐增加,疼痛持续时间也越来越长,所以刚出现疼痛时要及时就医以免误诊。就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无明确的定论,各学说均无法解释其临床症状。目前为大家所支持的是三叉神经微血管压迫导致神经脱髓鞘学说及癫痫样神经痛学说。平时说话、咀嚼、漱口、洗脸、打哈欠、触摸等都可能引发三叉神经痛,以致患者极为小心,甚至产生恐惧心理。随着病程延长,疼痛程度会逐渐加重,甚至每日发作。此外,天气和气候变化也是三叉神经痛的重要诱因,被风吹着或忽冷忽热,都可使疼痛加剧。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皮肤病,俗称“缠腰火丹”“缠腰蛇”,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冬春季常见。虽然症状在皮肤上,但此种病毒为嗜神经性,在侵入皮肤感觉神经末梢后可沿着神经移动到脊髓后根的神经节中,并潜伏在该处,当宿主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时,如患感冒、发热、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恶性肿瘤时,病毒又被激发,致使神经节发炎、坏死,同时再次激活的病毒可以沿着周围神经纤维再移动到皮肤发生疱疹并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带状疱疹最严重的影响是对神经的破坏,即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这是一类复杂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根据临床经验,多种因素与之相关,如高龄、发病部位接近头面部或上肢、有反复带状疱疹病史、疱疹范围较大、疱疹愈合较慢、治疗不及时、疼痛出现时间较早、情绪焦虑抑郁等。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原则是:尽早、足量、足疗程及联合治疗。规范化治疗后,部分患者可以治愈,但也有部分患者的病程可能较长,短则数周,长则数年。

痛风

痛风是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关节炎类型,各个年龄段均可能罹患本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痛风患者经常会在夜晚出现突然性的关节疼,发病急,关节部位出现严重的疼痛、水肿、红肿和炎症,疼痛感慢慢减轻直至消失,持续几天或几周不等。关于痛风的痛,民间也称“白虎历节”,意思就是发作时就像白虎在撕咬自己的关节一样。痛风发作与体内尿酸浓度有关,痛风会在关节腔等处形成尿酸盐沉积,激活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进而引发急性关节疼痛。而夜间人体处于相对缺水状态下,从而使尿酸更容易沉积并在关节等部位聚集,引起痛风。由于痛风和尿酸的增高相关,正常人预防痛风,需要从调整饮食、多运动和保持健康的体重入手。当关节处有突发、剧烈的疼痛,应该及时就诊。如果除了关节疼痛,还伴随着关节处的发热发炎、体温升高,可能是感染的标志,更应当及时去医院就诊。千万不要忌讳就医,医生会选用药物进行治疗。

解决疼痛小妙招

说起身体疼痛该怎么办,大家第一反应肯定会想:“看医生!”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更好的向医生求助呢?小文为大家找到了以下几种方法:

其实除了看医生,一些小的身体的疼痛我们自己在家中就可以做到有效缓解,下面来和小文一起看看吧:

中国设有镇痛周

作为重视人口健康问题的大国,我国也设有专门的”镇痛周”呢,接下来快和小文一起学习有关中国镇痛周的知识吧!

- END -

往期回顾

素材来源 | 央视新闻 百度百科 刀倩

本期编辑 | 周耀凯

本期指导 | 周涛

责任编辑 | 李春雨

终审 | 侯东丽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