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热浪侵袭,全球经济放缓,我们怎么办?| 中欧“欧洲论坛”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2022-09-10 16:12 浏览量: 2637

今年盛夏,全球多地出现极端高温天气,应对气候变化已刻不容缓。如何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经济“绿色复苏”,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议题。同时,在纷繁世界变局下,中国和欧洲经济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9月7日和8日,中欧第八届“欧洲论坛”分别于布鲁塞尔和巴黎两地与上海连线同步举行。来自中国和欧盟政商学界的决策者、企业家和专家学者,共同就全球经济复苏、全球环境治理、绿色转型、中欧经济合作等话题展开深度探讨。

01

中欧双碳合作:

开放共享,奔赴净零未来

9月7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欧盟中国贸易协会联合主办的2022第八届欧洲论坛于布鲁塞尔和上海双会场连线同步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中欧双碳合作:开放共享,奔赴净零未来”。

近年来,中国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提高能效、增加森林碳汇、建立市场机制等政策措施,在政府和产业界共同努力下,再生资源利用、储能、电动汽车等双碳相关产业发展迅猛。而作为世界“碳中和”事业的先锋,欧盟减碳行动起步较早,且具备相关技术优势。欧盟的绿色技术产业领先全球,新能源、可持续农业、氢能源、核聚变等低碳技术创新也走在世界前列。2005年,中国和欧盟正式建立气候变化伙伴关系。此后,双方在能源与气候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欧双方并没有停止沟通合作的步伐。因此,本次论坛的举办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论坛伊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汪泓,欧盟中国贸易协会会长Jochum Haakma分别致欢迎辞。

汪泓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

管理学教授

实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且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多方携手深度合作。中国和欧盟同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互为重要经贸伙伴,也都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行为体,在实现“双碳”目标方面,双方有巨大的合作潜力与共同利益,拥有广泛的共识和广阔的合作空间。

中欧欧洲论坛是学院推动中国与欧洲经济交流合作的重要抓手,十年来,已成为中国与欧洲商界精英交流的高端平台。希望本次论坛能为深化中欧双边关系与务实合作再献新智慧,为低碳转型再出良策,为共谱双碳合作新篇章再添助力。

Jochum Haakma

欧盟中国贸易协会会长

当前,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欧盟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新冠肺炎疫情并没有阻碍双边的经贸合作。疫情期间,中欧双边经贸需求依旧旺盛。中欧商品贸易额在2020年达到5880亿欧元,在2021年超过6000亿欧元。2020年前半年,欧盟对华投资额上升15%。2021年,中国对欧洲的外商直接投资从65亿欧元上升到90亿欧元。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能源、基础设施、消费品和汽车等行业,中国风能、太阳能产业的相关产品出口也位居全球前列,这对于推动欧洲的减碳事业具有重要作用。

王红坚

中国驻欧盟使团临时代办

绿色合作是中欧关系的重要内容,做大做强中欧绿色合作,离不开健康稳定的中欧关系,重要的是做到坚持中欧关系的正确定位、确立气变责任的理性认知、保持气候政策的稳定连贯、维护应对气变的互信基础和妥处绿色规制的举措分歧。

“中欧47年交往最大的启示是,双方虽制度不同,但并不妨碍彼此求同存异、合作共赢。中欧在碳市场建设、可持续金融等领域的合作也充分证明,中欧是伙伴不是对手,合作远大于竞争。”

中欧所处发展阶段不同,在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上不可能完全同步,绿色规制举措差异乃至分歧矛盾也在所难免,中欧应坚持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定位,应相向而行、排除人为阻力,为双多边领域的绿色合作进程营造互信的良好政治环境和公平、公开、共享的经贸投资环境。

帕斯卡尔•拉米(Pascal Lamy)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特聘教授

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

中国和欧盟在碳排放水平和趋势、能源和碳定价方面的确存在很大差异,但双方仍旧有很多重要的共同点。中国和欧盟双方可以在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TS)、贸易、科技、金融、海洋和森林六个领域展开合作。双方应确保地缘政治、能源问题和短期主义不会削弱双方的合作,或减缓减碳的进程。

杜道明(Dominique Turpin)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欧方院长

解决气变问题迫在眉睫。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国和欧盟在推进减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推动全球减碳事业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能够从三方面发挥作用:唤醒人们的危机感;搭建沟通平台,充分讨论未来的挑战并寻求解决方案;推动政商界采取迅速且正确的应对行动。

在圆桌讨论环节中,Business Europe总干事Markus Beyrer,优美科电池回收解决方案高级副总裁、法兰德斯中国商会主席Kurt Vandeputte,上汽集团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海涛,In3act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Guido Giacconi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助理教授王任轩五位嘉宾,分别立足各自领域,围绕本次论坛主题展开讨论。圆桌讨论由中欧阿斯彭研究所创始人、监事会主席Ivan Hodac主持。

Ivan Hodac主持论坛

圆桌讨论环节 上图为布鲁塞尔会场(从左往右:王任轩、Guido Giacconi、Kurt Vandeputte、Markus Beyrer、Ivan Hodac);下图为上海会场,张海涛

Markus Beyrer认为,中国和欧盟应在《巴黎协定》、WTO框架下的气候和环境倡议方面进行更多合作。Business Europe也希望能够和中国的合作伙伴、各界同人分享更多减碳实践。

Kurt Vandeputte在讨论中指出,要推进减碳进程,最重要的是推动能源转型,这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在推进减碳过程中,优美科采取了减少直接碳排放、使用可替代能源以及推进能源转型三大措施。他强调,监管层可以制定标准和共同减碳目标,行业和企业必须主动参与全球合作。“当前中国采矿业发展迅速,从南美洲到非洲再到东南亚,都有国际合作,中国在矿业方面需推进可持续发展,展示中国形象。”

张海涛表示,推进“双碳”工作是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双碳要求也正成为参与国际贸易的主要市场规则之一。“以汽车行业为例,一些欧洲知名汽车制造商已经对供应商的碳排放评级提出明确要求,不达标的企业无法进入供应商清单。减碳可以说是关乎许多企业生死的大事。”他强调,双碳工作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从企业的原材料、能源、产品,到企业的生产、物流和整个价值链,做好双碳工作将使整个企业价值链更绿色、高效、低碳,并有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竞争力。

Guido D. Giacconi强调,未来中欧双方在减碳事业上有巨大合作机遇,包括绿色氢、循环经济等;另外,在提高电网的灵活性,改革电力基础设施和需求响应机制,创新区域供热系统、新型交通、绿色建造、智能电网、水土生态保护等方面,中欧也有广阔合作空间。

王任轩教授介绍了自己对开放中国债券市场等话题的研究。他强调,中欧拥有广阔的合作空间,例如,双方可以建立更统一的分类法,在监管框架方面建立更好的资本进出准入标准;中国和欧盟的金融市场要进一步融合,例如允许欧洲加强对华投资、进一步开放中国债券市场等。这些措施都将有助于推动全球减碳事业。

Patrick Nijs

比利时前驻华大使

要鼓励中国和欧盟共同创新,加强双方企业的合作。中欧双方都要改变生产方式,包括农业的发展方式。欧洲有共同农业政策,而中国也在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可以考虑通过碳债券给予农民激励,让他们更愿意有机务农。

丁远

中欧副院长兼教务长

中欧是亚洲排名第一的商学院,同时也是中国和欧盟合作的结晶,是中国和欧盟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和平台。中欧将不遗余力地继续致力于推动中国和欧盟在全球化问题上的互动和合作。

Gwenn Sonck

欧盟中国贸易协会

法兰德斯中国商会执行主任

当前70%的在华欧洲企业已将实现“碳中和”纳入自身发展规划中,40%的公司设立了具体的减碳团队,并采取行动推行低碳文化、让消费者树立减碳意识,这些都将助益于中欧减碳事业的合作。

02

疫情下中国经济的嬗变之路

9月8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巴黎大区工商会中法交流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22第八届欧洲论坛于巴黎和上海双会场线上线下同步举行。本次巴黎论坛主题为“疫情下中国经济的嬗变之路”。

上海会场全景

近年来,中法两国在绿色经济、农业、金融、高新技术、数字化转型等关键领域优势互补,合作稳步加深。同时中法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问题上体现了大国责任担当。未来,两国还要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深化经贸、绿色、数字、人文等领域的交流合作。疫情期间,中国的高科技已在医疗、智慧城市建设等各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创新企业数量逆势增长。法国汽车工业、航空技术、绿色技术发展也呈现出迅猛劲头,充分说明了中法在新兴科技领域的合作未来可期。同时,为了实现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共同愿望,中法双方也在共同积极寻找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因此,本次论坛的举办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巴黎会场全景

论坛伊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教授,巴黎大区工商会副会长、国际事务会长代表Marie-Christine Oghly分别致欢迎辞。

汪泓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

管理学教授

中法两国友谊源远流长。中国与法国以及欧洲之间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巨大的合作需求,在经贸合作方面大有可为。中法双方在绿色领域的合作,也将为推动世界经济健康复苏、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积极贡献。当前,经济的强劲复苏尚未到来,面对重建中的世界秩序,面对全球抗击气候变暖的挑战,中法双方应携手创新,以战略眼光来推动经济合作和交流。中欧一直肩负着促进中国和欧洲乃至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使命。面对当前重重挑战,中欧旨在通过欧洲论坛,寻找应对之道,为增进中国与法国、中国与欧洲之间的互信合作贡献力量。

Marie-Christine Oghly

巴黎大区工商会副会长

面对近年来地缘政治和气候的巨大变化,各国之间的平等对话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国际局势的变化使商业环境日益复杂化。同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市场已变得更加成熟,且竞争更加激烈,涌现出一大批极具竞争力的本土企业。希望本次论坛能为中法企业携手发展提供机遇,为经济复苏和绿色转型贡献良策。

让-皮埃尔•拉法兰(Jean-Pierre Raffarin)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特聘教授

法国前总理

近年来中欧通过许多创新举措,为促进中国与法国、中国与欧盟的合作做出了切实贡献。面对当前地缘政治的冲突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我们应超越分歧,求同存异,注重合作和交流。保持对话与经济合作在今天的多极社会中至关重要,有助于构建平衡的全球治理体系。中法双方在能源、经济、节能技术等领域拥有大量合作机遇,中法两国人民拥有深厚友谊,希望未来大家能继续紧密携手,共创更美好的未来。

卢沙野

中国驻法国大使

展望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将体现三重鲜明特征:一是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二是新发展理念,中国将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三是新发展格局,中国将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拉动消费,扩大内需。面对当前挑战,全球主要经济体应同舟共济、共克时艰:要融合,不要割裂;要开放,不要封闭;要共赢,不要独占;要稳定,不要动荡。法国企业家是中法合作的重要见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后疫情时代更要着眼长远,在中国市场深耕细作,实现自身更大发展。同时,法国企业家也要积极发声,更多展现中法两国合作积极面,共同营造中法双边合作良好氛围。

在圆桌环节,健合集团CEO Laetitia Albertini,宁德时代联合创始人及副董事长、中欧校友李平,Stellantis中国区首席运营官Grégoire Olivier,法雷奥集团传播高级副总裁François Marion等企业家与专家学者展开了讨论。中欧副院长兼教务长、会计学教授丁远担任圆桌讨论的主持。

圆桌讨论环节 上方屏幕内为上海会场(从左往右:李平、Grégoire Olivier);下方为巴黎会场(从左往右:François Marion、Laetitia Albertini、丁远)

李平在讨论中指出,中国的电动车市场呈现三个明显特点。第一,中国的电动车市场已经由政府驱动型变为产品驱动型。今年上半年中国的新车销售中,纯电动车的渗透率已经超过21%。第二,中国市场有很大的不同点,即智能化、电动化汽车的参与者众多,背景多样化,既有国内外传统车企,如雪铁龙、上汽集团等,也有大量造车新势力,如小米、华为等,具有很强的智能化特征。第三,中国有许多新型的应用场景,如公交车是纯电动,港口、矿山也应用了无人智能化的纯电动技术。此外,李平认为,全球的纯电动车市场有两个痛点需解决:一是充电,二是保险与二手车定价机制。

Grégoire Olivier就中法企业在汽车行业的合作发表了洞见。他介绍道,Stellantis在中国已有较为成熟的存储和配送中心,未来将在中国多地建设更强的供应链,中国汽车市场2022年的表现,将超过2019年疫情前的表现,这得益于中国政府提供的诸多支持和优惠政策。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本土电动汽车生态和本土品牌将迸发出更强的活力,未来欧洲汽车制造商与中国电池供应商的合作充满潜力。

Laetitia Albertini介绍道,在中国市场进行持续扩张是健合集团的长期战略,面对疫情造成的成本上升,企业未来将扩大供应链并完善物流体系。同时,她认为中国市场对外资仍然极具吸引力,中国市场的体量和对高端产品的需求增长使其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François Marion认为,外资企业进入中国,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至关重要。首先,要使客户更加多样化,法雷奥早先的合作伙伴吉利集团已经成长为重要的汽车企业,另外也与初创企业如蔚来、理想、小鹏等合作。其次,要发挥企业特长,关注对中国人才的运用,这将在科研、市场拓展等层面都起到重要作用。最后,要重视科技在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外资企业想要在中国市场扎根,必须重视技术发展和新产品研发。

与会嘉宾就中国电动车市场、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中法企业在“双碳”和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等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中法两方应继续深入加强在高新科技和绿色技术方面的合作,通过创新,与合作伙伴一起找到快速且持久的解决方案,共同面对时代的挑战和机遇。

穆西石(Pierre Moussy)

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经济处经济参赞

首先,法国企业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值得信赖的伙伴,也愿意继续做中国的可靠伙伴。法国企业在环境、新能源等领域的优势符合中国经济的发展需求,这为双方未来开启更多新的合作提供了可能性;其次,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球宏观经济形势令人担忧,拉动经济增长的外部需求因国际环境变化而减弱,因此找到其他增长动力至关重要。同时,恢复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正常流动,有利于保持国际企业的健康发展。最后,生态转型是面向未来的新合作领域,中法两国已有很多合作范例——海上风电、电池、能源增效、绿色金融等。我们应该通过确保公平的市场准入条件和平衡的技术伙伴关系,来支持和进一步促进此类合作。

法国巴黎大区工商会副总经理Pierre Mongrué担任论坛主持。

作为中欧商界精英交流思想、共谋合作的重要平台,中欧欧洲论坛自2012年发起以来已经走过十年历程。十年来,中欧在10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近30场海外论坛,邀请了200多位全球知名人士发表主题演讲,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8000多名参会者,包括国内外商界嘉宾、政府官员、知名教授和行业领袖等。海外论坛聚焦中国和世界范围内最新、最热门的话题,不仅向海外传播中欧教授的知识与观点,同时也与世界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帮助中国和全球工商界保持对话、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携手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编辑 | 田佳玮、潜彬思

责编|岳顶军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