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如何挺过“倒春寒”?四大机制可帮助纾困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2022-04-20 09:00 浏览量: 1562

近几个月,新冠疫情反复,犹如一场“倒春寒”。面对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许多企业同时踩下了“急刹车”。而其中,经营规模较小的小微企业,由于资金实力弱,抗风险能力也相对较弱,更难独自抵御因疫情带来的大幅度经营波动。

我们应该通过哪些方式帮助这些小微企业纾困,度过今年的“倒春寒”?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与会计学教授芮萌认为,盘活政府机制、市场机制、社会机制和创新机制等四大机制的优势,能够帮助小微企业应对当下的困境,也能在长时间内,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预防黑天鹅事件的发生。

小微企业面临更大挑战

在中国的市场主体中,九成以上是小微企业。据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末,我国的经营主体超过1.38亿家,其中小微企业占比为96.8%。小微企业数量庞大,而且在国民经济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今年以来,随着疫情的反复和防控升级,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物流成本提高、内需乏力等原因,不少企业面临营业收入下降、现金流紧张的困难,而小微企业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从3月的PMI(采购经理指数)来看,制造业中型企业PMI为48.5%,低于上月2.9个百分点,降至收缩区间,而小型企业PMI为46.6%,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且下落的趋势明显。

从企业自身来看,在新冠疫情持续的两年多时间里,一部分小微企业一直没有缓过来,手上的余粮可能已经不多。而去年疫情情况转好,有些中小微企业恢复信心后,可能加大了投资,准备大干一场,但是突如其来的“倒春寒”打乱了原本的计划,反而可能因此造成更大的损失。

四大机制帮助小微企业纾困

面对疫情对经济的再次冲击,我们需要充分发挥政府机制、市场机制、社会机制和创新机制的作用,来帮助小微企业纾困。

政府机制

政府是大动脉,中小微企业是毛细血管,只要大动脉保持畅通,毛细血管自然就会恢复。

目前,许多城市如上海、深圳等都已经推出了相关政策,帮助企业纾困。上海发布了《上海市全力抗疫情助企业促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包括对符合条件的企业防疫和消杀支出给予补贴支持、对抗疫一线人员给予临时补助补贴、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等21条具体政策措施。其中税收政策“退、减、缓”并举,“退”是今年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减”是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等一系列减免税政策;“缓”是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继续实施延缓缴纳部分税费。针对上海零售、餐饮、文旅、运输等行业,多措并举,加大了对受疫情影响较大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此外还有核酸检测补贴等等政策。

而深圳市把降成本作为政策实施的重要发力点,围绕房屋租金减免、减轻水电气费用负担、疫情消杀补贴、缓缴社会保险费等方面,拿出“真金白银”帮助企业纾困。据估计,这些政策措施预计将为深圳全市市场主体减负超750亿元。

目前,各地都已及时出台了纾困政策,覆盖面也较广。总的来说,政府不能大包大揽,而应依靠社会的机制、市场的机制、创新的机制来帮助毛细血管配置各种资源,比如调配发放物资等等。

社会机制

在发挥社会机制的优势方面,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首先,要提高大众的公民意识。一个人打破了秩序,就可能让一个医院、一个社区瘫痪。如果大众的社会意识提高了,每个人管理好自己,有助于社会正常运作,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加稳定的环境。第二,建立更加高效的社会治理架构。我们可以利用这次疫情危机,调动全社会的动员能力、组织能力和互助能力,通过公民组织或社区团体,形成一套有效的社会互助、自助机制。目前居委会承担了很大一部分组织协调的工作,我们也可以在小区内部建立互相帮助的团体和机制,或者让NGO(非政府组织)、社工等参与其中,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帮助社区、企业等正常运行。

市场机制

市场的机制效率更高,也更加科学。比如,各种金融工具可以防御风险,帮助小微企业度过黑天鹅事件。由于黑天鹅事件无法预测,我们只能通过风险转移来进行预防。转移风险的最佳方式之一是保险,因此,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创新开发新型保险产品,来分散或转移小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一些风险,为小微企业加一条安全带。另外,政府也可以利用小微企业的税收设立专项基金来解决一系列问题,或提供信用担保等,以减少小微企业的交易成本,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创新机制

创新的机制包含金融科技、数字经济、电子红包、电子消费券、电子货币等方法。

近年来,各地相继出台了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从财政、金融等层面给予了有力支持。但是以个体工商户为主的大部分小微企业缺信息、缺抵押、缺担保、缺征信、缺渠道,从大银行获得贷款仍存在许多痛点和难点。因此金融科技产品及服务可以作为重要的解决方式。

金融科技公司可以利用大数据,减少信息成本、风控成本和违约惩罚机制的成本,降低融资成本,保证小微企业的现金流。例如,二维码支付的普及让小微商家实现了交易数字化,通过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平台的收款数据,金融科技公司可以为商家构建精准的信用画像,帮助其建立信用记录,刻画其风险情况和违约概率,大幅提升信贷可得性。同时,金融科技还能对风险进行动态监控,以其强大的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颠覆以往的风险监控模式,提升贷后监控的频率和覆盖范围。

然而,虽然金融科技在疫情下服务小微企业的作用显著,但其潜力受到了多方制约。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可吸纳存款,资金来源稳定、成本低,而互联网银行融资成本较高,一旦短期违约率攀升,将导致金融科技企业面临较大的流动性风险和坏账压力。而另一方面,由于存在资金缺口的小微企业数量在短时间内骤增,金融科技企业的资金规模相对有限,或许难以提供充分支持。只有将金融与科技更加紧密地融合,才能高效精准地救助面临困境的小微和个体企业。传统银行应推动与金融科技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金融科技企业在线上获客方面具有较大优势,而银行的信贷资金更为充沛,双方合作可以让资金精准流向信用优质的小微企业。

另一方面,也可通过提供央行再贷款,准予发行小微专项债券或银行间资产证券化产品,定向支持互联网银行加大对小店贷款的支持力度,提高央行专项资金的效率。此外,鼓励互联网银行通过二级资本债,放开股东属性限制,鼓励股东直接增资等,也可起到多渠道补充资本的作用。

数字经济也是帮助中小企业纾困的有效方式。两年前的疫情已经让我们看到了数字经济的对冲作用。中国已经进入互联网商业时代,网上购物、线上团购等已经在消费者中普及。只要物流服务恢复正常,线上销售能为小商户提供更多支持。

此外,在物流方面,智能技术可应用于构建新的运输网络。物流是企业稳定发展的生命线,疫情防控期间,企业面临因原料无法按时送达导致供应链中断的风险。本次上海疫情中,智能无人驾驶快递车、无人机等都已经开始实行无接触配送,入驻上海多个被封控的居民社区和办公园区,负责区域内点对点快递及其他生活物资配送。同样的举措也可以通过创新,推广到企业生产经营。

解封之后,为重振大家的消费信心,还可以使用消费券的形式鼓励大家消费。由于消费券发放的成本很高,所以发放的方式很重要。如果发现金,百姓不用,就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中国在金融科技方面的优势,比如使用线上支付平台支付宝、微信等来发放电子券。同时,这也是一个普及电子货币的契机,可以通过电子货币的方式为每位居民发放消费券。电子货币具备其独特的优势。它的发放成本较低,又可以指定用途和能够使用的机构和商户,更加精准地对症下药。如果电子货币对小微企业的倾斜度更高,那么既可以拉动消费,帮助小微企业生存下去,也能借此机会让老百姓熟悉电子货币和电子支付。

我相信,通过充分调动政府机制、市场机制、社会机制和创新机制的优势和潜力,我们能够有效地帮助小微企业提高其抗风险能力,使其更加平稳地渡过难关。

芮萌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与会计学教授和鹏瑞金融学教席教授。他是专业的特许财务分析师和特许风险管理师。加入中欧之前,芮萌教授曾在香港中文大学以及香港理工大学金融与会计系任教,他是香港中文大学的终身教授。他曾担任香港理工大学中国会计与金融中心副主任,香港中文大学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香港中文大学公司会计专业硕士(MACC)项目主任,香港中文大学公司高级会计专业硕士(EMPACC)项目主任。

芮萌教授的教学与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金融学方面,在国际知名的期刊上发表了70多篇文章,他还在国内顶尖的期刊上发表过20多篇文章。

编辑| 潜彬思

责任编辑 | 岳顶军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