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中宁德时代的人眼里,最值得All in的三大科技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2022-01-26 09:00 浏览量: 2367

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葛新宇,是中欧创投营二期校友,也是中欧DBA(工商管理博士)首期学员。

葛新宇2011年加入君联资本,在新能源初显锋芒,大多数人还在举棋不定时,他代表君联资本果断出手,在A轮即投资宁德时代,今天回头看,这不啻为一个投资奇迹。

不光是宁德时代,他在碳中和赛道上也做了非常深的布局,包括如今已经千亿估值的璞泰来、先导智能、中伟股份等。此外他现在还布局了产业原生方面赛道,主导投资了新消费品牌亚朵酒店。

在一级市场投出一个成功案例很可能是运气,但是投出一系列千亿级市值的公司来,这就不光是运气了,这需要非常精准、前瞻的判断力。相信他的思考,会让我们对“时代动力”与“明天思维”有更深入的理解。

龚焱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创业管理实践教授

中欧创业营课程主任

正如教授介绍,很多人会好奇:“你是怎么发现并投资了宁德时代、璞泰来、先导、中伟、亚朵这样的项目的?”其实这背后有两大主线。

一是“科技创新”。宁德时代、璞泰来都是深耕新能源领域的,我是华为出身,理工技术背景,所以高度关注科技创新领域。

二是“科技赋能产业升级”。我还投过一些相对传统的项目,比如密尔克卫、亚朵等,这背后的逻辑就是“科技赋能中国产业的升级”。这两点是我个人的投资标签,也是我今天想要分享的重点。科技大爆发时代来临,未来一百年,也就是我们和我们子孙这两三代,我们要经历的技术变革将相当于以往两万年,技术变革正在以超大加速度进行着。这里面有两层意思:

一是,科技垂直领域的创新以指数级高速增长包括信息技术、通信、IT、新能源、生命生物技术等,这些在前面三五年已经被部分验证了。

二是,细分领域的创新还会互相耦合,形成合力比如信息技术跟能源技术结合,信息技术跟生物技术结合,一旦耦合成功,技术的创新就像暴风雨一样呼啸而来,科技的潮流挡都挡不住。

在科技大爆发的时代里,我认为有三大技术最值得关注。

01

广义信息技术

广义的信息技术包括算力、算法、通信、半导体,以及最近比较热的空间互联网,我们一一拆解。

算力指数级的代际提升,信息技术领域不断变革

人类计算速度的提升直接推动信息技术的变革。从最早的PC时代到互联网时代,再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现在已经是人工智能时代,再往后是终极的智慧时代。

来源于校友PPT

可以看到,人类近三十年计算能力的变化直接推动代际变革,从原来的PC电脑到最近的边缘计算、分布式计算、云计算,从CPU(中央处理器)到GPU(图形处理器),这些都是不得了的跨越。

信息技术最核心的是算力,一旦算力提升,在此基础上,相关的信息技术领域和应用领域也都在不断变化。

芯片技术代表了人类工业最高水平

算力不是凭空而来,芯片技术的持续突破真正意义上支撑住了人类的算力的持续升级。

摩尔定律大家都知道,芯片上所集成的电路的数目,每隔18个月就翻一番。有意思的是,最近有研究把摩尔定律跟全球人均GDP的成长速度做了对比,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来源于校友PPT

摩尔定律是一个科学定律,人均GDP增长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神奇的是两者竟然可以相辅相成。说明了无论是人类经济收入也好,还是生活质量也好,都跟随着摩尔定律而持续发展着。

很多观点预测,1纳米将是芯片的最后制程节点。以后会不会再有新的技术出现?最近,我们把精力放在了硅光、量子上,在我看来,这也是我们中国人最有机会的地方。

科学仪器是衡量一个国家产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包括色谱仪、质谱议、光谱议等,然而这些仪器99%都是产自国外,为什么?因为国外已经研究了几百年,核心部件和齐全门类构建了很高的壁垒,中国人再去研究(单模块实现)便很困难,也就意味着中国在某些产业的自我发展轨迹上是很难简单及时赶上的。但从我的投资实践来看,在人类创新领域比如量子测量上,中国有了“换道超车”机会。

之前,像芯片、光刻机这种最核心的技术被人“卡脖子”,我们做不了,但是未来,如果摩尔定律真的被其他材料、其他技术替代了,中国人“弯道超车”甚至“换道超车”的机会就来了。

空间技术将是下一个科技基础设施

谈了很多地球的事情,我们再往外面看。地球上有技术变革的驱动力,天上也有,我们认为,空间技术将会引领下一个科技发展史。近五到十年,空间技术里的卫星互联网,也叫作空地互联技术,会是最核心的技术。坦率地说,未来三五年可能大部分人都不会接触到这个行业,但可以观察到,如果有哪些东西去牵引一下、驱动一下,巨大的变革就会产生。

我们在这个领域也做了些布局,比如投资了银河航天,这是君联在这个领域埋下的最大一粒种子。其创始人把猎豹送上市后又重新创业,一个典型的互联网人,把航天科技领域的人组织起来,这跟马斯克的做法一样。做space X的不是原来跟他做特斯拉的那些人,反而大部分都是从NASA过来的。为什么NASA没有做成,马斯克可以?还是不同的组织形态和牵引能力。

未来空间技术会是下一个科技基础设施,我们在等牵引力、引爆点的出现。今天再谈空间技术,不是简单的象牙塔里的顶端技术,这里面蕴含着变革的力量,甚至可能对地球上的各大领域也产生重大影响。

通用人工智能与脑科学融合,实现人机对话

通用人工智能跟脑科学的融合可以实现人机对话,这在未来有非常广的运用场景。

机器学习在2020年是一个分水岭,之前主要是文字识别、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分水岭出现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推理芯片的问世。

当然,它的发展还需要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在这过程中,认知不断成熟,机器人就可以真正和类脑技术去比较。当人类进入到算力特别高的状态时,人脑也可以进行深一步的开发,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算力、AI将跟人脑融合在一起发展,其产生的科创商业模式是无法想象的。

比如现在在亚朵酒店,送毛巾和牙刷都会用机器人,这在原来是很难想象的,还有无人酒店的出现,机器人把前台无人化了,AI协助checkin,凭借手机蓝牙就能解锁房间门。我认为,未来简单的服务业和事务性的工作,都会被机器人AI替代,这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大的前景。

02

能源变革

能源技术是我们每天都能接触到,却不见得去深入思考的技术。

提到能源,大家的直观感受就是,能源是必不可少的,没有能源,没有热,没有动力,就没有整个社会进步的驱动力。

很有意思的是,人类历史上每一次的技术变革,必然带来能源变革。

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第一次能源革命,能源以煤炭为主;

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第二次能源革命,能源以石油天然气为主;

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第三次能源革命,能源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来源于校友PPT

这个趋势的变化在中国和美国都是一样和同步的。早期,美国民众都是使用燃油的设备,最近陆续换成电动的,甚至连割草设备也逐渐变成了电动的无人割草机(机器人)。当然中美之间能源结构还是有很大的差别,通过对比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国现在很少用煤了,而中国煤炭占比依旧非常大。

人类的工业变革必然伴随着能源变革,未来可再生能源比重会越来越大,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就是这样,中国在这方面也一定会赶超上去,但是仅从这两个图表的比较来看,中国的压力会更大些。

来源于校友PPT

美国的能源成分中,煤炭的占比非常少,其碳达峰、碳中和的压力不大,而中国在如此高位的GDP增长过程中,碳中和的斜率还要降下来,既要发展又要清洁,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也是个更差异化的大机会。

新能源是可以被全球广泛接受的工业语言

我曾经专门做过碳中和的研究报告,中华民族到今天一百多年的工业史上,真正能让西方社会接受并认可的“工业语言”,甚至大为称赞的就是“新能源”。在通信、芯片、医药,实际上中国很难真正超过美国,很多核心技术美国一旦封锁起来,确实会被“卡脖子”。然而在新能源行业,全球实现碳中和都离不开中国,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综合水平已经不输任何国家,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以及光伏、风能等都是如此。

我们认为,现在中国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是对的,这可能是中华民族唯一不受政治、信仰和意识形态影响的,可以被全世界人民接受的工业语言,这确实值得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新能源是国家战略高度的一盘大棋

新能源是一个国家的核心要素,古代打仗往往都是为了争抢能源,有好的武器就是有强大的能量能源,能量能源在国家、区域、家族之间都是最重要的。对于大国来说,能源这个事情怎么做都不为过。

回到最开头的问题,很多人好奇我是怎么在早期就看中宁德时代的,逻辑很简单,新能源代表国家能源战略。

宁德时代在十年前做手机和笔记本的电池供应商,又是汽车的电池供应商,我们看到这些就很兴奋了,说明这家企业横跨手机和汽车两大终端,做的又是清洁的新能源,所以潜力无限。

到现在我们依旧认为,目前在中国,可再生能源依旧是创业和投资需要多留心的领域,这里面一定会有技术的推陈出新,也一定会有技术革新带来的产业升级。

03

合成生物技术

之前我们认为关注碳中和和新能源就够了,现在意识到,合成生物技术也是一个不得不注重的领域。

所谓“合成”就是多个技术耦合在一起,这里面不单单是生物学,还包括信息技术、算力、半导体、大数据、知识图谱等,这些前沿技术跟生命、生物合在一起会引爆意想不到的技术热点。

合成生物技术是碳中和下面非常重要的点,跟中国材料技术的进步相关。今天我们很欣喜地发现,材料领域跟算力、算法、知识图谱结合起来,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今天的算法使得材料发现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出现的新物种可能是历史上和自然界根本就无法预料的,这些新物种出来后又会产生连锁反应。

这个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碳中和,以前要合成一个材料,植物肉、化纤、呢绒等,都需要碳,这些都是碳反应的结果,然而今天很多材料是无碳反应就能做出来的,这是不得了的进步,很多传统能源不被需要了。

一旦中国能把这些新物种利用好,未来电甚至会用不完。以前要合成煤化工,现在可能培养一个菌,培养一个酶,菌和酶的生物合成反应就能把新材料新能源做出来了。所以说,合成生物学在中国材料领域中一定会是最耀眼的领域。

本文根据中欧创业营十期深圳模块课程内容整理而成。文中创意图片已获海洛图库授权,如需转载使用,请联系其授权。

来源| 中欧创业营

整理 |孔灵

编辑 |茅铭、江雁南

你怎么看科技赛道的投资机遇?欢迎留言分享,点赞最高的3位,我们将送出中欧知识笔记《未来的答案》一本~

推荐阅读

元宇宙为何势不可挡?

这家公司取消了向上汇报,还要求管理者给下属写周报

从地区销售经理到全球高级副总裁的三次转身

点击咨询中欧课程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