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故事 | 选择中欧,因为硅谷“不值得”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2020-10-29 10:19 浏览量: 4422

我叫高擎助,是入读中欧MBA的2020级新生。出生在古城西安,成长于魔都上海,在温哥华就读高中,去多伦多完成大学,目前在硅谷的科技公司LinkedIn从事数据科学工作。五座城市,三个国家,有人说我一直在漂泊,我说我只是在不断选择。

人生路上的不断选择

从小我们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长大后想做什么,年幼无知的我们那时并不能理解这背后意味的自我选择人生的意义。高中毕业后,我选择离开父母只身去往加拿大最大的城市多伦多完成大学学业。二十多岁的年纪充斥着躁动和不安分:在国内大型保险公司做过实习,也做过倒卖手机的黄牛。曾在一家高端牛排馆当过服务员,常常在早上6点清点库存之后又奔往学校为生命科学系的研究生提供统计咨询服务。曾连续48小时不眠不休地参加黑客马拉松,最终获得一次微软校园面试的机会。

提供统计分析和数据可视化帮助“客户”获得最佳论文展示奖

靠红牛度过的在机房的无数个夜晚

在大学时期的众多“折腾”当中,还包括我人生第一次的创业尝试。大学时我萌生了搭建个人网上商城的想法,并定位在售卖圣诞树和圣诞饰品以及提供送货上门和装饰服务。我效仿其他电子商务公司在社交网络大量投放广告,在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尝试线下宣传单推广。虽然创业首试以失败告终,但在这个过程当中我领悟了数据分析在市场营销中的力量,也为我日后的从事大数据分析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对于商业交易的热情,萌生未来去商学院系统地学习商业知识的想法。

2015年本科毕业的夏天,我又一次站在了选择人生的路口。一边是在多伦多一份世界500强公司的全职offer,另一边是硅谷一个科技创业公司的暑期实习。我放弃了稳定,选择了梦想。当我驾驶在硅谷101高速公路上,望着两边各大科技公司的广告牌,我相信我可以改变世界。

技术将会限制我们的选择

本科时我攻读了统计和计算机科学专业,双专业的结合让我有机会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浪潮”当中发光发热。在硅谷工作的五年中,我先后在四家公司尝试数据产品的开发和应用。职业初期的我更像一名程序员,工作内容覆盖了数据库结构设计,数据挖掘清洗,或是编写模型算法等等。

随着对这个领域的基础技能掌握得越来越熟练,我的职能也开始变得更加多元化、更富挑战性。日常工作中,我更像是一个需要结合数据见解和产品战略的业务专家。从内容分发网络到电子商务,从生物制药到职场社交,截然不同的行业属性意味着每一种业务都有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和产品逻辑。这样的经历不仅锻炼了我快速掌握行业相关知识的能力,同时让我对数据产品有了新的思考和感悟。

离开硅谷,下定决心回国

在硅谷,数据驱动已经在企业经营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客户管理,无论是市场运营还是战略决策,一套完整的商业方案的落地可以通过各个环节的数据洞察达到高度“自动化”。当人们在高谈阔论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帮助企业减少劳动成本提高商业交易效率的同时,也忽略了这种技术手段所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一是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二是对于算法决策公平性的保证。

我曾经参与过一个通过面部表情和语言情绪预测潜在精神疾病风险的项目。这项研究原本的目的是为了让制药公司更好地筛选和匹配临床实验的病人,从而达到药物效果的最大化。但是如果这样一个算法被应用在其他场景中,例如求职招聘或者*审批,那时的我们还能享受自由选择人生的权利吗?行业多年,每当我再次望向101公路两旁各大科技公司的广告牌时,都会陷入沉思。

近年来,中国已经逐渐成为发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引领者。在数据爆炸的时代,尽管本土互联网和高科技企业对于大数据的场景落地达到了极致,但同时也对数字化转型的可持续发展性打上了大大的问号。麻省理工大学的教授等科学家们研究表明,虽然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整体上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加剧对资源分配,贫富差距等方面的两极分化,并随着技术的成熟而恶化。我希望可以结合自身对于数据产品的深刻理解和硅谷的科技创新理念来帮助中国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愿景和使命。

这将会是一个包括社会,经济,法律,伦理等多个纬度的复杂项目,我目前的能力和眼界还不足以支撑这个目标的实现,这让我萌生了就读MBA的想法。我认为MBA能在三个层面对我有所帮助。首先,MBA的课堂包括了金融、市场、企业管理、企业运营、市场宏观环境分析等方面,可以让我从全局的角度看待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这个课题。其次,MBA的课堂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各行各业的年轻才俊,可以让我建立广阔的人际网络,咨询各领域的专业知识。我希望利用就读MBA这段时间去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定位,沉淀自己厚积薄发。

在夏威夷参加AAAI2020行业会议,聆听业内专家对于人工智能未来发展前景的讨论

选择中欧=选择中国

海外漂泊十五年,我对中国的商业环境既熟悉又陌生。为了开启下一个阶段的人生旅程,我需要中国本土的MBA项目作为这次转折的缓冲。我初中就读在浦东金桥,那时就知道附近有一所优秀的商学院–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中欧项目其“中国深度,全球广度”的独特定位正是我跨国职业转型所需要的。在深入了解中我发现,中欧MBA采取英文教学,课程中包含了大量国际商业案例,并结合中国实践讲授管理理念。除此之外,中国模块的实景教学和综合战略咨询项目能够提供近距离观察企业经营状况的机会,让学生更深入具体地理解中国的企业生态系统。相较于其他体制内学校,中欧的办学理念与我的经历背景和职业规划更加契合。

在浏览中欧网站时,了解到学校每年一度的pre-MBA训练营活动,这对于身处海外的我来说是一次绝佳的考察机会。2019年夏天,我参加了中欧pre-MBA训练营。在为期七天的活动中,我和一百名来自全球各地的学生一起体验了中欧的MBA实战课程,近距离感受了中欧明星教授的教学风采。我们还有幸参观了华为位于上海的研发中心,让我更加憧憬毕业后加入这样的伟大企业。除了课堂学习和企业参观,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和19,20级的MBA学长学姐们面对面交流了很多申请的技巧和经验。在pre-MBA训练营结束后,我更加坚定了中欧MBA可以帮助我提升格局,开阔视野,并且在新一轮数字化变革中真正立足于“中国深度,全球广度”。

中欧Pre-MBA训练营间参观华为位于上海的研发中心

我期待回到故土,“重新”认识中国;我期待重返校园,学习并且完善我的商业管理知识;我期待遇见来自于不同背景的行业精英们,聆听他们背后的精彩故事。刚刚开始的MBA之旅已经给了我众多惊喜,对接下来十几个月的学习充满了动力。希望多年后再次回答“Why CEIBS”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可以骄傲地说“因为值得!”

编辑:精卫

(本文转载自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