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传承名家风范 弘扬科学精神|老教授访谈之王治方篇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22-08-12 11:22 浏览量: 2197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源于1927年国立京师大学校成立的农业经济系,迄今已近百年历史。近百年间,学院名家辈出,为推动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贡献着力量。出于丰富学院历史,完善学院文化,传承大师精神的考虑,我们曾编撰出版过《风雨九十年》。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在学院建院95周年之际,我们将对这部书中的所载所记予以补充修订,以进一步领悟传承名家身上所展现的使命与担当精神,以昂扬向上的奋斗姿态迈进新征程。

老教授访谈之王治方篇

王治方(1939— ), 辽宁康平县人,1960年考入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学习,1965年毕业留校。1969—1979 年加入中国农业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80年之后在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直至退休,先后任院总支副书记、书记、副院长职务,主要从事农业统计、统计学原理、国民经济核算、经济统计分析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曾赴澳大利亚进行学术交流。主编统计学原理、乡镇企业统计等多部统计学类著作。曾任北京市统计学会理事、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理事等职。

我1960年到农大念书,当时的大学是5年制,毕业后留校工作。1970年到1974年,农大组织教育革命小分队去山西大寨,我参加了小分队,农大一共去了17名老师。在我们去山西的过程中,农业大学突然搬迁,搬到陕北。我们根本就没法回来,行李除了带走那部分全丢了。这时有人说想要把你们留下来,你们干不干。我们就商量了一夜,第二天说可以,但是关系给我们转到农科院。我在那儿待到1974年。我就跟农科院提出来说不在这儿了。他们说不行,我给你放在兴城,原来叫果树所,等我去的时候叫果树站。果树所已经搬到陕西秦岭了,我到那儿看看挺好的,家就搬那儿去了。在辽宁兴城干了5年,1979年回来,我就等于在外面做了10年。后来学校回来,成了华北农大,在涿县。再后来就搬到现在这儿了,我就提出来,是不是再回学校教书,那时候也是宣传知识分子归队,这样我就回来了。从1979年到1999年全在这儿教书。

开始的时候,学校非常困难,老师都住在阶梯教室,没房子。大概是1990年或1995年,农大开始正式发展。原来还是恢复阶段,现在正式发展。原来不行,实验室也没有,都是搭的棚子,相当困难。那时教材也不行,在那以后就陆陆续续重新编教材,老教材只能做参考了。原来整个农经系讲的都是人民公社,从1980年就提出来联产承包,整个教材基本上变了。好多课程,原来教计划、规划,好多东西已经不实用了。这个大概有10来年时间。从教学各方面条件都逐渐恢复。咱们学院好说一些,没有实验室,别的系就有问题了。农大原来的设备全都搬走了,搬到陕北了,回来就没了,八成都给人家了。像兽医系养的牛、马全都去了。陕西那个地方叫甘泉县青泉沟,我没去过。

恢复了以后有七八年时间我看就比较正规了。我所谓的正规就是老的东西逐渐淘汰,新引进的东西逐渐进入教材、研究领域。招生也多了,所以头10年毕业的那些学生比现在的毕业生幸福,都找着事干了,用人单位都到学校来抢。我这系主任当时还管过分配,他们到这儿要人这种情况,跟现在不一样。农业部有一次去了11个,那时不愁。金融专业与农业银行订了合同,从1985年到2000年一直招生,每年30人。这部分学生都是有婆家的,你陕西来的回陕西,进陕西农业银行,比现在强。

在咱们学院发展的过程中,1985年报的上面批了,可以成立一个计划统计专业。连续招生招了几年,后来就没了,主要是因为不好分配。计划和原来计划经济时又不太一样,计划肯定是有,但学那套东西肯定是不行了。统计各地方都有统计部门,学生不愿意去。统计叫清水衙门,要真去统计的话是得罪人的活。而且西安成立了一个统计学院,现在有没有不知道,肯定合并了吧。院长也是搞统计的,我们总在一起开会,现在90来岁了。那时统计教的比较多,现在估计很多都不开了,那时除了统计学原理,还有乡村企业统计、数理统计、国民经济核算,反正还有一些课程专门给计划和统计上的。计划那部分也上了一些课程,主要是规划,后来就没了。那时教统计,我们教研组最多的时候是9个人,现在少了。统计是学经济的基本功。统计专业的学生,我都领他们下去,到地方统计局去实习。现在我估计咱们学院可能,虽然是农业大学,侧重于农,但已经不像原来那样了。我问过一些老师,说现在学生实习经费很少,大部分都不下去。

我在系里也管过一段教学,那时我是主张学生都要下去,起码毕业之前有个实习。那时候争取的是一个学生给150块钱,那时可能便宜点,旅馆什么没这么贵。另外通过一些老师、同学的关系,在地方上白吃白住都有,这样都行。学生不了解社会不行,包括老师。你的学生随便看点材料写个论文,可以,但这是空的。老师也一样,包括拿一些课题,下去真正调查的少,这是个很大的弱点。现在农村很多问题,土地问题、粮价问题、农民工问题,现在正应该下去好好调查,弄出点感性的东西来。即使不太全面,但心里有感性的东西,你就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光看材料不行。我念书的时候每年都下去。一般不是特别远,也有远的,就看当时的情况,系里统一给联系。

当时学制是5年,农经系学生学的东西比较杂,那时有个培养目标,一句话就是“农业企业的管理者”。农场、公社、厂长、会计师,干这个的,所以必须什么都懂,畜牧、兽医、气象、植保、土壤、土化,农学的就更不用提了,农大的课程全学,但都是蜻蜓点水。畜牧就是养猪,有些是有实验的,植物科都是要去实验室的,要画解剖图的。基础课要是按照那个目标是对的。现在不是这么严重了,不要求这个了,但是学生还是得了解多一点,不管用什么渠道什么方式。这样学生出去以后打的基础比较全面,不是那么很单纯。我就寻思现在小孩都五谷不分。要是农经系出去的学生也五谷不分那就有问题了。

办好一个学校最重要的是老师,急功近利的办法是可以招高水平的,花点钱挖来,但从长远的看,一个学科要真正的发展不是短期的事情,不容易。有个学术风气,看着文章都是一个一个人写的,但是有个团队的意识。你说文章我自己写,自己看材料,可以整,但不一定很好。坐在屋里,想要什么材料就要什么材料,不是长久之计。通过它可以学习,可以掌握一些东西,可以写文章,但不是长远之计。要是大家统一搞一个题目,你去山西,我去山东,最后一起写就比较全面。各搞各的也是可以的,但一些大的题目还是应该组团的。

调查是基本功。看到这个东西,是全面的还是一部分,有没有代表性,不通过调查分析是无法知道的。这事要别的都没有那就是个别现象,要普遍那就是个问题,所以一定要下去进行调查。我领学生到地方统计局去实习,跟他们说好等年终要总结时有年报要跟着他们搞。最后学生说,他们怎么随便改数字呢。别看留下的印象不好,但他了解了地方就是这样。我说你将来去也要干这事的时候你能顶住不改,你就没白实习。所以第一没有好老师绝对没用,教学和科研这两者相辅相成,要想培养出好学生老师得水平高,老师水平高他得搞科研,研究出点东西来,水平高了教的学生也明白。学校最主要的还是培养学生,这里面过去有一些老话不错:理论联系实际。经常接触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都是对的,不会错。有一些老师业务水平、理论实践都行,但在引导学生道德、品质、团结精神等方面在我看来好像不如原来,都有一种浮躁。比如说这人一夜成名,把他请来,这不是个踏实的东西。不是我给上一次课就解决了,解决不了,社会风气也得好,学校也得好,家长作风也得好。有些家长现在教育孩子就不对,用拜金主义轰得脑子都懵了,小孩将来好不了。现在上面也提倡素质教育,不是很容易,方方面面都得进行。我听说日本在这方面教育比我们好。

不是说争名争利不好,但在这方面灌输得太厉害了,我做这课题、做这工作,没名就不干,可这工作就是国家需要的,几十年默默无闻。就像搞原子弹似的,这人消失了,最后搞出来了。现在没这思想。我听说大豆所搞一个叫杂交豆还是什么,几十年这人就领着一帮人在那儿干,最后剩一个,说老搞不出来,我们这些人跟着你职称也上不去。都走了,剩一个,那老师主动撵他,说你也走吧,别把你耽误了。老师一瞅,别人都这思想,我留你做什么,结果搞成功了。

学校不容易,当老师不容易。除了业务上要给支持以外,另一方面人生的道路怎样迈正,学校也很重要。就是说全面的教育,过去讲说德、智、体。有时容易忽视这个,现在老师压力挺大,评教授,多少文章还得什么期刊,顾不得这些了,反正就上些课。那天开会有人提出,说农大招生招的学生算不上一流,总体上说是对的,但不全对。农大的学生走向社会还都挺好的,总的来讲还行。我们这些退休的在一起聊也是,他们感觉现在的作风好像有点浮躁,应该警惕。急功近利就像地方搞形象工程一样。学校要变成有名的大学要一点一点积累,急功近利不行,各方面形成一种风气就行了。学生作弊的事,我在这儿管过教学,我要发现绝对处理。学生时候就作弊那当官的时候怎么办。

咱们院做村官的不多,这是个观念问题。“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候,我是做1965年入学那一届的班主任,还是5年制,所以入学第二年就“文化大革命”,课程基本上就没学,基本上1970年毕业的,这部分学生也是赶上好时候。年轻化、知识化,邓小平搞的干部“四化”,他们都沾边,年轻有毕业证,这部分人当官的特别多,地方上当局长、县长的不少。“文化大革命”这几年,所有的事情都耽搁了。

退休了,还是希望咱们经管学院越来越好,在近几年之内能有高水平的老师不断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声誉,我们退休的也感到高兴。希望咱们的年轻老师个个都奋勇争先,学术上、思想上都按照高标准要求,培养出的学生个个都是响当当的,让社会公认是高水平的学生。以后得到公认了,咱们经管学院也算达到一个比较高的发展阶段了。祝愿咱们学院所有的老师同学身体好、生活好,多学知识,提高水平。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