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典礼致辞 | 学生代表讲述“青春故事”

北京大学工学院
2022-06-23 22:39 浏览量: 3290

把握人生的“原动力”

讲述人:帅郁

大家好,我是2018级理力班本科生帅郁。四年求知路,初入科研门。在有限的科研经历中我有幸窥见了“原动力”对于科研道路与人生旅途的重要性。

在经典力学中,力表示着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大有小,而方向更是其重要的属性。朱熹诗云“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向下的重力成为了水的动力之源,驱使着它沿着正确的方向流动,源源不断的清泉便能够填满方塘。

在本科生科研期间,我被湍流的数学美所打动。其纵然拥有千变万化的形态、错综复杂的结构,但大道至简、三生万物,归根到底不过是寥寥数行方程的演化结果。这种原动力驱使我相信湍流问题的处理或许就蕴藏在最基本的规律之中。为了完成修复湍流场的目标,8个月里我阅读了近两百篇文章,前后舍弃了6种方法。固然困难重重,但只要选对了方向,用对了劲,就一定可以拨云见日、水到渠成。最终,我成功地把目标还原成了再简单不过的线性优化问题,并将其圆满解决。

人生的旅途虽更为复杂,每个人都仿佛是社会这个庞大动力系统中的一个个解。但探索未知的渴望,甘为孺子牛的奉献,家国天下的情怀,这些都是我们人生宝贵的原动力。如果能把握,并一直坚持这份向上向阳的初心、动力,让其成为我们科研之路、人生之旅的最佳领航,那么我们命运的轨迹便不会陷入死局、停滞不前。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愿我们每个北大工学人心中的那半亩方塘都永远清澈、蓬勃!

吾道不孤,即刻出发

讲述人:周宇珂

大家好,我是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的周宇珂。常听人说,科研注定是孤独的,我不敢苟同。因为至少在这个园子里并不缺少志同道合之人,缺少的也许只是即刻出发的勇毅。

在我家里,有53本厚厚的笔记,记录着各种电路和锅炉数据,它们层层叠叠地摞在一起,足有半个人高,这是外公几十年在能源系统辛勤耕耘的硕果。记得外公常对我说:“孩子啊你知道吗,电跟我们喝的水、吃的粮食一样重要,马虎不得”。

耳濡目染下,我一直对能源系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由于疫情的种种不确定性,我在大三的寒假才真正进了组,在宋洁老师的指导下研究能源中的优化问题。起初,跨专业的研究领域使我力不从心,即使每天看六七个小时的文献,也仍有太多知识需要恶补,为此我常常心神不宁,深夜里辗转反侧地想着:凸优化的理论基础我还没有掌握,机器学习的常见算法还不够熟悉,我真的准备好了吗?

所幸,求学于北大的温暖之处恰恰在于“吾道不孤,凡有所志,必有相助”。一次组会之后我向师兄说出了我的困扰,师兄不假思索地说“问题不大!”在看到我并没有因此得到安慰后,他认真地补充道“做科研不要想着要准备到什么程度再开始,即刻出发,日拱一卒也能行远”。我放下心理包袱,只管先学起来、先做下去,在力学打下的数理基础和老师、师兄师姐的指导帮助下,我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并产出了自己一作的会议文章。向科研靠近的这一小步,让我明白:

接过祖辈父辈手里的接力棒,与师友同行,吾道不孤;

抛却心中万般杂念和千斤包袱,即刻出发!科技报国之路,吾心已马不停蹄!

与祖国同频共振

讲述人:王焱民

大家好,我是工学院18级生物医学工程系的本科生王焱民。北大四年,我感受最深的是,在这里我们时刻都与祖国同频共振。

这张照片中的我们正集结在长安街东段等待着出发。在此之前,我们已经进行了持续几个月的训练和彩排,常常是深夜12点头顶星辰出发,凌晨四五点迎着朝阳回来,但些许疲惫的身躯里是那颗按捺不住兴奋跳跃的心。因为再有不到1个小时,我们就要在天安门前为祖国的七十华诞送上最嘹亮的青春祝福!昂周阔步走过天安门前的场景如今还历历在目,总书记微笑着向我们挥手,当我们大声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时,北大学子对祖国清澈而炙热的爱与这铮铮誓言在长安街久久回荡,队伍中的我,热泪盈眶。

去年冬天,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北京。至今还记得冬残奥闭幕前的最后一天是中国轮椅冰壶队与瑞典队争夺冠军之战,也是我们在冰立方场馆志愿服务的最后一晚。当中国队最终锁定金牌时,整个赛场沸腾了。在即将结束冬奥志愿服务之际,能够亲眼见证五星红旗缓缓在冰立方中升起,聆听场馆奏响《义勇军进行曲》的庄严旋律,这是对50多天以来的付出与汗水最好的奖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一个民族只有寄望青春、永葆青春,才能兴旺发达。”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理应与时代同心,与党和人民同行,与祖国同频共振。

在奉献中永葆热忱

讲述人:刘映竹

大家好,我是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的刘映竹。

2017年的夏令营,我与工学院初次结缘。当时占肖卫老师讲述的科研经历令我印象深刻:“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北大工学人科技报国的热忱与笃行之志都让我心生向往。何其有幸,2018年的秋天,我终于带着行囊和憧憬走进心中的北大工学院。

2019年初,我将大学的第一个寒假交给了四川阆中大山深处的孩子们。6天时间、4个乡镇、8个贫困村、近800名调研对象。小小的我只是往前走了小小的一步,但我希望“教育扶贫”的愿景能如灯塔般照亮西南山区孩子们的夜空。

2020年,前所未有的挑战迎面而来。这一次,我们不再是置身事外的观众,而是被强行推入其中的主角。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疫情期间,我的医生父亲在交通防控点值守,从小到大我从未见过他如此忙碌。“未名博雅,家国天下”的信仰也在呼唤我,“刘映竹,你该做点啥!”我自告奋勇和父亲并肩战斗,同心抗疫。记得元宵节当晚,我们在家煮了700个汤圆、70个荷包蛋,为坚守在各个防控点位的工作人员送上了一份热气腾腾的团圆礼物。

去年以来首都疫情反复,我先后请战担任校园疫苗接种志愿者、核酸检测志愿者、班级防疫委员,将小我融入大我,在平凡岗位上依然保持热忱,笃行致远。作为北大工学人,今后我们更应该用奉献诠释责任担当,用行动践行强国有我!

寻找时代的支点

讲述人:于永泉

大家好!我是能源与资源工程系的于永泉。毕业后,我将以一名北大选调生的身份,奔赴三晋大地,去实现自己扎根基层、回报家乡的理想。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没有选择继续深造,我想,这源自于对乡土中国融入血脉的深情。

我的家乡灵丘县,曾是黄土高坡上的国家级贫困县,群山环绕,道路崎岖,经济和教育极度落后,但终于在2019年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这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和国家的政策扶持,更离不开一位位坚守在基层的村干部。他们用为民服务的真心和踏实作为的行动书写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在十几年的求学生涯中,我持续收到来自政府、社会和个人的资助。在北大工学的四年,是求知的四年。已识乾坤大,尤怜草木青。我坚信我们接受教育的目的,不是让我们摆脱贫穷的家乡,而是为了我们的家乡摆脱贫穷。

大三暑假我随支教团前往山西吕梁支教,看到这片土地在一代代人的努力耕耘下正焕发新生,更坚定了我回到家乡的信念。后来我了解到选调生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扎根基层,将个人理想和中国梦紧密结合。在榜样力量的激励下,我选择成为家乡的一名选调生。用实际行动回报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去实践家国情怀的轴线与支点!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新时代青年,“要乘新时代春风,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青年人的使命担当、工学人的报国之梦在科技前沿,也在平凡的乡间田野。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新征程上,我们将常怀赤子之心,不坠青云之志,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编辑:田薇

(本文转载自北京大学工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