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厉以宁教授纪念文集发布丨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作序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深圳分院
2020-11-27 10:11 浏览量: 3154

中国近现代变革、转型与发展是伟大和辉煌的历史过程,北京大学始于中国近代变革,并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这是鲁迅先生对北大的评价。从来新路新人找,每一代北大人都肩负历史的使命,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书写华章。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酝酿、成立和发展顺应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历程。在成立的第一天起,“创造管理知识,培养商界领袖,推动社会进步”就是每个光华人的使命,也是推动光华不断发展、创新的原动力。经过一代代北大人、光华人矢志不渝的奋斗,学院在学术创新、人才培养和贡献社会各方面做出了骄人成绩。

2020年正值学院建院35周年,也是学院的创始院长厉以宁先生九十周岁华诞暨从教六十五周年。“化身红烛守书斋,照见窗前桃李已成材”,厉先生诗词中的这句话,正是一代学人的情怀和写照。为了记录厉先生传道授业、教书育人的历程,叩问光华管理学院创业时期的初心使命和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回顾厉先生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亲历者和参与者,为国家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并以此勉励后学持续努力不断前行,光华管理学院编撰了两册文集以纪念。

《兼容并蓄终宽阔:厉以宁社会实践纪实》《一生治学当如此:厉以宁经济理论述评》两册书的书名取自厉以宁先生一首特别有纪念意义的诗词。厉先生在1955年大学毕业前夕写了一首七绝自勉诗:“溪水清清下石沟,千弯百折不回头,一生治学当如此,只计耕耘莫问收。”到了1985年,在毕业30周年之际,厉先生根据自己在北大的经历与体验,把这首七绝扩展为《鹧鸪天》:“溪水清清下石沟,千弯百折不回头,兼容并蓄终宽阔,若谷虚怀鱼自游。心寂寂,念休休,沉沙无意却成洲,一生治学当如此,只计耕耘莫问收。”

《兼容并蓄终宽阔:厉以宁社会实践纪实》透过历史亲历者的回忆和讲述,最大程度地回溯厉先生在教书育人、资政建言和政策实践多个领域的足迹,从创建学院到参政议政,从股份制到证券法、从“非公经济36条”到林权、农垦制度改革等,力图全面展现厉先生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倡导者”的风采。《一生治学当如此:厉以宁经济理论述评》则以学者们的评述和解读为主线,力图全面介绍厉先生学术领域的各个方向,在更加纵深的维度诠释和研究厉先生从教65年来的学术思想。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为《兼容并蓄终宽阔:厉以宁社会实践纪实》一书作序。

厉以宁先生是深受北大师生敬重的“老北大”,从1951 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已在北大学习工作近七十年。今年是厉先生九十周岁华诞,也是他从教六十五周年,三十余位亲历者详述了先生开创中国经管教育、倡导体制改革和讲述中国故事的求索历程,集结成《兼容并蓄终宽阔:厉以宁社会实践纪实》书。

这本书可以说是一部“史” ,既记录了厉先生教书育人、参政议政的奋斗实践,也记载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经济改革和企业发展的探索历程。这本书也是北大人经世济民、家国情怀的集中展现。光华管理学院创立、发展的历程,浓缩了北大服务国家经济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厉先生主持创办光华管理学院的时候,我正在北大中层管理岗位工作,见证了这段历史,也了解其中的一些人和事,深知改革发展之不易。在此机缘下,能为本书作序,我感到十分荣幸。

改革开放以来,厉先生等一批北大经济学家满怀赤子之心,为中国经济改革发展贡献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厉先生多次说,他这一生主要是两个身份,一是经济学研究者,二是经济学教师,两者都是他所爱。朴实无华的话语中,透露着对立德树人和科研事业的情真意切。我想,这就是北大学者的精神魅力之所在。

厉先生一生研究经济,是经济学泰斗,是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代表。他深切关注中国的经济问题,潜心研究和密切注视着现实经济的发展变化,不仅贡献了大量重要的改革思想,更亲历*,直接参与、推动多项经济改革的进程。

1986年4月,在北大办公楼礼堂召开的校庆学术论坛上,厉先生提出了股份制改革理论,为我国逐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点燃了思想理论的“引线”。那时,我正在北大法律系念研究生,有幸接触了厉先生的许多思想火花。这对我在20世纪90年代到地方工作,参与推动一些重要的经济改革发展事业,是很有助益的。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厉先生还主持起草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参与推动集体林权制度、农垦制度改革,在民营经济、“三农”问题、低碳发展、国企改革等多个领域均有重要建树。他的经济学思想不仅是中国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提升中国经济学理论影响力的宝贵财富。

“经世济民”是厉先生的理想。他率性坦诚,一直提倡要“立足中国,用学术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多次说过“任何经济学家都不可能是先知先觉者,必须跟着实践走”“文章发表得再多,不联系中国实际对中国的改革没有用处”。他是这样想,也始终是这样做的。2018年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了100名“改革先锋”,厉先生被誉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倡导者”。这是来自党和国家的最高评价,厉先生实至名归。

厉先生也是德高望重的师者,数十载潜心育人,桃李满天下。他为我国经济理论的发展以及教育事业的开拓倾注了全部心血。年近九十之际,他仍然坚守讲台,坚持给本科生上课,是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典范。他开设的课程吸引了全校各个院系的学生,几十年来,慕名来听课的学生总是挤满课堂,成为北大一景。厉先生曾多次说,自己最大的心愿是“学生们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培养了许多行业领袖,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为北京大学赢得了学术荣誉和社会赞许。

作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创始院长,厉先生为学院的创立、为北大管理学、经济学教育事业以及学科建设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1994年,北京大学与光华教育基金会签署合作协议,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更名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中国,思想解放的任务还远未完成。因光华基金会来自中国台湾,这给光华管理学院的更名和创办带来不少思想束缚和困扰。所幸,当时的校党委和行政人员与厉先生一起力排众议,才有了今天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在经管学术界“因思想而光华”的地位。

1955年,厉先生大学毕业前夕曾写下一首《鹧鸪天》以自勉:“溪水清清下石沟,千弯百折不回头。兼容并蓄终宽阔,若谷虚怀鱼自游。心寂寂,念休休,沉沙无意却成洲。一生治学当如此,只计耕耘莫问收。”这是厉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他“莫问收”的辛勤耕耘和学识德行,一直在默默照亮我们的前行之路。在先生九十寿辰之际,由衷祝愿先生健康长寿,学术生命常青。

邱水平

2020年9月

厉以宁教授,男,汉族,中共党员、民盟盟员,1930年11月出生,江苏仪征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曾任民盟中央副主席,第七届、八届、九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他是我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之一,参与推动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主持起草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参与推动出台非公经济36条以及非公经济新36条,对我国经济改革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另外,在国有林权制度改革、国有农垦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低碳经济发展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荣获教育部第六届及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编辑:煊彧

(本文转载自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深圳分院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