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李世雄奖”获得者汪春昌:我愿做学生的垫脚石

安徽大学
2021-10-26 21:40 浏览量: 3108

9月17日,第十四届“李世雄奖”获奖者名单公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汪春昌教授为获奖者之一。这个奖项旨在褒奖我校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成绩卓著的教师,“获得这个奖我感到很光荣,”汪春昌教授回应说,“一路走来很不容易,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2010年,汪春昌教授作为“安徽大学特聘教授”来校工作。任教十二年来,他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绩。

把学生视如自己的孩子

除了担任2019级材料物理(1)班的班主任,汪春昌教授每年还要指导介电功能材料实验室里从事科研训练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对这些学生,他都视如自己的孩子,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

汪春昌教授称自己“好为人师”。他认为,从高中到大学,学生经历了一次“断崖式管理”,部分学生在这个过渡阶段因为不会自我管理,放松了学业、耽误了前程,非常可惜。说起这些,汪春昌教授神色担忧:“他们可都是安徽省非常优秀的孩子啊。既然江淮父老放心地把孩子交给了我们,我们就不能辜负期待,必须对孩子们负责。”因此,他主动申请担任19级材料物理(1)班班主任,希望通过自己的管理带给学生指导与帮助。“没有事情的时候汪老师每天都会来学校,并且每天会进两三次实验室”,2019级介电功能材料实验室研究生陈鹏飞说。

秉持“爱的教育”的理念,汪春昌教授提出,教育不仅是“管理”,更是“爱护”。他注重培养学生沟通交流、感情表达的能力,常与学生一对一地谈心,“让学生遇到事情能有人可以倾诉”,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他提出”四个一”的要求,即一份谋生的职业,一个高雅的爱好,一项长期坚持的运动,以及一个“人”,也就是终生的伴侣。为了帮助学生做到最后一个“一”,他为学生讲授恋爱、婚姻知识,“我希望我的学生不仅在学业上要走得更远,而且还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美满的家庭。”

从教以来,汪春昌教授在班风、学风建设、专业指导、人生规划、人文关怀等方面尽己所能,为学生排忧解难、答疑解惑。至真至诚的付出,赢得了学生们的信任和爱戴。学生王强强在给汪老师的感谢信中深情写道:“经常去您办公室讨论数据,无论您多忙,都会放下手中的事情,跟我在纸上比划思路,兴起之处,还会站起来在办公室的白板上给我作图解释。您让我第一次如此真实地认识到,教授也可以这样平易近人。.......您是我科研道路上的启蒙人,也是我在大学里最尊敬的老师,您让我知道做科研不仅要足够努力,也需要有正确的方法,您让我知道科研人所需的最基本的品质”。

坚信“教育在课堂之外”

依托实验室科研平台,以培养创新型学术拔尖人才为目的,汪春昌教授对有志于走学术道路的本科生进行系统的科研训练,旨在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学术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学术英才。

现在的介电功能材料实验室创新型学术拔尖人才培养硕果累累,先后有11名本科生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了SCI论文;指导的本科生王强强、费宇明完成的科技作品《BiFeO3陶瓷介电弛豫研究—以La/Co掺杂为例》获2019年“挑战杯”省赛特等奖、国赛三等奖;2011-2020年实验室共毕业本科生23人,其中有3人出国(境)深造,1人加入乡村振兴教书育人,其余19人全部保送或考入985/211高校/中科院研究所,深造率高达95.6%;培养的研究生中有3名同学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毕业后多人已迅速成为单位骨干。

汪春昌教授为学生讲授过多门课程,学生对他教学效果的评价均超过91分,但他坚信“教育在课堂之外”。他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实验室里,汪春昌教授注重对学生三个方面的培养:一是科研的能力,即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常对学生讲,不要做‘算盘珠子’,一拨一动,要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二是寻找科研的方向,“科研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三是素质培养,“我们的实验室有一些‘规矩’,比如要求学生遇到事情‘马上办’,而且要做到‘perfect’。”这些要求被制作成牌,挂在实验室的墙上,时刻提醒着学生们。“之前我有一点‘拖延症’,汪老师的要求不仅提高了我的科研效率,对我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陈鹏飞说。

“教研并举、寓教于研”是汪春昌教授提出的创新型学术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他注重把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培养有机地串联起来,实现教学和科研的良性循环,“材料专业的成果更新很快,教科书易与先进的科研成果脱节,所以实验室致力于将书本知识与最新科研成果有机贯通起来”,相关成果荣获了2019年度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我们要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我们要为国家培养人,培养有理想、有使命担当的人。”汪春昌教授把本科生科研训练变成思政教育的第二课堂,在思政教育中融入科研元素,常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相关科研成果的国家背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鼓励学生为国家的科研实力做出贡献。他还带学生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与同学们一起到革命教育基地学习,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润物无声地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家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爱国奉献的家国情怀。

“板凳宁坐十年冷”

汪春昌教授长期从事电介质物理和电介质材料研发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目前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Science Bulletin》、《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80余篇,其中大类一区论文20篇,自然指数论文15篇,受邀撰写英文专著章节一章,2020年荣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笃定初心,长期坚持”,这是汪春昌教授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他一直以来坚守的准则。“材料领域热点很多,但是做科研不能只追‘热点’,要沉得下心,我们老一辈科学家,很多人一生只做一件事”,抱着“板凳宁坐十年冷”的笃定心态,汪春昌教授坚守在传统的材料领域。“在电介质物理领域我们仍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也仍然想继续做下去,至于最终的研究成果会对这个领域产生多大的影响,我们不予置评”,当被问到为什么坚持现在的研究方向,汪春昌教授这样回答,“虽然现在这些内容不是研究的‘热点’,我们可能不被理解,但是我们想追随自己的初心,不问前程,把我们想做的东西坚持做下去。”

汪春昌教授目前担任材料科学系系主任,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材料物理”负责人,在“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第五轮学科评估、一流专业申报和专业建设、“双基”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服务性工作。这些工作细碎、繁琐,汪春昌教授全程参与,收集、整理、撰写材料。说到为学校、为学院所作的贡献时,汪春昌教授淡然地说:“我只是做了自己的分内工作”。

未来,汪春昌教授希望推动更多实验室成果走向应用阶段,去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希望可以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他说:“我希望能做学生的垫脚石与铺路人,让学生在我的帮助下走得更远。学生将来发展好了,那是我‘吹牛’的资本。”

图文 | 安徽大学融媒体中心

排版 | 杨云龙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