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人的夏天(七)

安徽大学
2021-08-31 15:12 浏览量: 3696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安大师生牢记“行胜于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把小我融入大我,在躬行践履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2021年第九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第二名作品《龙凤呈祥》

@艺术学院2018级本科生赵一鸣

此次参赛作品,在2021年第九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中荣获了第二名的好成绩。选择“龙凤呈祥”作为其主题,原因有二:首先,我们的团队偏好中国古典元素,并且有擅长国潮插画风格的成员;其次,“龙凤呈祥”一词虽然象征着中国从古至今的期盼与信仰,却在现代很少被提及以及欣赏。因此我们想将这一词与插画形式结合起来,使有形的画与无形的精神信仰重新回到这个时代的视线中。

“龙凤呈祥”纹样是从“徽州三雕”中提取的。为此,我们进行了实地采访调查,并且拍照记录现存的古代图形,根据不同的材质表现形态进行归纳简化。同时,在设计与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也产生了一些疑问,如:复杂的古典图形、极富装饰性的团是否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如何提炼形象又不丢失原有特征?……但,每一次的尝试都有新的可能,此次绘画的过程正是把多重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很好的故事。不过,本次作品在表现形式方面仍略显古板,需要学习和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

团队成员:艺术学院2018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赵一鸣、仇硕涵、胡冰冰

安徽省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基于视-触多模态信息融合的气动式软体仿生机械手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19级本科生徐旭

在创作前期,我们与导师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现有市场上的机械手大多都是刚性机械手,抓取方向规定,只能执行单一的任务,并且刚性机械手是由刚性部件构成,在抓取物体时存在着交互安全性差、灵活性差等问题,为了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跟老师讨论决定设计制备一款软体机械手,并且将视触多模态与软体机械手相结合,使软体机械手具备视觉和触觉的功能,提高在抓取过程中的交互安全性、灵巧性、和自适应性。当然在创作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瓶颈,我们起初会比较迷茫和困惑,但在导师和学姐学长的帮助下,我们锻炼了自身的能力,提高了团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每个作品都有自身的创新性所在,我们的创新点就在于:① 设计并优化机械手结构,通过观察自然界海星生物的结构,结合3D打印与流体成型制备工艺,设计了一款仿海星触手的软体机械手,具有柔顺性高、抓取速率快等特点;② 提升软体机械手的触觉感知功能,结合3D打印技术和自组装制备工艺,将电容式柔性三维力触觉传感器与机械手一体化柔性封装,使机械手具有更充裕的触觉感知功能;③ 实现视-触多模态信息融合与软体机械手相结合,视觉和触觉与机械手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人类的感知与认知机制,具有识别效率高,抗干扰性强的优点,提升了机械手抓取物体的安全性和灵活性。

而该仿生机械手的实际应用价值是拓展了软体机器人在智能机器人领域以及对表面刚度较低、易碎或形状不规则物体的识别与安全抓取等方面的深入应用。同时,我们希望该发明能在物流、制造型工业等行中业发挥一定的作用,提高一些实际操作的环境适应性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我们团队的整个创作过程是充满挑战的,但更是不断进步创新的。我们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在积极学习,发挥了自身的价值,导师也时常为我们指导点拨。在看文献做仿真实验和验证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讨论,总结难点,攻克问题,我们都很享受这个一起创作的过程。期望我们能在之后的国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团队成员:徐旭、王威、奚业龙、杨光、邢蔚婷、吴霆、张心怡、陈叶馨、强馨予、齐海强

指导教师:郭小辉、吴军、屈磊

阿狐,从‘心’遇见美丽校园——安大人自研发校园信息技术产品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019级本科生胡启恒

阿狐基于资环学院下属‍地理信息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测绘工程专业的技术优势,与校GIS社、观鸟会等社团深度合作,利用网页、公众号、小程序等形式,以最专业严谨的科普态度带领同学们以全新视野看见安徽大学除了人类生活圈之外生机盎然的生命世界。

基于高德地图开发的安徽大学校园植物地图(部分)

一年前经过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大类分流,我进入了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经过一年多的学习,让我对这个整日与计算机编程和各式各样地图打交道的专业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作为一个时常产生奇思妙想的人,我也更加希望能够利用我所需的知识创造些什么。

时间很快来到了2021年,由著名的知识科普博主“无穷小亮”掀起的自然科普浪潮很快覆盖了整个互联网,作为很早之前就关注小亮老师的网络用户,我很自然地产生了加入到这场浪潮之中的想法,在和我同学院的好友,同时也是一路走过的伙伴——19级环境科学邵宇铭、19级生态学王玉珏两位同学交流了自己的想法之后,今年7月初,我召集了来自资环学院、艺术学院、外语学院的数位同学,正式创立了阿狐,至于这个名字,当然很容易想见是取了AHU安徽大学之意。

阿狐卡通形象

阿狐原创徽章

阿狐原创礼品袋

目前阿狐的产品开发和活动策划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发筹划之中,项目以于2021年暑期正式开始,我们为阿狐设计了logo,卡通形象,收集、整理了校园内的植物资料并制作了每种植物的手绘图画,以及以上述要素为基础设计了多款阿狐周边文创产品。

经过前期的开发与筹划,目前已经实现了安大校园植物地图网页版的制作,未来将以地理信息科学技术为基础开发校园三维建模,楼层室内导航等兼具实用性、创意性为一体的校园信息技术产品,并以网页、小程序、APP等一系列形式面向用户开放。同时,以阿狐卡通形象和校园诸多植物的原创卡通形象为中心设计的多种文创产品也将和后续的多种活动相互配合,增强阿狐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欢迎同学们的参加。

团队成员:胡启恒、邵宇铭、颜谭湘、王玉珏郑纪祥、季子诚、陈子豪、江夏寄、崔蓉、汪欣昱、毛茸茸、陶雅露、张继东、李昕怡、汪甜

安大科考团队在“珠穆朗玛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进行大气甲烷、二氧化碳和水汽的连续高频观测实验研究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李劲松老师团队2019级博士研究生许林广

我所在的课题组主要从事新型激光光谱技术及其在大气、海洋和土壤生态等领域应用研究,为积极响应我国“双碳”战略发展目标,课题组本次科考研究以典型大气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及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和气候效应中具有重要影响的水汽(H2O)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自主研发的“激光光谱分析仪器”,计划在海拔4276米的“珠穆朗玛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进行大气甲烷、二氧化碳和水汽的连续高频观测实验研究,通过获取地球大气环境“本底状况”的科学数据,为未来开展碳循环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疫情期间,为了珍惜此次来之不易的科考机会,团队成员在出发前做了大量的筹备工作。考虑到长距离运输可能损坏仪器影响科考任务的风险,我们在实验室进行了详细的筹划,最终决定将三套仪器设备“浓缩”成一套可同时测量大气二氧化碳、甲烷和水汽的“激光光谱分析仪器”系统,并将其拆卸成散件装入随身行李箱内,进行反复组装、集成和拆卸操作,确保到达目的地能及时高效地开展工作。

为了不浪费在综合观测研究站上的每分每秒,到达观测站后我们简单休整后就开始对“激光光谱分析仪器”进行组装和系统恢复调试工作,包括电子学器件的测试、光学系统的调整、数据离线采集和在线实时监测程序的软件调试等。通过大家熟练的操作,仪器很快就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并将其安置在室外观测区内空旷环境下进行大气光谱数据采集和实时分析,结合现场数据进行了优化。在确保系统能够稳定长时间测量后,开展了青藏高原大气环境中甲烷、二氧化碳和水汽三个分子同步高频连续3日监测实验。

本次科考目的地选择在海拔4276米的“珠穆朗玛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由于初入高海拔地区的低压缺氧环境中,团队成员均产生了轻微的高原反应:乏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痛等症状。为此,团队成员进行了轮流休息、从便携式氧气瓶中吸氧等方法来缓解高原反应。青藏高原天气变化无常,为防止夜晚突降暴雨,团队成员分时段24H轮流值班以保障实验仪器的正常运行。

此次科考过程中,团队成员经历了不分昼夜的实验筹备、疫情期间的旅途波折、高原苛刻环境下生理痛苦等各种困难,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携手并进,最终圆满完成此次科考任务,并获得了一批重要的科学数据。除此以外,我们发现高原环境下的大气本底状况与内陆地区大气成分等环境因素差异性较大(如:气压和含氧量),为了精确的获得科学数据,实时信号处理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环境参数,受外场实验条件的限制,我们将实验仪器进行了调整和优化,现场初步结果与站上其他单位安置的国外进口仪器(PICARRO水同位素分析仪器)测量的H2O浓度结果相近。我们正积极开展数据的详细分析工作。

团队成员:

教授:李劲松博士:许林广硕士:黄琪、蒋聪

来源 |艺术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采访 | 赵玉婷 于涵 赵天时 汪子琪

排版 | 周润彤

责编 | 王炳贺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