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丨“中国这十年·教育这十年”西财篇章之四: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2022-11-03 20:00 浏览量: 3241

日月开新元,万象启新篇。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十年,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铸就了激荡人心的东方传奇,赢得了令人惊叹的大国荣光,一个古老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时间镌刻不朽,奋斗成就永恒。新时代十年,西南财经大学党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教育部党组和四川省委决策部署,围绕“建设财经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奋斗目标,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勇担时代使命、抢抓历史机遇,把握战略主动、推进实践创新,共同书写了“中国这十年·教育这十年”的精彩“西财篇章”。

  今天,系列报道推出第四篇:《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

  

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先后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开启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历史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系统回答了新形势下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十年来,在教育部党组和四川省委正确领导下,西南财经大学党委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扬人才培养主旋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坚定不移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中之重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西南财经大学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十年来,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出台《贯彻落实实施方案》《思政课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实施方案》等,针对外语专业教育、来华留学生汉语教育专门制定“三进”教学工作建设方案,不断完善“三进”教学体系。新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专题”等系列课程,以“大思政课”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获批中宣部首批“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和四川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以及四川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十年来,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不断增强。

  坚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学校最鲜亮的底色。建设高水平思政课教师队伍,推出“西财红色讲坛”“名家进思政课堂”等,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施思政课程质量提升工程,聚焦课堂“温度、深度、活跃度”,打造必修与选修、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思政课程体系,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深化思政课教学范式改革,推出网络思政“金课”40余门,创新“双循环反哺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辅导员和研究生导师导学作用,以坚实的思想理论引领学生。将红色文化长廊、校史馆、货币博物馆作为教学资源有机融入思政课,打造“红色长征在四川”虚拟仿真项目、“红色文化走廊”教学基地,把校内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获全国高校思政类教师教学竞赛奖励7项,获批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获评四川省思政课建设先进单位以及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4项。

  十年来,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实施课程思政建设计划,着力画好“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心圆,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先后召开教育思想大讨论、课程思政推进会等系列研讨会,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建成课程思政云平台,编写27本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和教学指南,开展“党史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大学生讲课程思政”比赛,充分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统筹制定各专业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完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深入实施“一课一思政”“一域一特色”“一院一品牌”建设,构建“本硕博”一体化课程思政育人贯通工作机制。获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26人荣获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34项,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多次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学习强国”、人民网、新华网及教育部官网深度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西南财经大学坚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实施全周期通识教育,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十年来,全面构建五育并举的培养体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坚持“五育并举”,全面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坚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促进思政课立德与树人、教材体系与教学内容、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教学实施与质量评价“四融合”。实施《本科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计划》《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意见》等,提升智育水平。深化“1+3”体育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构建“四位一体”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体系,打造“一校多品、一院一品”校园体育文化。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制定《加强美育工作实施细则》,成立艺术教育中心,艺术类课程由16门增加到39门。深入推动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构建“5+4+4”劳动教育模式,培育劳动“价值观”、建好“金课群”、开展“实践系”、打造“共同体”,探索财经高校劳动教育创新之路。

  十年来,持续深耕全周期通识教育体系,学生综合素养显著提升。

  基于辨证思考、有效沟通、科学判断和价值塑造四个目标,实施全周期通识教育,将通识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互融共通。全面提升通识教育课程品质,打造“思维与表达”“文化与社会”“艺术与审美”“科技与经济”四大课程模块,开设“沟通与写作”“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艺术导论”“数字经济”等通识课程,通识课程由98门增加到167门。实施名著阅读“五个一工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改革公共外语教学,开创AI智能学习新模式,提升学生语言素养。优化数学分层分类教学,设立数学荣誉课程和荣誉学士学位,夯实学生数理基础。发起成立“川渝地区通识教育联盟”,推动教师互派、学生互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共建共享优质通识教育资源。学生获省级以上体育类竞赛奖励200余项、省部级以上艺术类奖励100余项。

  十年来,系统完善立体化双创教育体系,学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全过程融入、全环节衔接、全要素聚集。成立创新创业中心和创新创业学院,出台《大学生创新创业行动方案》《本科生创新创业活动学分认定暂行办法》《研究生社会实践管理办法》《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学术创新成果认定办法》等文件,完善学生创新创业学分管理办法,推进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改革,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有机融入课程、教材、实践等人才培养各环节。先后开设创新创业课程157门,上线创新创业慕课30门,出版创新创业教材15本,获批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8门。集聚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拓展校内“一圃一园两基地”创业实践平台,与四川省商务厅、金融机构、成都商贸城等共同推进研究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香港金融数据公司建成“FDT创新工场”,设立1亿元“西财—黑马”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深入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建设“知行天下·读懂中国”实践教育品牌。在“互联网+”“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等竞赛中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132项,荣获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入选“中关村创新创业人才基地”,获批四川省首批创新创业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西南财经大学坚持人才培养“全面发展观、人人成才观、系统培养观”,把思想品德、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优良环境,为每个学生个性发展和人格养成提供充分养分。

  十年来,聚焦“三类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渠道更加畅通。

  畅通多通道拔尖人才培养路径,实现由单一人才培养向多元化人才培养转变,培养了大批具有学术创新能力、高端应用能力和国际组织胜任力的拔尖创新人才。构建优生优师优培机制,设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研究生考试招生模式,通过“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考查,不断完善人才选拔标准和方式方法,设立“光华博士创新项目”,优化“申请—考核”博士生选拔机制等,形成了规模稳定、结构合理、学科特色鲜明的高层次人才选拔与培养体系。实施经管学术精英培养计划,建设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入选教育部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研究生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发表论文16篇,发表中文A和外文B及以上高水平期刊论文累计突破1000篇。实施复合型行业菁英培养计划,开展研究生学术及实践“双师”联合培养,将“光华创新人才实验班”升级为“新财经光华实验班”,数量由6个增加到9个,建好经济与管理国际化创新人才班,与中国建设银行共建“西财建行学院”,创建“西南财大—云从科技” “西南财大—戴德梁行”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精准对接行业需求“定制”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实施国际组织人才专项培养计划,设置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实验班,采用“外语+专业+国际组织知识”培养模式,建立中文+英语+第二外语“三语”训练机制,培养国际组织高层次专门人才,获批教育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首批基地。

  十年来,构建“四跨四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能力显著增强。

  坚持跨学科交叉与协同创新育人,改革“跨课堂拓展、跨学制贯通、跨学科交叉、跨学校协同”育人模式,推进“五育融合、通专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推进思政课堂、科研课堂、社会课堂、创新创业课堂深度融合。建立本硕课程互选机制,实施光华博士创新项目。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构建以学科交融平台为支撑、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机制。推进跨学校协同,发起成立财经高校劳动教育联盟、财经慕课联盟等。实施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工程,优化通专融合课程体系。开展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社会实践,联合创办金融科技国际联合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深化“项目+活动+平台”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改革,与中国建设银行、云从科技等合作搭建产学研育人平台。设立教改专项重点支持优秀案例建设,多篇案例入选加拿大毅伟商学院案例库、专业学位全国教育指导委员会百篇(优秀)案例及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案例库。人才培养能力显著增强,3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占全校专业总数的80%。会计学院成为中国大陆首家通过AACSB商科和会计双认证单位,工商管理学院获EQUIS认证和中国高质量MBA认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作为全国首批试点专业通过教育部理农人文社科类专业认证。

  十年来,健全“四制五化”培养机制,人才培养活力充分释放。

  秉承“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理论为基,学术为根,创新为魂”,构建“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项目制”四制协同,实施“小班化、个性化、智能化、国际化、本硕博贯通化”五化联动育人。成立诗白书院,汇聚国内外人文社科名师大家,实施“名师执教工程”,组建“学术导师+学业导师+朋辈导师+生活导师”导师团队,引导学生跨大类、跨学科、跨专业选课修读学分,创新学习型项目、竞赛项目、科研项目、创业项目等项目制学习方式,打造通识与专业相结合、教学与养成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科研与成长相结合的学习共同体,建设浸、养、熏、育的学习生活社区。深化研讨式教学、混合式教学、创新性学习、过程性课业评价-非标准化考试“四位一体”的课程教学范式改革,推广小班化教学,实施智能化教育教学工程,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持续推进高品质国际项目建设,获批特拉华数据科学学院中外办学机构和3个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优化“硕博贯通培养项目”和“直博生项目”,畅通学生学术发展通道,实现本硕博一体化育人。教育改革活力充分释放,完成“经济与管理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与创新”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获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6项,新增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107项,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67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西南财经大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创新新财经教育理念,以改革为根本动力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以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十年来,引领新财经,拓展一流人才培养新境界。

  西南财经大学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准确把握新时代学校发展的历史方位,提出“建设新文科,引领新财经,创造新优势”的战略理念,实施《“新财经”本科教育行动计划》和《“新财经”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行动计划》,主动担负起引领“新财经”的时代责任。扎实推进“四新”建设,以“智能+”和“物联网+”改造升级传统专业,探索“新财经+新工科”模式,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同举办“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硕博学位联合培养项目,增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金融科技等新专业,设立人工智能研究生荣誉项目。聚焦大数据思维和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构建“财经理论+数据算法+模拟建模+机器学习+场景运用”的新财经课程体系,新增国家级一流课程15门、省级一流课程103门。实施新时代经济与管理系列精品教材建设工程,新出版教材134部,主编的《中国金融学》、参编的《中国财政学》入选教育部首批中国经济学教材编写名单,4部教材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刘诗白教授荣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十年来,聚焦数字化,助力教育改革现代化新发展。

  实施“数字西财”新动能提升计划,通过数字教育化和教育数字化把握教育改革现代化方向,发挥数字的引领、撬动和赋能作用。深入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在中国大学MOOC等平台上线慕课77门,创设具有临场感、沉浸感和交互性的教学情境,建设在线虚拟实验课堂 (OVEC) 项目、金融科技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乡村振兴政策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等场景化教学项目,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打造数字化在线自主学习平台,优化数字化课程课时认定、学分认定、学习成果积累转换机制,探索教学画像评价,完善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教育质量常态监测,构建动态监测体系。打造全国性、区域性数智教学共同体,基于“智能+”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标准、建设路径、运行模式等,积极开展虚拟教研室建设,获批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3个。完善西财智慧教学体系,加快教室智慧化改造升级,新增智慧教室50间,形成共建共享的智慧教育新格局。

  十年来,对标高质量,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作新贡献。

  始终坚持把自身的发展与党和国家的需求、与行业和区域发展的需要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等重大战略上主动作为,推动人才培养链与经济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聚焦中国金融改革、“一带一路”建设、脱贫攻坚等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打造中国特色新型高端智库,141份咨政报告获省部级及以上领导批示。面向经济、行业、科技发展前沿和区域产业,聚焦数字经济、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关键领域,布局急需专业和培养急需人才。利用学科专业优势成立“反贫困政策实验室”和“乡村振兴政策实验室”,聚焦“扶志”“扶智”,实施“青少年教育促进计划”“劳动收入奖励计划”等,探索“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模式,把电商课堂搬到扶贫一线,助力美姑、金川等地脱贫。参加选调生和基层就业项目的人数逐年攀升,积极投身西部及扶贫一线,持续为西部大开发、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荣获“全国高校就业50强”称号,获评“2021中国智库建设特色案例”项目之“社会服务十大特色案例”,“劳动收入奖励计划”入选教育部《高校扶贫优秀案例选编》。

  新时代十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十年,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十年,是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十年,西南财经大学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新成就、迈上了新台阶、实现了新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南财经大学将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加快建设财经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新的力量,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西财新篇章!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西南财经大学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