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传校史 | 愿“生为中华人,死为中华魂”的校友秦邦宪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2021-04-09 11:59 浏览量: 8333

四流归一,薪火相承。办学以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四大母体院校在民族危亡、战火纷飞中,几经变迁,艰难辗转,培养了大批救亡图存的科技人才,并将现代文化思想、民族文化精髓和高等教育精神,历史性地传承给了西安建大,铸就了学校独特而厚重的大学文化和办学精神。追溯学校办学近125年并校65年的发展历程,西安建大始终面向国家需求办学育人,对国家和社会无私奉献、勇于担当。这既是一所高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发展史,也是中华民族百余年来不屈不挠、谋求复兴的奋斗史。为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内涵,紧密结合校史弘扬建大精神,特推出“学党史,传校史”专栏,以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迈向新征程,奋进新时代!

1925年,上海爆发了“五卅”运动,反帝风暴迅即卷到苏州。年仅18岁的秦邦宪正值肺病缠身,因吐血而卧病床上。5月31日,当中国共产党员姜长林受恽代英、侯绍裘的派遣来苏州向他传达“五卅”惨案经过,他顿时义愤填膺,怒不可遏,当即披衣下床,写了“我体殊弱,不能起立,唯一念及上海惨况,国之将亡,焉顾我身,宁愿生为中华人,死为中华魂”的豪言壮语,表现了气壮山河的爱国精神。

博古

秦邦宪,字则民,博古是化名。江苏无锡人,出身望族,系北宋著名词人秦观之后,世居无锡耆英里(今中市桥巷)。他于1907年6月24日诞生在杭州。幼年在无锡秦氏公学接受启蒙教育,1914年上小学。

1921年夏,考入苏工前身苏州江苏省立第二工业学校土木科。在这里他开始接触《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积极探求真理,思想有了长足进步。

1924年夏,加入由上海大学无锡籍学生发起的中国孤星社,并被推选为该社苏州支部委员。7月,他又加入锡社。由此,他与上海、苏州、无锡等地的爱国青年学生有了进一步的广泛交往。

1925年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国民党。5月,与进步同学一起在可园举行纪念“五四”运动报告会。上海“五卅”惨案发生时,他正咯血卧病。当时他是苏工学生会会长,也是苏州学联负责人。

惨案发生后的日子里,他在北局主持了13校800余学生参加的紧急会议;他冒雨前往萃英、显道、桃坞三校作演讲;并抱病参加了苏州20余校3000多学生在体育场集合的反帝示威游行。后又出席苏州外交后援会、苏州学生联合会在青年会举行的联席会议。并在中国孤星社与锡社联合出版的《血泪潮》上发表了《病榻琐记》《记军事教育》等10多篇宣传反帝救国思想、抨击时弊的文章。

1925年7月,于苏工毕业,考入上海大学。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宣传干事,参加上海工人第一次武装起义的具体准备工作,经受了一次血与火的锻炼。经中共中央批准,于1926年11月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30年5月,秦邦宪回国。被分配在全国总工会任宣传干事。参加《劳动报》编辑工作。12月,被补选为团中央委员,任宣传部长。1931年4月改任团中央书记。9月,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在上海组成,博古是主要负责人。

1933年初,进入中央苏区,5月增被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在瑞金召开,被选为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总负责人。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开始长征。在担任主要负责人期间犯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1935年1月,在遵义举行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判了军事战线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会后不久,政治局常委决定改由张闻天担任中央总负责人。博古仍任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委员,兼总政治部代主任、主任。他在实践中认识到毛泽东军事路线的正确,衷心拥护新的中央,在与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的斗争中坚定地站在中央一边。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博古被任命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主席,兼外交部长。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作为中共代表团成员到西安,协助周恩来与蒋介石进行谈判,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和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作出了积极贡献。1937年1月,新华通讯社建立,被任命为第一任社长。同年2月,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

1937年,毛泽东、周恩来和博古在延安

1937年8月,中共中央为加强南方各省抗日活动的领导,决定成立长江沿岸委员会,周恩来、博古、叶剑英、董必武、林伯渠为委员,由周恩来任书记。先期抵达南京的博古、叶剑英等,以中共代表团的公开身份,积极开展各种合法斗争,促使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并先后营救出关押在南京、上海、苏州、杭州等地的大批“政治犯”,包括陈独秀、刘宁一、王鹤寿、陶铸等约一千多人。

1937年12月,中央决定在武汉成立中共中央长江局,由周恩来、博古、项英、董必武组成,博古兼组织部长。他为巩固和发展南方各省党组织、为创办中共第一张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机关报《新华日报》作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朱德、叶剑英和博古(从右至左)

1938年9月,中央决定撤销长江局。10月,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次年1月,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成立,博古为常委兼组织部长。在周恩来赴苏联治疗臂伤期间,代理书记工作。他在执行中央方针,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反对国民党的“溶共”政策方面,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特别是利用《新华日报》开辟舆论战线的斗争,受到毛泽东的称赞:“它如同八路军、新四军一样,是党领导下的又一方面军。”

1940年11月,从重庆回到延安。中央为加强宣传舆论阵地,决定筹备出版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任命博古为社长,兼新华通讯社社长。他在开创党的新闻事业中呕心沥血,废寝忘食,把《解放日报》和新华通讯社真正办成了党中央的喉舌,并带出了一支新型的新闻队伍。

1943年3月,任中央党报委员会主任。在1944年5月举行的六届七中全会上,被推选为《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委员。在1945年4月党的“七大”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

1946年2月,奉中央之命赴重庆协助周恩来工作,担任政治协商会议宪法草案小组委员会中共委员,这是他一生最后的战斗岗位。由于谈判中斗争极为激烈,为向中央请示,他同王若飞于4月8日从重庆飞赴延安。因飞机失事,不幸殒落在山西兴县黑茶山上。同机的还有叶挺、邓发等17人。噩耗传开,举国悲恸。延安、重庆、上海、北平等地都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领导、战友和各界人士纷纷发表哀悼和纪念文章。

毛泽东在《解放日报》发表的《向“四八”遇难烈士致哀》一文中说:“亲爱的战友们,不朽的英雄们:数十年间,你们为人民事业做了轰轰烈烈的工作。今天,你们为人民事业而死,虽死光荣!

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发表的悼念文章中说:“博古!你是为修改宪法草案而粉身碎骨的。我记住,我永远记住。我敢向你保证:我们要为坚持完成一部民主宪法,建立民主中国而奋斗到底!”

在重庆举行的追悼大会上,由郭沫若宣读的祭文中称“秦公博古,南方之强,守正不阿,寡默深藏,为民请命,锐不可当,言室满室,言堂满堂。

秦邦宪精通俄文,曾翻译《苏联共产党历史简明教程》《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和《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基本问题》等经典著作。

本文根据李志英著《博古传》,吴葆补、朱昱鹏编《博古文选、年谱》整理。

——摘自《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建校90周年纪念册》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