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马弘:教学相长,在开放中追本溯源、走向国际 | 融合式教学进行时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22-07-08 09:19 浏览量: 2446

“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各国间商品和服务交换关系的学科,清华经管学院马弘教授的“国际经济学”课程在2022年春季学期的全球融合式课堂中吸引了许多国内外学生参与学习。马弘谈到加入全球融合式课堂的初衷时表示,“‘国际经济学’的课程理念与全球融合式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对外开放’和‘交流’对于本课程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的,加入全球融合式课堂是顺势而为,更是疫情当下,清华人的作为和担当。”

结合实例,溯源历史背景

马弘对于“国际经济学”课程有两方面的目标,一是介绍理论知识,二是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分析现实政策。为了让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专业基础的同学更好地接收和理解课堂知识,他在讲解每个国际贸易理论模型之前会介绍该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并辅助讲解一些与模型相关的现实案例。

马弘分享说:“我注意到课上有来自美国、西班牙、比利时、俄罗斯的同学,我会有意识地拿这些国家来举例。比如我讲特定要素模型时,就会拿美国南北战争的起因来做引导分析。介绍外包模型时,会用富士康代工生产的苹果手机来举例。”将理论知识与其历史背景和现实案例相结合,同学们才能够真正做到贯穿古今,学以致用。

而针对复杂多样的理论模型,马弘则表示,“为了兼顾不同专业基础的同学,我会采用数学推导和图形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去介绍理论模型,尽可能地在介绍完模型后给予一些现实案例进行补充,加深理解,同时也会介绍这些经典模型的最新研究。比如在贸易战期间就有大量的案例和数据能够拿来证实或者证伪理论。”

马弘讲授“国际经济学”课程

增强互动,推动教学相长

增强互动,推动教学相长

增强互动,推动教学相长

“对于全球融合式课堂,我期望能形成一个开放的氛围,能够达到国内外学生积极交流、互相学习、教学相长的目的。”马弘认为课堂上的互动对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而言是无比重要的。因此,他不仅会在课前设置一些与上一讲内容相关的习题,让同学们来解答,以此检验同学的听课效果,而且在讲课过程中,他也非常注重引导同学们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马弘谈到:“在讲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时,我邀请了线上学生介绍自己国家的资源禀赋特点以及主要的出口产品,让大家切实感受到各国资源禀赋的差异以及由此形成的国际贸易格局。”他表示,海外学生会非常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同时,国际学生在课上的活跃也带动了国内学生,同学们在互动过程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对外开放,拓宽国际视野

“对来自不同地区的同学而言,这门课程本身就是一座沟通的桥梁,通过从不同角度、基于不同背景发表对国际贸易有关问题的看法和观点,促进了学生间思维的碰撞和跨文化的交流,丰富了自身的知识储备,开拓了国际视野。”马弘希望通过对国际贸易经典理论及相关现实案例的介绍,培养同学们的全球化视野,让同学们认识到开放的重要性。

同时,马弘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对中国案例的介绍,例如从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到大航海时代的落后,到现在的“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学生得以了解中国国际贸易的历史和现状,了解中国加入全球化对世界作出的贡献。他分享道,“通过介绍中国在对外开放上的历史经验、现实政策以及取得的成绩,我希望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各国同学都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关于下一步的计划,马弘表达了自己的期待,“我希望同学们能够选择一个与国际贸易有关的主题,写一篇小文章,希望他们可以学以致用,付诸实践。同时我也希望之后能够开拓更多、更好的互动方式。”

内容来源:清华教育创新

编辑:符怡

审核:郑黎光

责编:卫敏丽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