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经管学院管理学教授、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杨斌:2023能被几整除,以及......

清华经管EMBA
2023-01-11 17:00 浏览量: 2663

2023年了。2023是个质数的连乘积,如果有学程合适的小朋友,你可以在游戏或者闲暇时,请(ti)教(wen)他或者她,能整除2023的最小的质数是哪个啊?

首先会排除掉2,偶数的年份总让你觉得有股对称、平衡、成双带来的说不清的正当性,但是2023,是个奇数,所以,不会那么二。

然后就要排除掉3,计算的方式是2+0+2+3,零也要象征性地参与到加法中,参与就是一种意义。加总的结果你得到了7,所以,不必那么三——散,或者闪。

然后就要看看5,不用费太多时间,就知道,2023不能与很多事情为伍。整五整十的年份,会有一种大日子的幻觉。其实,大事件,大致均匀地发生在不同的年份里,并不特意凑整,也不专门为零。该发生的就会发生,大多数时候,并不是年份的函数。

那么接下里就轮到7了,这是一个魔力的数字,想一想142857的循环往复,想一想,一个星期就是7个日升月落,想一想白雪公主和她敦实的朋友们,想一想牛郎织女相聚的佳期。

能不能被7整除,很多人就要动手直接去硬除了,如果不是拿出手机上的计算机的话。不过,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却拥有着一种更有技术含量的算法,这里我们可以一起重温一下:如果把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截去,再从余下的数中,减去个位数的2倍,得到的差如果是7的倍数,则原数就能被7整除。

快到2023新年的时候,我问过一些朋友,被问到的大多数人(竟然并)不知道这个算法,并且在得知居然还有这么一个算法后,多少开始有点儿怀疑自己的数学训练的完整性。也有持续成长的学习者,用abcd代入的方式希望证明这个算法的普适性。2023,202减去3的2倍,得到了196,196可以被7整除。不,你应该让算法用到极致啊,196去掉个位数是19,19减去6的2倍得到7,证明毕。这才是把好用的算法用到终极的努力啊,怎么能半道改弦更张呢?

所以,2023,是魔力数字7的倍数啊。这让2023年,有了期(冀),可创奇(迹),多些(勇)气!

继续追问,2023会不会还是再大一点的质数的倍数?

你很快地试过了11,13,到了这一步,不用再拿2023去当被除数,你有了一个很好的中坚,那就是2023除以7之后的商。不难算出来,那是289,愿意背诵平方数的同学,立刻高兴地跳了起来,这是17的平方啊!

还真的是17的平方。

17是个神奇的数字。颐和园昆明湖上建有17孔桥。“爱你”两个字的笔画加起来一共是17笔。易经也有一些个解读奉17为吉。按照《民法典》的规定17还是自然人进入成年之前的最后一个神秘阶段。

何况还是双17,平方数赋予我们很周正的舒适感。想一想9+16=25,25+144=169,平方数可以称得上你能够在数字中感受到的最具“囍”韵味的典范了。

如果你觉得这只不过是数字“游戏”,可能会不屑一顾,即便表达为魔力数字与质数的平方数的乘积,就真的就能让2023人的、组织的命运,走“起”,在“一起”?

这确实就是一种心理暗示,但却并不是无所谓的,或者觉得不过只是个游戏。在很多领导者的本分工作中,创造意义(create meaning),意义建构(sense-making),是有意义的,也该是有意的。意义并不是客观存在,很多时候,需要领导者、变革者,朝着某种方向,以某种能够被认同能够唤起共鸣的方式去解读、去传播、去影响。

人们希望有一个更好的年份。人们希望新的一年会是一个更好的年份。这是一种心理需求。当人们相信处于一个更好的时间节点、阶段上的时候,对于自己采取行动的愿望、动力和持久性都会显著增强。组织越广泛、越复杂,这种“信”的需要就越大。

我们得承认,事实确实摆在那里:年份均等地分配,大事件也大致均匀地发生在不同的年份中。然而,“若不此刻,更待何时;若非我们,更待谁来?!”——赋予意义和使命感的激发,是有着变革实践中的理性分析所无法估量的积极成效的。

越是在面临复杂、快变、不确定性和逆境时,组织中的大多数人就尤其需要找到确定度、找到明朗性,找到方向感、找到反败为胜的机会。创造意义、经营希望,就要求领导者善于在混沌中找到可能的模式、规律,重建秩序、逻辑,从看似无意义、看上去(因数分解)无解的2023这样的数字中,去找到潜藏着的关联、契机、找到第一个可行解,然后是第二个,创造出更多可能性,更重要的是,创造出存在可能性的心理氛围、组织基调......

要谦卑地理解,意义建构不是找到“正确”的答案,而是创造一个关于当下的画面,这个画面会随着更多的数据、进一步的行动、经历和对话,而变得更全面,也更有意义。它让我们抓住些什么,从而对处境有更具连贯性的解释,然后采取行动。如卡尔·维克的思考,“当我们面临疲劳、寒冷、饥饿和恐惧的时候,任何地图都是管用的”。

只要是变革,就有成或败。作为信仰并推动变革向前的领导者,很重要的一个关键是为人们的心和脑,准备好一整套的、有逻辑的、宜传播的,关于变革如何积极进步多赢可期的正向解读。别误会,这可不是画饼、忽悠;别误解,这可不是拿不切实际的空话来蒙人。变革者要切实做到的是,转变人们的立场,改变他们的态度,给予人们在积极的透镜中,看到原来一直都聚焦的那些挑战纠结困难(这些都要看到、认账、直面)的后面,其实正有着更大更宽广也同样真实存在的机会底色(但不是伸手可得的机会)、机会成色,而这些机会,倘若努力,是切切实实能够带给这些人的、组织的、服务对象以及社会相关各方的实实在在的机会,是我们必须抓住并实现的机会。

从笼罩在“求生”中,到挣脱出来能看到并感受到“求兴”的种种可能并跃跃欲试起而行之,是约翰·科特教授在《变革正道》中再三强调的变革推动者的关键责任。这当中,不仅仅要说清讲明,还要在信服人的脑的基础上,激发人的心、灵、魂,启动人的体,而激发中,正向、积极、机会、兴盛的心理开关并不只靠分析、说服、思辨而开启。这里面,如2023的因数分解般(这权且作为一个比方)的解读,是许多领导者的“力场”所长。

然后,就憧憬着不同的另一种命运。于是,走向另一种命运的可能性被开启。继而,打开另一扇命运大门的勇气获得激发。团结起来克服困难打开命运大门的坚定性因此被塑造、更确信、更生动。如梭罗所说的,“努力去过自己想像中的生活,那么他就会在不经意间迎来平常意想不到的成功......”当然,路还是要一步一步地往坚实里走,没有捷径,偷不得懒,但心中燃烧起我们走在正确路上的热望,能让大家的步子更爽朗投入不犹疑不惜力——“我就是这样去的孟菲斯”。

积极地正向地看,才能积极地坚定地干。

不妨跟你的小伙伴们,从2023被几整除打开话题,来说说心目中的新一年——

2023,起,一起,(再)一起,带来契机,实现期冀,创造奇迹!

不用因数分解,每个人也都可以有属于自己的关于未来的各种解读,都有意义,都会有意义。那么,你的是?

教授简介

杨斌

清华经管学院管理学教授、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组织行为与领导力、商业伦理、非市场策略、高等教育管理等。杨斌于1987年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先后获得清华大学工学学士学位、管理学博士学位。开发并主讲清华大学精品课“领导与团队”“批判性思维与道德推理”,讲授“管理思维”“思维、决断与领导力”“文化、伦理与领导”“危机管理”“管理学概论”等MBA/EMBA课程,多次获颁教学奖励。作为团队成员,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北京市教学优秀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杨斌教授现任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清华经管EMBA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