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风物丨冬奥的“中国式浪漫”,清华这样书写!

清华经管EMBA
2022-01-19 09:22 浏览量: 2391

北京冬奥会一天天临近

标志性场馆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

首钢滑雪大跳台

从创意到最后建成

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面对部分冬奥场馆

赛后利用不佳的问题

北京冬奥会设计者做出了什么努力?

让我们跟随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总规划师

首钢滑雪大跳台总设计师

张利教授

在人文清华讲坛上的精彩演讲

一同提前感受“北京冬奥之旅”

揭秘场馆建设背后的

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

“超人”运动员所使用的场馆

如何在赛后为大众所用

中国式浪漫

北京冬奥会场馆设计,从一开始就把传递中国文化列为主要课题之一。

一分钟带你体验“雪如意”有多美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的设计灵感源自“如意”。跳台滑雪的赛道是S形曲线,设计团队认为最契合的传统文化元素就是“如意”。但在具体实施中,这个造型很有挑战性,顶峰的位置要构成“如意柄首”的样子就不能太小,但太大承重又有问题,后来将顶峰的位置设计成空心圆,承重问题才迎刃而解。“雪如意”因此成为世界上首个在顶部出发区设置大型悬挑建筑物的跳台滑雪场馆。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张家口,2020

首钢滑雪大跳台设计的灵感则是来自跳台竞赛剖面曲线与敦煌“飞天”飘带形象的契合。

张利提出,滑雪大跳台运动从助滑到起跳、翻滚、落地,这些动作背后动感的曲线用什么样的中国文化元素符号来表现?这项运动的英文名字叫Big Air,最大限度地往空中腾跃,而中国的飞天也是在空中腾跃的。东方的绘画和西方传统绘画不一样,我们不通过解剖学表达人的骨骼、肌肉、皮肤,而是通过衣物的轨迹表达动感的人体经过的痕迹,因此敦煌飞天的飘带就是表达这项运动动感曲线最好的载体。

高科技与环保并重

国际奥委会在2010年以后开始在奥运会中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建设,都强调最小生态足迹的绿色原则,所有东西跟自然最好是亲护关系,所有东西全生命周期内不能留下任何不可移除的痕迹。无论是能源系统供给,还是建筑本身,从室内到室外对局部环境调整的技术,充满了对自然的尊重,对人文社会发展、对地方发展的支持。

“雪如意”的选址充分利用了自然地形地貌,其所在的山谷,落差与形状都与竞赛需求高度契合,被认为是“天生的”跳台滑雪场地

“雪如意”整个跳台支在山谷里,而国际惯例一般很少这么处理,因为这会增大工程难度,但是好处显而易见,能够继续保持场馆周围的正常生态循环

科技手段也为北京冬奥场馆建设保驾护航。比如,“雪如意”顶部在哪个地方掏空,并不是凭经验“拍脑袋”,而是借助了人因技术的科技手段,通过虚拟现实环境测试人们在不同地方的驻留时间,最终选择了兼顾多功能空间与观景体验的方案。该方案中内外两个圆并不同心,大概偏 1/4 左右,顶部由此分为A、B两个空间,A空间在前端,可以远眺,而B空间在后端,可以举办各种活动。实际建成后,又在现场进行测试,发现实际测试出来的结果符合对设计方案的预期。

首钢滑雪大跳台既是单板大跳台运动(Big Air)在全球的首座永久跳台,也是球首个设立在城市工业遗址的永久奥运场馆。同时其剖面结构不仅满足大跳台比赛的要求,还可以通过临时附加正四面体结构在48小时内完成向空中技巧场地的转换,这样的变换技术同样是全球首例。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发现还有一个附加的超人任务,这是以前我们不知道的。大跳台滑雪比赛和经常在山里进行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实际上具有类似性,都是先助滑再起跳,空中翻腾再落地,只不过这两个比赛的曲线陡峭程度不一样,这两项比赛以前从来没有想过放在一个地方举行,但是在首钢的项目里有了变革的契机。”张利说。

“超人”场馆向常人靠拢

奥运场馆遗产一直是困扰各国奥委会的难题,部分巨资兴建的冬奥场馆甚至出现过赛后遭废弃的问题。张利介绍,北京冬奥会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超人”的空间或设施一定要向常人靠拢,场馆不仅为赛时也为赛后设计。

“超人”也有常人的瞬间。跳台滑雪运动员在开始助滑前有大约 0.3 秒的瞬间,关注周边景物,这会对他起跳的心情和未来的表现有很大影响。“雪如意”的设计,能够让运动员开始助滑前在0.3秒的瞬间里看到远处山峰上的长城遗址,这种文化的联想和视觉的契合,能照顾到他的常人瞬间。

“雪如意”大概分3个部分:顶峰、中段和底部。顶峰设计成多功能空间,相当于一个俱乐部,赛后将可以用于举办会议、展览、婚礼等底部是一个90米的体育场,可供用于常规大型活动,观众席容量可达1万人,冬奥后可以举办足球比赛、演唱会等大型文体活动。

以往冬奥会跳台场馆的跳台落差超百米,普通人用不了,也提供不了很好的观光体验。因此,“雪如意”设计中沿用了一个在城市设计或目的地设计中经常用到的原则,“2.5小时慢行体验”。比如爬山,从山脚爬到山顶,如果是2.5小时完整体验,我们就会认为这是一个目的地之旅,这个过程会留存在记忆中,成为有意义的东西。空中步道“冰玉环”周长1.7公里,距地面高7米,连接“雪如意”、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山地转播中心与技术官员酒店,便于观众往返于场馆间,形成一个慢行体验

首钢滑雪大跳台同时带动了首钢老工业区的改造,这个改造是为了以后十年甚至二十年首钢老工业区的发展。不论是园区湖边方便游客随时坐下休息的台阶,还是与周围冷却塔完美融合的首钢最美天际线,以及赛后一些场馆可以作为创意办公空间出租,每一个巧思都坚守着可持续的理念

张利表示:“这是一个工业遗产的改造项目,首钢已经是北京工业遗产结合城市更新的名片了,怎么延续工业遗产的记忆?四个冷却塔加上后面的西山,前面的冷却池,形成一个天际线,怎么在加入一个新跳台时不破坏这个天际线?我们求助于人因技术,把所有能够选择的可能方向,从最朝东南的开始,每5度做一个测试场景,然后请在首钢生活了30-40年的老工人、老决策者、老管理者一起帮助判断。我们很高兴看到,老首钢人,现在有的已经在帮助筹办冬奥会,成为周边的安保人员,他们会站在群明湖这侧指向那侧,很热心地介绍:‘这是我们首钢的滑雪大跳台,冬奥会的跳台。’对于我们来说‘我们首钢的’这几个字是最大的鼓励。”

首钢滑雪大跳台中心,从北岸向南眺望

建筑:来自我们,为了我们

张利表示,好的设计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设计师从模糊的问题当中提取任务,从共享任务、漫游任务、目的地任务到识别性任务,这些常见服务于城市生活的任务。奥运场馆所面向的群体,已经从服务体育比赛的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扩展到更多的喜欢体育的普通人、喜欢文化旅游的家庭、喜欢城市和自然环境的城市社区群体,甚至通过网络和电视的传播,抵达了世界上拥有共同价值观的群体。

只要我们在地表进行着空间的设计改造,就面临着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所以设计师依赖的数据或者人因测试的记录,并没有改变服务的对象,只是让设计师好地用更精准的方法去服务这些对象。因此这种方法并不仅仅适用于像冬奥场馆这样大型的比赛设施,全可以适用于城市所有空间的改造设计。建筑设计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所依赖判断的数据,永远来自生活,来自于我们生活当中的每个人,而依赖这些数据去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反过来也是服务于生活中的人。这就是为什么建筑必须来自我们,为了我们。

来源|人文清华

图片 |“人文清华”讲坛

清华建筑设计研究院简盟工作室

排版|龚昕冉

编辑|龚昕冉 李沫潼赵姝婧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人文清华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