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相关的化学——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樊春海院士主讲在线学术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020-04-11 17:43 浏览量: 613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现在已成为世界性的流行病。目前,全世界多数国家均受到COVID-19的影响。面对全球疫情蔓延,为促进化学研究者对新冠病毒的了解,4月7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樊春海院士在zoom会议室作主题为《新冠病毒相关的化学》的专题讲座。

院长涂永强在致辞中肯定了疫情期间教师们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学校、学院科研工作仍稳步推进,感谢广大教师的坚守与付出。勉励老师们要积极谋划新的科研方向。疫情的发生促进了相关新兴领域和交叉领域的发展。我们要把握趋势、提前研判,积极谋划新的科研增长点和发展方向,乘势而上攀登新的科学至高点。

樊春海首先对奋战在疫情防控*的医护工作者表达了敬意,接下来介绍了新冠病毒相关的化学知识,希望从化学的角度为疫情防控作出贡献。

研究人员通过对比MERS(中东呼吸综合症)、SARS,分析COVID-19的致死率、传染性,发现COVID-19具有相当的致死率和超强传染性。已有大量的研究报道从病例分布、易感人群、潜在宿主、传播途径等方面对COVID-19病毒传播进行了解读,采取个人防护措施是有效且必要的。

近期,中美多位科研和临床*人员在美国化学会旗下的期刊ACS Nano上联名发表了题为《理工交叉共抗新冠》的文章(COVID-19: A Call for Physical Scientist and Engineers),樊春海亦参与其中。文章认为,从理化角度可以很好解释一些疫情期间的防疫措施,例如,从气溶胶传播途径来说,病毒粒子通常被包裹在飞沫中,因而很容易被口罩挡住。那种认为口罩挡不住只有100纳米大小病毒粒子的观点是有误导性的。而病毒从化学角度看,就是一个由次级键形成的超分子组装体。肥皂里的表面活性剂剂可以起到破坏作用,所以用肥皂清洗手部有助于防止接触感染。

樊春海院士提到,中国科学家在这次疫情发生后迅速完成了新冠肺炎病毒的分离和基因组测序,得益于自SARS爆发以来大量的研究积累,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他还谈到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技术能产生直接的社会影响,而科学的积累可能会产生变革性技术,希望化学家们能运用科学的武器对战疫防控作出科学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朱新远介绍上海交通大学科研助力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朱新远指出疫情期间,学校积极对科研整体工作进行部署,融合交叉创新,组织疫情攻关;促进成果转化,助力疫情防控;加强国际合作,共筑疫情防控;多种举措联动,优化科研服务。

300讲师生聆听了讲座。

文字 | 李茜、沈颖

海报 | 王华博

责任编辑 | 沈颖

编辑:媒体小编

(本文转载自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