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银四撞上大厂裁员,老板眼中的最牛员工什么样?| 校友talk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2022-03-31 18:58 浏览量: 2809

随春天一起到来的,还有俗称“金三银四”的人才招聘高峰。

不管是被大厂裁员波及而重新出发,是摩拳擦掌准备寻求新的工作天地,还是准备为公司招贤纳士物色精兵强将,面对日益紧俏的劳动力市场,你都需要知道:

什么样的人才能够得到管理层的青睐?

具有怎样的潜质才有可能成长为最牛员工,在动荡的环境中仍然打拼出一片天地?

作为管理者和领导者,应该如何选人用人、培养新人?

本期,我们采访了两位人大商学院EMBA/CMPM校友,直击领导者对于选人用人的标准原则。

戴新红

CMPM1104班

人大商学院EMBA北京校友会秘书长

在戴新红看来,聘用员工的关键标准,一不是学历,二不是情商。

曾经的就业市场确实首先看学历,但在近年来本科大规模扩招、考研人数连年增长、出国深造也成为了常规选项之后,高学历已经不再是区分人才的主要标准。在普遍高学历背景之下,教育经历已经很难成为员工应聘中的核心竞争力。学历“通胀”了,就“没意思”了,“全都高学历就等于全都没有高学历”。

而经常被职场鸡汤文简单解释为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情商”,在戴新红看来也不是关键因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说话行事,是可以在生活工作环境中习得的。而且由于新一代家长对于情商重要性的认识普遍提升,如今的年轻员工很早就被有意识地进行了情商的培养。

既不看重学历,又不看重情商,那么选聘员工时领导者究竟看重什么呢?

戴新红认为,“三观”和“受挫能力”才是关键。

三观

三观,在宏观层面上,首先要与国家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吻合,同社会的普遍认同相一致。其次要与公司企业的价值观相契合,接纳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微观上,则涉及个人的人生规划和对于个体价值的定位。三观指导着人们的日常行为,正确的三观是工作行为不跑偏、有定力的重要前提。

如果说情商是可以培养的,那么三观的形成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与人的成长环境、教育经历紧密相关,更难改变。所以三观的契合是更为难得、也更为重要的用人标准。

受挫能力

受挫能力,是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正视挫折、坚强忍耐的能力。戴新红认为,年轻一代走入职场时承担的生存压力比上一代略小,由于就业市场的多元化,工作选择也更加灵活多样,“退路”更多,选择更多。这可能使得年轻人面对职场中的困难和挑战时选择逃避。但只有拥有勇于直面困难、挑战困难、不断自我提升的抗压能力,才更可能在一个领域深入挖掘,获得一席之地。一个有责任感的公司,也应该在工作中注意培养员工的受挫力。从宏观来看,受挫能力更强的员工更容易取得成就。

张静雯

EMBA2102班

中创新高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静雯将最牛员工的品质总结为“一心二诚一力”。

上进心

一心,指的是上进心。张静雯认为,只有员工有积极向上、力争上游、希望在公司中大有作为的干劲,有源源不断的内驱力,才能保证在现实工作中的良好状态。没有强大的内驱力和上进心,员工很容易对工作产生厌烦和消极情绪,甚至成为影响整个团队的负能量。

而谈到如何培养员工的上进心,张静雯强调,一味施压一定不是有效的激励方式,良好的工作氛围才是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的关键所在。只有员工在团队中找到归属感、获得感,在轻松开放的文化氛围之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个性被充分重视,并且有广阔的空间施展才能,才有可能有信心、有意愿,积极上进、努力创造更多价值。而想要达到这样的氛围,及时的公司团建和文化建设非常重要。

真诚 & 忠诚

二诚,一个是真诚度,一个是忠诚度。真诚,指的是坦诚相待,员工之间,员工和领导之间要积极沟通,不管有任何想法、意见甚至情绪,都要在及时沟通中寻求解决。只有每一个人都敞开心扉,才能获得一个更轻松自在愉悦的工作环境。而忠诚,是对于工作和公司的忠诚。员工要将自己融入公司,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有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才更有可能在为公司发展献力的过程中,开创自己的事业。当然,公司和领导对于员工的重视、培养,以及合理的薪资、晋升是员工忠诚度的重要前提。

创造力

一力,指的是创造力。创新思维、创造力、新颖的思想和视角,都是在公司发展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也是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员工为公司发展提供新点子,也就是给公司创造了价值。公司将员工的想法落实到位,也就回应了、肯定了员工的贡献,实现了员工的价值,这是非常良好的双向互动。张静雯也认为,这种创新能力不是学历能衡量的。最重要的还是要给员工发散的空间、轻松的氛围、愉悦的感受,真正激发员工创新创造的活力和动力。

人大商学院的EMBA/CMPM课程

如何助力管理实践?

在采访的后半程,两位校友谈及人大商学院的EMBA/CMPM课程是如何助力她们的管理实践的。

戴新红认为,课程为将理论落实到企业管理实践中提供了坚实抓手。

CMPM课程中的一个模块是“反思”。反思,不一定是做错了才要反思,而是反复思考、反向思考。这样一方面避免了管理者不愿意自我承认错误从而错失挽救时机的问题,一方面能够使人时时刻刻保持思考,保持冷静,避免一意孤行、刚愎自用。这种思考的习惯是在两年的课程中被不断要求、有意培养的。两年的刻意训练,使得“反思”内化为一种习惯,思维方式和处事方法都得到了改变。

另外一个模块是变革,强调了主动变革的重要意义。被动变革往往因为错失时机,而陷入变了可能死、不变一定死的艰难境地。而把握住风口、抓住时机的主动变革,则能够带来转机。

转变不仅仅发生在行动上。戴新红此前一直苦于无法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课程中,她从陈春花老师的课堂上了解到,一个企业的最高权力应该掌握在一线员工手中。她反思自己公司的问题,意识到层层上报层层审批,复杂的过程影响了决策的时机和准确性,员工没有权力,好的想法不能得到及时回应,难以付诸实践,积极性自然就不高。课程中收获的知识和智慧帮助她解开了多年的困惑,那种感觉至今无法淡忘。

戴新红认为,课程为学员提供的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视角,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方法和思路,让学员真正明白,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通过CMPM课程,理论才真正得到了活化,才有可能灵活地应用到现实工作之中。

张静雯在EMBA课程中的收获,和两群人有关。一是老师,二是同学。

EMBA课程老师的一句话常常使张静雯有醍醐灌顶的感觉。一个新颖的角度,一个超越学生现有认知境界的视野,常常令她豁然开朗。在老师们的春风化雨之下,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站位也更高屋建瓴。

EMBA课程中接触到的同学也让张静雯大有收获。一方面,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学习交流,那种惺惺相惜、倾盖如故的感觉让张静雯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找到”,找到了群体,找到了组织,找到了朋友,找到了共鸣。而优秀的同学聚集在一起,也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思维的交流不断创造着更新更通透的领悟。不仅仅是学习上,工作上的资源也得到了很好的共享。同学期间的交流与友谊,为日后工作中的合作关系也奠定了基础。

在人大商学院EMBA

遇见更多可能

创造更大价值

亲爱的校友们:

“校友风采”栏目将全新升级。即日起,如果您或您的公司积极参与了当下热点话题,(例如在冬奥会期间参与了开闭幕式幕后支持工作或“冰墩墩”生产,在疫情上升期间参与试剂盒或药物的研发与生产),荣获国家级奖项或称号,(例如“三八红旗手”、“中国工业大奖”),或是希望分享管理心得与行业洞见,请积极与我们联系,我们正在挖掘更多精彩的校友故事。

您可以直接在后台留言,或联系人大商学院EMBA中心品牌部

联系人:刘老师

电 话:(010)62515328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