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疫苗分配公平,到底要怎样做才行?

新加坡国立大学EMBA
2022-04-19 15:12 浏览量: 2649

当下新冠疫情形势依旧严峻,多国疫苗已顺利进入市场推广。疫苗可以通过减少可能传播疾病的人数来阻断病毒的传播,间接保护未接种的人,从而产生“群体免疫”效应。

由此,公平地分配疫苗对实现群体免疫至关重要。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策略与政策系助理教授Arzi Adbi博士专门对疫苗分配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差异性下,尤其是对于像亚洲和非洲这样的大型新兴经济体来说,分配疫苗时或面临比其他国家更多的障碍。

那么,其中的具体障碍有哪些?各国政策制定者又该如何应对?该项研究都将对此一一作答。

教授简介

Arzi Adbi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

策略与政策系助理教授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管理(策略)博士

研究领域:新兴市场、包容性商业、竞争策略、战略管理等

在新冠疫情爆发前,口罩和疫苗等防疫产品并没有那么抢手。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正常情况下,一些大型跨国企业的救生产品市场份额占比要比本国企业更多。

实际上,如果疾病没有大肆传播,人们一般不会把钱花在这些项目上;但当新冠疫情突然爆发时,一切都变了。

一方面,现在的跨国公司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这些企业可以调整全球市场的规模,也可以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内加强他们在防疫物资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由于全球对防疫物资的需求量出现激增,这些企业发现,比起销售给本国的一些欠发达地区,不如将防疫产品销售给其他发达国家更加有利可图。

对此,我和来自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商学院、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的同行共同开展了一项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了国际期刊——《管理科学》(Management Science)上。

该研究以2009年全球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为背景。那段时间,各地对流感疫苗的需求量激增,我们调查了设在印度的一些跨国公司和印度本地的疫苗企业都对此采取了什么措施。

在印度这样的大国里,各个地区的医疗基础设施水平不同,联邦与地区政府之间的政治立场也各异,这反过来又影响了跨国公司和当地企业在流感疫苗和非流感疫苗市场中的份额比例。

我们的研究发现,在人均公共卫生支出较低的地区,跨国公司的市场份额不仅出现了下降,而且该地区的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也缺乏政治一致性。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印度本地企业进入流感疫苗市场是跨国公司市场份额减少的主要原因。但与印度本地企业不同的是,一些跨国公司并没有打算占领流感疫苗市场,也没有在欠发达地区进行扩张。

据研究结果显示,新兴经济体的决策者不但在吸引国外疫苗供应商方面遇到了困难,而且在本国自给自足的疫苗生产上也面临着挑战。

为了吸引各大救生产品供应商,各国应该确定需要额外政策支持的地区。政策制定者也可以提前做出市场承诺,减少国内企业对需求的不确定性,并鼓励国内相关企业进行创新,为最需要这些产品的地区提供服务。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我们的研究也为世界卫生组织、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以及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等国际组织带来了一些正向启发。

通常情况下,Gavi这类国际组织在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具有疫苗捐赠资格时,是根据该国的人均收入来断定的。

然而,在亚洲和非洲这样的大型新兴经济体中,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国际组织与其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判断某个国家是否具有疫苗捐赠的资格,还不如根据各地的卫生基础设施水平和政治一致性来判断。

这样的话,可能会在分配急需物资时更加公平。

文章英文版首发于香港南华早报

原文标题为Make allocation of vaccines more equitable

作者:Arzi Adbi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策略与政策系助理教授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新加坡国立大学EMBA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